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小英
摘要:通過培養量感,學生圖形與幾何領域的學習效率與質量能夠得到明顯提升,教學也隨之得到助益。但受制于多方因素影響,部分教師忽略了量感的培養,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小學生也很難理解這一抽象概念,這也為教學帶來巨大挑戰。基于此本文針對量感的概念展開分析,討論并提出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領域培養學生“量感”的教學策略,希望對教學有所助益。
關鍵詞: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量感;教學策略
量感是一個十分抽象的概念,但“量”在教學中十分常見,如長度、面積、體積、時間等,量感是一種感覺和感悟,也是一種很直觀的能力,是指學生通過觸覺、視覺等感官來對物體的重量、大小和長度等方面的感受。培養量感能夠幫助學生在圖形與幾何領域更為輕松的理解并掌握知識與技能,教學有效性將會得到提升。但一方面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對幾何與圖形領域概念等相關內容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另一方面培養學生量感也需要大量時間,且需要教師在學習過程予以指導與更多關注,但部分教師卻更重視學習的結果并不重視過程,加之部分教師在培養學生量感時所選擇的教學資源脫離學生生活實際,加劇了學生的學習難度,這也為培養量感帶來諸多不利影響。
一、課前形象導入,激發學生“量感”直覺
從上文我們不難看出,量感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形象思維為主的小學生很難理解。因此在圖形與幾何領域為有效培養學生的量感,教師可在課前以游戲、情境等導入模式,將“量感”轉化為學生的生活、游戲等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以此在課前激發學生“量感”直覺,進而為后續教學的有效開展打下良好基礎。以學習角為例,教師可首先為學生展示五角星、三角形等圖案,以此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出角這一話題,并為培養量感建立心理鋪墊。在此之后,教師可為學生展示“銳角、直角、鈍角”等不同形態,并組織學生思考“這些角長得都不一樣,為什么都叫“角”?”,進而通過學生的思考與討論引出角的概念,以此為培養量感建立知識基礎。在此之后,教師便可組織學生思考“這些角不同之處”,在學生思考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將張開的角想象成張開的嘴,并引導學生說出角“張口大小不同”這一結論,進而在量與形的同步呈現中激發學生對于量感的直覺,并為后續角的量化部分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二、課上以多元策略開展教學,在體驗中培養學生“量感”
從上文我們不難看出,量感的生成與學生對于量這一抽象概念的體驗與理解密不可分。小學幾何與圖形領域所學習的“量”分為兩大類,即直觀的“量”和抽象的“量”,其中直觀的量如長度單位米、分米等可以得到具體表現,抽象的量如面積、體積等不能得到具體表現,但兩類內容都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息息相關,這也為教師培養學生的“量感”提供了切入點。因此在小學幾何與圖形領域為培養學生量感,教師可在教學環節以多元教學策略幫助學生建立量的概念,以此外化量感,并引導學生在課堂實踐活動中體驗量感,進而實現培養學生量感的目標。對于教學中直觀的量,教師可以游戲法、情境教學法、生活化教學等策略,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建立量的表象,并在情境中深度理解量的概念,以此逐步生成量感。如在學習平方米知識時,教師可讓學生觀察手指,并告訴學生指甲蓋的寬度就差不多是1厘米,以此幫助學生建立表象,使其能夠深度理解數學知識。對于教學中抽象的量,教師應采用合作探究法、自主學習、問題導學等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多元實踐活動中通過直觀操作與親身體驗感受與深度理解量,進而逐步生成量感。在這一環節教師要鼓勵學生以估算、口算等多種算法建立量學模型,以此完成學習與探究任務,并在運算中加強對學生量感的培養。以學習面積為例,教師可組織學生自己裁剪出一平方厘米和一平方分米的正方體紙片,并組織學生結合這兩個紙片估算書桌等身邊物體面積,以此培養學生量感。
三、課下多元實踐活動,在實踐中鞏固與拓展“量感”
培養學生量感的目的不在于應試,而是提升學生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實踐環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幾何與圖形領域,為有效培養學生量感,教師也要在課下開展多元實踐活動,以此鞏固與拓展學生“量感”。為此教師首先要升級課后作業形式,將原有筆頭作業和大量重復性習題升級為課后專題探究作業,如自己尋找參照物估算班級面積等,以此為學生搭建遷移課上所學知識與技能到實踐環節的橋梁,進而達到鞏固學生量感的教學目標。其次教師可在課后組織豐富實踐活動,如在學習比例尺后組織學生測量旗桿、教學樓高度等,以此充分拓展學生實踐能力及應用能力,并達到拓展學生量感的重要教學目標。在這一環節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不斷反思和調整探究的路徑,以此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及反思辨析能力,進而為實踐有效性提供保障。
結束語:
綜上所述,培養學生量感能夠起到提升學生綜合素養及幾何與圖形領域教學有效性的重要作用。教師要充分意識到培養學生量感的重要意義,并將其作為教學重要任務,并在課前以多元導入模式激發學生“量感”直覺,在課上以多元策略開展教學,在體驗中培養學生“量感”,在課下多元實踐活動,在實踐中鞏固與拓展“量感”,以此達到培養學生量感的重要教學目標。同時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師也可運用微課、希沃白板等信息化教學工具及教學策略更為生動形象的演示不規則圖形面積計算、圖形移動等抽象概念及運算過程,在創新教學形式的同時進一步深化發展學生量感,小學數學教學的持續高效發展隨之得到保障。
參考文獻:
[1] 朱潔芬. 由圖形認識走向"量感"建立——"認識角"教學新探[J]. 小學數學教育, 2018(Z4).
[2] 王紹光.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量感"的培養策略[J]. 幸福生活指南, 2019, 000(013):1-1.
[3] 朱國紅. 小學中低年級數學教學中量感培養的實踐與研究[J]. 新課程(教研版), 2018, 000(008):24.
[4] 徐梅香. 淺談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的有效教學策略[J]. 學周刊, 2015(03):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