【摘要】把大學英語讀寫譯課程變成教書育人的社會主義主陣地是每個外語老師的責任。借助不同的學習平臺,“課程思政”融入讀寫譯課堂可以從三個環節入手:課前準備,課中講授和課后鞏固,以提升大學生們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目前也面臨著許多困惑需要解決,值得共同探討。
【關鍵詞】課程思政;讀寫譯教學;教書育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作者簡介】何承全(1965.10.24-),男,湖北十堰人,湖北醫藥學院外語課部,副教授,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語用學與語言教學。
一、前言
2017年12月, 教育部頒發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明確提出要“大力推動以‘課程思政為目標的課堂教學改革,優化課程設置,修訂專業教材,完善教學設計,加強教學管理。梳理各門專業課程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課堂教學各環節,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知識體系教育的有機統一”; [1]《大學英語教學指南(2017版)》也指出“大學英語課程是高等學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人文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弘揚人的價值,注重人的綜合素質培養和全面發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有機地融入大學英語的教學之中。因此要充分挖掘大學英語豐富的人文內涵,實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機統一”。 [2]高校大學英語是大學生學時最長的一門課,也是他們了解西方知識和文化的窗口,容易受到外來思想的影響與滲透。因此大學英語課程的教育應該有時代的使命感與擔當意識,教師在傳授外語知識的同時,應承擔起思想正能量教育的責任,努力做到傳授知識與立德樹人相統一,使大學英語課程成為堅守社會主義主陣地的中堅力量。
二、“課程思政”與讀寫譯教學的結合
“課程思政”融入外語教學的理念已經受到高校外語教師們的廣泛認可,是大勢所趨,高校教師完成了從單純的外語教學向外語教學與課程思政融合的理念轉變,現在應從教材選擇和教法設計方面加以突破。目前非英語專業普通高校本科生多使用《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三版)教材,教學方法上應關注當下的社會現實,熱點問題和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有針對性地對相關問題進行搜集、整理、歸納和提煉,通過線上和線下教學的途徑,培養學生關注時政,關心國家的愛國情懷。現以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譯課為例,結合課堂教學實施的具體過程,展示如何在課前、課中、課后幾個環節加強落實“課程思政”。 [3]
1.課前準備。“課程思政”突出思想政治的正能量教育,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因此,教師在備課環節應該選擇適當的教材主題和內容,深入挖掘課文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資源,發揮其育人功能。尤其是那些中西方文化中共性的永恒主題如:Love, Friendship, Sincerity, Responsibility, Truth, Harmony, Justice, Democracy, Civilization 等,可以從習總書記的講話,和闡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章中找到論述。平時多注意收集和整理,在備課的時候有針對性地把它們與教材結合起來。 比如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Clear waters and green mountains are invaluable assets;人與自然和諧共處:the harmonious coexistence of humanity and nature;堅持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seek truth from facts and apply different methods to solve different issues.等等。
2.課中講授。無論是Lead-in,Class Report環節,還是Background Information介紹,還是Vocabulary和Text Explanation, 都能發掘出相應的課程思政素材,讓學生把英語學習的趣味性與教育性結合起來,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結合主題講解。例如,在講“Nature: To Worship or to Conquer”時,可以通過播放視頻材料將中國這些年的治國方針,取得的環保成就介紹給學生,增強他們的民族自信。課文學習最后提出問題供大家討論:為什么說本文作者提出的human focused environmentalism 在西方不能真正地得以實現?中國的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優勢何在?在這里就可以比較中西方以人為本理念的巨大差異,讓學生們明白: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根本不可能實現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美國在國際上試圖把“美國優先”凌駕于各國之上,在國內又把 “白人至上” 凌駕于有色人種和亞裔等少數民眾之上;美國對窮人的扶持僅僅停留在發放救濟金和Food Ticket的層面,從不考慮“授人以漁”;非洲國家吉布提說,“中國僅用3年就讓我們脫貧,美國100年也辦不到。”[4]而中國的扶貧則截然不同,國家從輸血到造血,用科技、項目、貸款等各種措施“授人以漁”,從根本上幫助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是我們黨可以載入史冊的豐功偉績。通過這樣的對比,使學生增強民族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結合單詞講解。如:revive→ rejuvenation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Chinese natio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unprecedented →Currently we are facing important opportunities for development, but we are also facing unprecedented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 當前,我們既面臨著重要發展機遇,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adhere to →adhere to the path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complement →Focus on the three strategic moves – furthering reform, advancing the rule of law, and strengthening Party discipline. The four points complement, facilitate, and benefit each other:緊緊扭住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三個戰略舉措不放松,努力做到“四個全面”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使學生在把控時代脈搏的過程中擴大詞匯積累,讓英語學習變得有時代意義。
結合內容講解。在講“Five Famous Symbols of American Culture”(第二版)時,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讓學生介紹和講解美國文化五大象征的同時,也用PPT分別介紹中國文化的象征、家鄉文化的象征和當地的文化象征等,增強大家的文化自信,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非常高。
3.課后鞏固。老師可以通過U校園,學習通或者雨課堂等學習平臺向學生發布作業或者討論任務,鼓勵學生就課堂上涉及的中國政治、經濟、文化、旅游、環境等各個領域進行拓展練習,比如:The mind of the superior man is conversant with righteousness, the mind of the mean man is conversant with gain: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We should ensure that the principle of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remains unchanged, is unwaveringly upheld, and in practice is not bent or distorted:確保“一國兩制”方針不會變、不動搖,確保“一國兩制”實踐不變形、不走樣。The waves of the Yangtze River from behind drive on those ahead, and young people surpass their elders:長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
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舉辦課后小測驗,政治熱點大PK,演講比賽,黨史知識競賽,詞達人比賽等等,營造濃厚的學習“課程思政”的氛圍,讓學生置身于這樣的氛圍中潛移默化,有待時日,學生一定會有很好的表現。我2019級的一個學生今年在參加了“外研社杯”湖北省詞達人復賽后,獲得特等獎,接著參加全國比賽獲得三等獎,針對我校這樣的身處山區的地方院校來說是很難能可貴的,正是我們堅持寓教于“課程思政”的成果。
教師建立班級微信、QQ群等,與學生保持聯系。老師根據教學單元的主題需要,可以自己或以小組任務的方式安排學生收集整理相關的思政內容,把新穎有趣,積極向上且有教育意義的資料推送給學生,通過任務型學習,讓學生參與和完成相關話題的討論,并在下次課前的Class Report 環節或者線上展示自己的成果或思考,以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和思想政治意識。[5]
三、對“課程思政”的思考
目前,“課程思政”與大學英語教學結合開展得如火如荼,這是外語教學改革的大趨勢。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教書與育人不分伯仲,大學英語教學的能力培養與課程思政的素質培養目標必須緊密結合,才能使教書育人的目的落到實處。但是,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實施課程思政教育也面臨著一些問題,如:“課程思政”內容究竟應占多大比例為好?20%還是30%或者更多?是教學中每個環節都必須面面俱到還是應有所取舍,點到為止?學習效果如何評定,在期末的考試中應不應該納入考試范圍?還是以形成性評價為主導,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就好?[2] [6] “課程思政”的教學資源是每個老師自己負責還是成立團隊進行資源建設?這些問題目前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各個學校都在嘗試和摸索中前進。希望大家能彼此交流,分享成功的經驗,為提升外語教學中的思政含金量建言獻策。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fbh/moe_2069/xwfbh_2017n/xwfb_20171206/mtbd/201712/t20171207_320825.html.
[2]張巨武.《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研究[J].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1):94-99.
[3]孫光宇.“課程思政”理念融入大學英語教學的路徑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1(6):168-169.
[4]背起行囊去旅行[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 1668284917643168839.
[5]郭鳳青.思政教育走入大學英語課堂之教學探索[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109(7):29-30.
[6]李玉.后輿情時代“課程思政”在線教學改革研究-以大學英語教學為例[J].現代商貿工業,2021(19):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