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成
摘要:數學是一門有趣的學科,通過對數學問題進行發現、剖析和解決,便能夠優化數學學習的思維,逐步培養學生的思考力,提升學生的數學成績。從當下數學教師的教學現狀來看,采用的教學手段雖豐富,但卻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以及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這必然會影響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本文闡述了幾點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逆向思維能力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數學;逆向思維;策略
逆向思維和正向思維是對立的,其屬于一種反向的思維,即是要求學生在看待事物時應從兩面思考,要將具有邏輯性的或者是對傳統的事物顛覆思考的能力,從這個角度分析,將會得到不一樣的效果。且在不斷訓練的過程中,可以幫助學生發現數學新問題,逐步掌握新的學習方法,繼而不斷提升學生的思考力以及創新力。
一、更新傳統教學理念,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數學是一門深奧的學科,在初中階段,尤其需要數學教師能夠深入研究課本以及學生的特點,傳遞學生數學知識,同時進行思維訓練。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數學思維可謂是核心,教師要注重引導、訓練,不斷強化。首先需要更新傳統的教育觀念,明確逆向思維能力的重要性,能夠在教學中將該思維訓練融入其中。其次要樹立新的課程觀、教育觀以及學生觀,要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以及常規思維,這樣才能夠逐步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比如在學習“與三角形有關的角”這一節課程時,教師就可以先通過推理、論證的方式,讓學生了解所有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和均是180°。接著教師可以反向提出問題,比如為什么要去證明這三個內角和呢?或者是向學生提出這個問題:已知一個三角形有兩個角是互余的,反過來兩個互余的角是直角三角形嗎?從上可以看出,正向思維是學生反向思維的基礎,也是更好培養學生反向思維的關鍵。
二、數學概念逆運用,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意識
初中教學中的數學概念比較多且復雜,數學教師在教學的初期不僅要深入研究概念,還要針對概念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能夠熟練地掌握概念的內容和用法。由于每一個學生的數學學習的興趣和能力不同,在概念的理解上也會存在差異,如若理解不夠透徹,就會影響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故數學教師在講解概念時,就要注重從正反兩個方面分析,讓學生了解各種概念的變形。以“全等三角形”這個概念為例,在書本中,將全等三角形定義為某個圖形在經歷過翻轉、平移等一系列操作之后,大小和形狀并未改變的圖形和原有的圖形全等,且全等三角形有其特性,即兩個圖形對應的邊和角是相等的。針對這個概念,教師可以對概念逆運用。“已知兩個三角形的兩個角/三個角/三個角和三條邊相等,請問這個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嗎?”通過反向思考的方式,讓學生吃透數學概念,逐步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意識。
三、數學公式逆運用,逐步強化學生的逆向思維
初中數學中包含很多的數學概念、數學公式,需要學生了解概念和公式的含義,并能夠對其合理進行應用。在此過程中,就需要教師能夠注重培養學生的正向以及逆向思維,從正向思維向逆向思維過渡,轉變傳統的刻板的思維方法,不斷提升學生的理解以及思維能力。比如在學習一些公式時,教師就可以設計問題,引導學生逆向推理,掌握定理的含義。以“勾股定理”公式為例,其包含公式,在了解了該公式的推理之后,教師可以提出問題,那么是否“”“”?能否運用論證思維去驗證?其實這個公式就是對三角形邊長的計算,公式也是可以進行逆應用的。通過讓學生去論證,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對現有的公式進行了解,在解題時也可以靈活應用。
四、加強題目訓練,提升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符合了數學這門課程的特征,也有利于提升學生從多個方位進行思考以及創新的能力。數學教師在教學環節,應從學生的特征以及教學的內容出發,不斷的優化教學的方式,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題目訓練是常見的一種逆向思維能力提升的手段,也有利于幫助學生對數學概念或者是知識點活學活用。比如在學習完“全等三角形”和“勾股定理”后,教師就可以向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從之前的全等三角形中,我們通過畫圖的方式,得出如果兩個直角三角形其斜邊和直角邊對應相等,則是全等三角形,那么現在我們既然學會了勾股定理,就用勾股定理來反證一下這個定理吧。”像這樣的反證題目有很大,學生在解答的過程中,便增強了對各種知識點的應用,也逐步提升了學生逆向思維的解題能力。
五、結語
總而言之,逆向思維能力對于初中數學這門課程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其有利于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并掌握數學概念、數學公式,并靈活解題。故數學教師應樹立正確的育人的理念,能夠將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融入數學教學的方方面面,讓學生能夠在潛意識中產生思維意識,逐步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以及創新力,提升學生逆向思維能力,為學生學好未來的數學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張翠玲.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逆向思維能力的培養意義及策略[J].新課程,2021(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