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傳統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有著一定的弊端,就是太重視知識的傳遞,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學習體驗感和主觀能動性,也忽視了學生是否有真正參與到課堂中的問題,使得絕大部分學生都只是被動地接受教師傳遞的信息,沒有對問題進行獨立深入的思考,最終影響了小學生英語素養能力、學習能力的提升。自新課改提出生態化教學后,英語教師逐漸意識到傳統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也明確了促使課堂向生態課堂發展的必然性和重要性,但是在實際創設生態課堂的過程中,仍有很多教師難以把握其中的規律和本質,從而無法真正地實現小學英語生態課堂的構建。為此,本文將立足信息技術環境,對小學英語生態課堂的特征,以及構建策略進行深入的研究,旨在促進小學英語生態課堂的生成。
【關鍵詞】小學英語;生態課堂;信息技術;環境;特征;策略
【作者簡介】吳君蘭,蘇州高新區獅山實驗小學教育集團。
前言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英語知識的學習變得尤為重要,但是當前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仍存在教師主導課堂、學生被動接收英語知識的問題,導致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英語素養無法得到實質性的發展。所以,實現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創新是必然的,也是刻不容緩的。而生態課堂是一種重教學氛圍創設、師生互動,且與學生實際生活相貼近的教學形式。將其引入到小學英語教學中,不僅能夠有效解決小學英語教學存在的實質問題,還能進一步推動小學英語教學的發展。為此,本文對信息技術環境下小學英語生態課堂特征和構建策略的研究是具有極大的現實價值的。
一、信息技術環境下小學英語生態課堂的特征分析
1.系統整體性。生態課堂強調教師、學生、課堂環境、教學內容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四個組成部分能夠相互作用、聯系。首先,人作為整體和系統的主體,對課堂發展、教學實施有直接影響,是不可或缺的一個“生命因子”。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師要將學生看作一個有自主意識的完整的個體。其次,課堂環境是影響教學活躍度、趣味性的主觀因素,所以課堂環境需要借助信息技術的特點,創造出適合教學的課堂環境,從而確保教學的順利實施。最后,教學內容是生態環境中的“營養物質”,想要讓學生將其內化吸收,需要依賴信息技術和教學方法的輔助,是教學內容變得更加完善、豐富,進而幫助學生更好地吸收。由此可見,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小學英語生態課堂中的各個因子是互相作用和聯系的,所以每一個因子都必不可少,這也說明該課堂形式具有系統整體性的特征。
2.開放多樣性。課堂內部的各個因子只有實現物質、信息、能量的相互交換,才能使得課堂整體得到最優化。而生態課堂重視課堂中人、物、課堂之間的開放性。簡而言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生生是可以互相交流、表達的;學生個體之間也可以具有性格特征、知識基礎、能力水平上的差異性;教學內容也可以是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也可以呈多樣化。由此得以得出,生態化課堂的開放多樣性特點能夠促進課堂整體的優化,為教師、學生、課堂提供有力的支持。
3.動態生成性。從生態課堂的內涵可以得知,在生態課堂中教師、學生、教學內容、課堂環境、教學氛圍等都是可以得到生成的。一是教師和學生能夠在生態課堂中不斷突破自己、發展和更新自己,得到真正的“重生”;二是課堂環境能夠隨著師生的發展得到質變;三是師生能夠開放地接受一切與教學相關的資源和信息;四是師生之間的交往變得密切。可見,在生態課堂中與教學相關的人、物都能得到生成,這不僅能夠提高教育的科學性、時代性,還能促進學生人格、思維、能力的健康發展,進而促進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價值的充分發揮。
二、信息技術環境下小學英語生態課堂的實施策略
1.科學化教學分析,做好生態課堂實施準備。教學分析是實施教學的第一步,也是至關重要的一個教學環節,不但決定著教學的科學性和可行性,還對教學的實施有著直接的影響。所以,想要有效落實小學英語生態課堂的構建,教學分析是非常必要的。接下來,本文將以“Our animal friends”教學為例,對教學分析過程進行詳細闡述:
2.對教學內容進行分析。“Our animal friends”是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3的單元主題,該單元通過介紹小動物的特征,讓學生能夠對動物的外貌特征、行為能力有一定的認識,并且能夠應用“They have”“They can”的語句,和一些形容詞、名稱、動詞來介紹自己喜歡的動物。本單元內容具有較為突出的生成性,具體表現在這三個方面:一是針對小學五年級的學生,他們在小學四年級上冊Unit8中學習了關于五官、外貌特征的詞匯,所以對于本單元動物五官和外貌的內容更容易理解和掌握,這符合小學生的學習經驗。二是本單元的知識內容涉及了很多的動物,都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和內容,能夠有效調動起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使其能夠通過師生、生生互動掌握和了解相應的知識內容,這與學生的興趣愛好特征是吻合的。三是本單元內容是介紹學生所熟知的動物,是生活中真實存在的,也是學生所熟知的。所以本單元教學內容可以不僅限于課本中提到的動物,還可以拓展到身邊的一些小動物。四是與生活貼切的教學內容,能夠很好地實現情景再現。書本中的知識畢竟是靜態、干癟的,而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對其進行有效加工,為學生創造生動的情景和實例,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各個感官神經,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機。
3.對教學重難點進行分析。首先是教學難點。這一單元中會涉及很多有關“It has...” “They have no...”等長句,這些句子無論是從學習的角度,還是應用的角度,對于小學生而言都有一定的難度。為此,借助教材、引導、教學活動等創設出合理的生態課堂環境,讓學生學會用英語來介紹動物的外貌和特征,并與他人進行順利的交流,進而培養學生英語表達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其次是教學重點。正確理解animal、leg、body等詞匯的內涵,并能夠應用這些詞匯進行表達,這是這一單元的重點。
4.對學生實情進行分析。對于小學五年級的學生而言,簡單的英語對話和交流是沒問題,但是學生的英語知識基礎和學習能力具有一定的差異性。所以,為了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得到一定的成長和發展,在新課教學之前,通過預習作業讓學生對本單元的單詞、句型和對話內容有一定的了解,這樣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學生才能帶有想法地交流,從而獲得一定的成長。另外,雖然學生在之前已經學習過了外貌、特點的描述,但是本單元涉及的“It has...”“They have no...”等長句,學生在交流上仍會有一定的困難,所以需要教師和同學的幫助。
三、合理化教學流程,讓生態課堂順利實施
在生態課堂環境下,師生的主體地位和參與性將影響整個教學的質量。所以,想要確保生態課程順利實施,必須要重視學生的體驗感和參與度,以及課堂的趣味性、開放性。因此,合理科學的教學流程是實施生態課程的有力保障。為此,本文將從教學的各個環節出發,對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小學英語生態課堂教學流程進行分析。
1.課前熱身環節。首先,教師通過談話引出熱身內容。師:We will play two games:“Read and do”and “Look and say”。Read and do:我會為大家出示一些英語單詞,大家以接龍的方式分別讀單詞,并且根據單詞的意思作出相應的動作。Look and say:會有相應的圖片給到大家,在拿到圖片之后,要通過英語將圖片上的內容表達出來。然后,將相關的熱身工具分配到學生手上,并組織學生進行游戲。通過這種認識單詞、詞匯的方式,使學生對本單元詞匯有一定理解和把握之后,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每五個同學為一個小組,并分配相應的標點符號、詞匯卡片,并利用多媒體播放句子音頻,如:“It has big eyes”,讓學生通過站隊的形式組成出示的句子。最后,教師根據活動的實際情況,給予小組成員適當的評價。有效的課前熱身環節,不僅能夠讓學生對本單元需要掌握的詞匯、句子有初步的了解,為接下來的課堂活動奠定基礎,還能有效的活躍課堂氛圍,使得課堂良好教學環境得以生成。
2.自由交流環節。首先,教師通過語言創設交流環境:We will visit the zoo,并為學生播放動物園的flash路線動畫圖,或者動物園一些動物的視頻。然后,組織學生根據動物視頻向其他學生介紹這一動物的特征和行為能力。第一個學生:Elephants have long nose and a big body;第二個學生:Pandas are very cute, they have a fat body and black eye。當學生準確描述出動物的特征之后,教師要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使其對接下來的活動充滿渴望和積極性。最后,教師可以舉一些例子,讓學生對描述動物特點的句子應用方法有更深入的了解。T:Look!There are tigers here. they havestrong limbs and sharp teeth,你們誰愿意向大家分享更多自己喜歡的動物嗎?以此引導學生積極展現自己,對自己喜歡的動物外貌特征進行描述。同時,在學生進行描述的同時,教師可以通過投影儀將其描述的動物展現出來,讓大家一起欣賞,并了解別人是如何用英語描述自己喜歡的動物的。該環節通過創設環境引導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實現 了師生、生生之間的開放性信息交換,不僅能夠讓學生對本單元的重難點知識內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還能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保證和發揮,對學生英語表達能力、應用能力的提升有積極效果。另外,組織學生分享自己喜歡的動物,不局限于動物園看到的動物,能夠實現教學內容的生成,使得課堂教學內容變得豐富起來,對學生知識面的拓展有促進作用。
3.同伴協助、合作環節。首先,布置小組合作任務:四人為一個學習小組,通過前面對小動物特征描述的語句,總結出向別人介紹動物朋友需要從哪些方面入手,并將其制作成相應的表格或者思維導圖。然后,為了協助小組順利地完成合作任務,教師可以通過課件為學生呈現一些關于描述動物特征的閱讀材料,以此幫助學生找到總結思路,推動小組合作的進行。再后,利用信息技術將學生總結的信息進行呈現,并組織小組間進行交流、補充、完善,使得學生能夠準確掌握動物特征的詳細描述方法。最后,對小組合作成果進行指導和評價,為下一次的小組合作開展奠定經驗基礎。
總之,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小學英語生態課堂必須要高度重視學生的參與程度、主體地位,讓學生獲得更多展示、交流、學習的實踐和空間。所以,在實施小學英語生態課堂教學之前,教師必須要明確生態課堂的特征,只有建立在理論基礎之上的實踐活動才有意義。并且能夠通過對教學的科學分析掌握學生、教學內容等生態課堂因子,進而在信息技術和教學活動的支持下,使得生態課堂得以順利落實。因此,想要構建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小學英語生態課堂,教師必須要不斷提高和發展自己的理論水平、教學技能。
參考文獻:
[1]宋銀苗,吳思嫻.大數據背景下生態課堂策略探索——以小學英語課堂為例[J].品位經典,2020(11):171-172.
[2]仲夏陽.融合信息技術,構建生態課堂——翻轉課堂理念的教學模式探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5(09):90.
[3]蔡暢.生態課堂下提升學生英語閱讀素養的策略研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0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