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慶偉
摘要:在當前的高中數學教學中,幫助學生解決難題,提高他們學習的效率是極其重要的。要有效地幫助學生學習,教師應該不斷探索利于數學教學的方法。但是,由于部分教師缺乏足夠的經驗,在探索的過程中仍然存在不少問題。文章結合文獻法和調查法分析了模塊化思維導圖的具體內涵,并探討了模塊化思維導圖在數學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和有效應用策略。希望本文能為教師運用好模塊化思維導圖提供一定的參考 。
關鍵詞:模塊化思維導圖;高中數學;策略
引言:
許多學生在學習高中數學時感到十分困難。在高中階段,數學知識對于學生來說難度很大,對于一些理解能力差的學生來說,數學是一個很大的挑戰,甚至一些學生在練習了很多數學題后,仍然不能取得滿意的分數。長此以往,他們的自信心會受到很大的打擊,他們會更加反抗對數學的學習,甚至會出現自暴自棄的現象。為了幫助學生學好數學知識,教師就應該將數學知識分成不同的模塊,并將每一模塊繪制思維導圖,讓學生在思維導圖的幫助下,掌握重點、難點,并學好數學知識。
一、“模塊化”思維導圖的具體內涵
模塊化思維導圖,其具體內涵就是將知識分成一定的模塊,將每一模塊的內容構建思維導圖進行教學。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模塊化思維導圖指的是將必修、選修的教材分成不同的模塊進行教學,并將每一模塊的內容構建一定的數學知識點思維導圖,讓學生在思維導圖的引導下循序漸進的學習數學知識。人教版高中數學教材必修教材有五本,選修教材有八本,必修、選修教材的內容都是按照一定的模塊編寫的,并且這幾本教材也有相應的聯系,在教學中也能將這些內容串聯成一定的模塊。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應該通過分析,將教材上的內容按照模塊教學,并構建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學習。
二、“模塊化”思維導圖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1.有利于將知識點進行歸類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進行模塊化教學,構建思維導圖是極其重要的,這種模式能夠將知識歸類,讓學生分門別類的學習知識。
比如,整個必修一的內容就是函數,那么教師可以將必修一的內容進行整體性教學,把第一章《集合與函數概念》,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數》,第三章《函數的應用》構建成思維導圖,讓學生在思維導圖和框架的引領下學好這三章的知識點,并讓他們掌握函數的基本概念以及函數的運用方法,讓他們在思維導圖的幫助下理順函數之間的關系。
2.有利于學生的復習
在當前的高中數學教學中,通過模塊化的方式構建思維導圖能夠讓學生提高學習效率,更能夠幫助他們復習,尤其是在雙減政策背景下,這樣的教學模式更能夠幫助學生節省時間,減輕他們的壓力和負擔。
比如,教師在講必修二的內容,必修二的內容第一章和第二章涉及到空間幾何體、直線、平面之間的位置關系,這些內容涉及到各種圖形、直線、線段、平面、立體圖形,這些內容都是有一定的連貫性的,比如平面圖形經過組合能夠變成立體圖形,那么將這兩章的內容建立成模塊并構建思維導圖,就能夠讓學生在這種模式下,整體復習這兩章的知識點,能夠讓他們提高復習效率,節約學習時間。
三、“模塊化”思維導圖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用模塊化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學習知識
在當前的教學中,要運用好模塊化思維導圖,教師就應該利用模塊化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學習新的知識。
比如人教版高中數學必修三的內容完全是與算法統計概率相關的內容,第一章內容是《算法初步》,第二章內容是《統計》,第三章內容是《概率》,這三章內容都涉及到概率問題,教師就應該將整個必修三的內容串聯起來,將這三章的內容建立框架進行教學。比如,用第一章的“基本算法語句”來計算第二章的“變量間的相關關系”,這樣就做到了內容的串聯,做到了模塊化教學,學生也能夠將整個必修三的知識串聯起來學習,并在數學知識模塊的幫助下,在思維導圖的引導下學好這一部分的知識。
2.利用模塊化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復習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及時復習是極其重要的,及時復習能夠幫助他們鞏固知識點,教師在教學中就應該利用模塊化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及時復習。
比如,教師在講人教版高中數學必修四這里,一共分為三章,都涉及到三角的知識。教師在復習的過程中,可以將這一本教材的全部內容畫出框架,并讓學生按照每一框架的結構記憶該節所學過的公式,將公式在后面填充出來,完成對應的例題,思考這一章所有知識點的綜合運用方法,學生通過這樣的方式復習必修四的內容,能提高復習的效率,克服不懂的問題,從而更高效、更輕松地掌握考點。
結語:
在當前的高中數學教學中,建立模塊化思維導圖是極其重要的,這種模式能夠將知識點進行歸類,也能夠幫助學生復習。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利用好模塊化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學好知識,并利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復習,提高他們的復習效率,減輕他們的負擔和壓力,讓他們更有效地完成學習任務。
參考文獻:
[1]秦秀娟.思維導圖在小學中年級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實踐[J].試題與研究,2021(24):65-66.
[2]胡碧順.“模塊化”思維導圖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科學論壇,2020(0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