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敏
摘要: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中國獨特的文化內涵,也是中國的智慧之源,代表著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一定程度上來說,道德文化素養取決于一個人的語文素養,而高中階段是學生培養語文素養的關鍵時期,所以有效的方法就是將傳統文化經典作品所傳達的理念滲透到教學之中。因此,教師需要依靠教材引導學生在課堂上有效地學習和欣賞經典作品,從而加深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吸收和理解。
關鍵詞:高中語文;傳統文化;經典作品;教學策略
一、整合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性
1、提高學生的綜合道德素養。中華有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流傳下來的傳統文化也是不計其數的。在傳授這些經典的傳統作品的過程中,也可以將我國的傳統美德和先人們堅韌不屈的精神意志傳遞給學生。此外,還可以鼓勵學生通過古今中外的一些經典作品,了解中華民族的精神內涵,從而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樹立理想人格。高中階段是學生認知和三觀塑型的重要時期。因此,在授課進程中,老師不能盲目的追求學生的分數,而要更加關注對學生綜合道德素質的培養,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傳統文化的內涵和修養,傳承傳統文化。
2、提高學生學習傳統經典文化的興趣
我國大量的傳統藝術和經典的文學著作都囊括在華夏五千年的傳統文化之中,而這些傳統文化又都寄存于我國傳統經典著作之中;展現了我國漢語和書法的雅致和優美,譜寫了我國古代各朝精巧獨特的風土人情、工藝風物,同時也記錄了這五千年的華夏土地上所發生的著名歷史典故,文人生活圖景??梢哉f,傳統文化教育是培養學生文化素質最優質、最有效和最精細的教育。
3、促進我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
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的脊梁,代表著國家的文化底蘊和精神內涵。目前,在全球和平的背景下,傳統文化軟實力的發展就成了各國的著重點。為了成為文化強國,我國開始對傳統文化更加重視。但隨著全球化的日益發展,我國的傳統文化也受到了一定的沖擊。我國學生不了解傳統文化的現象比較普遍,所以為了加強同學們對傳統文化的接觸理解,在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加強滲透我國的經典傳統文化,使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有更深的理解和接觸。學生只有對傳統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才能更好地在當今時代弘揚和宣傳我國優秀傳統文化。
二、傳統文化傳承的戰略實施。
1、立足于教科書,加強傳統文化知識的滲透
在高中人教版的語文課本中,古典詩詞及文言文等經典占的比例較大,它們不僅是我國五千年文明積累的成果,還是我國民族精神傳承的文字載體。老師在結合人教版課本授課的過程中,應該充分挖掘并且講授課本中有關傳統文化的知識點;為使學生對我國的經典傳統文化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老師采用總結歸納的方法講授更加有效。比如,在教授人教版教材《沁園春長沙》時,老師可以提前布置預習任務,羅列提出一些相關的問題,如作者創作的背景,心情,人生境況等等。上課時,提問學生回答,在黑板上以文字的形式對學生的答案進行歸納總結。這樣不僅有效提高預習效果,還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最后再對文章中所蘊含的深刻哲理和先賢智慧進行具體的闡述和講授。
2、立足于教科書,激發對傳統經典文化的興趣
自古以來,學習興趣都是影響學習效果的至關因素,興趣不是關心一件事,而是想從心中探索。老師應該充分靈活的運用現代科技,比如多媒體設備,在教育過程中設置比較輕松的教育氛圍,使學生在學習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更加輕松愉快,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老師在授課過程中還應引進我國傳統經典文化中的經典案例,通過講述我國五千年璀璨文明史上的名人軼事、傳統風俗、衣食住行,拉近學生與歷史的距離,加強學生對中華厚重傳承文明的興趣,以引起學生們深思和求知欲。
3、結合活動,促進傳統文化素質的培養
在當前的教育過程中,高中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通過課上授課與課外活動相結合的方法,提高并培養學生的語文素質。教師可以抓住時令節氣和傳統節日,組織開展一些活動,召開主題班會,鼓勵學生分享喜歡的歷史文人、經典著作;或者是進行朗讀,繪畫及書法等專題比賽,并進行評獎評優活動。實踐結果也證明,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或者比賽可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將課內和課外活動靈活多變的結合,可以潛移默化的塑造學生正確的道德觀念,使我華夏民族的優良傳統得到良好的繼承和發揚。
三、結語
綜上所述,語文是傳統文化的表達和載體,發揮了其他學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語文教學對學生的道德教育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國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華傳統經典文化的繼承發揚也要依托于學生。因此,老師要通過探討去運用高中語文傳統文化經典作品的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促進我國傳統優秀文化的傳承和發揚。
參考文獻
[1]郭瑞霞.傳統文化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0,(77):28-29.
[2]馬義勇.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滲透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0,(71):43-44.
[3]錢燁.高中語文教學中的中國傳統文化教學策略[J].課外語文(上),2020,(8):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