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紅義
摘要:在小學教育體系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在影響學生成長軌跡和培養個人能力方面具有非常關鍵的作用。小學階段的學生受到自身年齡、思想觀念、知識水平等多方面的限制,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極易受到外界不同思維的影響。針對這一點,教師需要對傳統的教學方式和觀念進行適當轉變,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內容,在保證效果的同時加快對知識的吸收速度,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其能夠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樹立正確的三觀。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
引言
小學階段是學生品德養成以及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所以教師在小學階段需要進行合理的引導,通過道德與法治教學,可以讓學生走上健康的成長之路。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能只是簡單地為學生闡述基礎的道德與法治理念,沒有突出這一學科的實際作用,很多學生在學習后仍然沒有改變自己的錯誤觀念和行為,教學效果不夠理想。因此,在當前的課堂上,教師需要轉換教學思維,深入研究教學問題,讓學生在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程后能夠不斷提升自己的核心素養,實現全面發展。
一、創建案例教學情境,強化學生學習體驗
教師應根據小學生的特點與接受知識的水平來創建案例教學教學情境,并強化學生的學習體驗,培養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欲望。學生只有找到良好的學習狀態和目標,才能在課堂中自主地增加學習參與度,同時獲得良好的認知和情感體驗,實現道德與法治學習質量和效果的顯著提升。與此同時,在實施體驗式教學模式的情況下,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課堂必須要借助豐富的教材與海量的知識,給學生創設生動的課堂學習情境,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強化學生對知識的認知和體驗,并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進行應用和升華。現階段,現代化多媒體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工作中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普及和應用,其輔助教學的效果較為良好。因此教師可以在核心素養理念下的小學生道德與法治教學課堂里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創設生動的知識情景,逐漸幫助學生進行強化體驗。例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述法律知識的時候,可以使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播放《今日說法》欄目視頻,同時附加重點內容的圖片,為學生創造真實的情景,使其在內心和思想層面上加深對法律知識的認知和了解,并逐漸促使其產生深入探索的想法。
二、創設情境教學,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
建構主義理論是教育學當中的一個重要理論基礎,從建構主義的角度出發,學習是一個積極主動的過程,雖然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比較差,但是引導學生在教學的過程當中發揮其主動性和能動性,更能夠使學生對核心素養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因此,教師應當在進行道德與法治課程時創設情境教學,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法律意識是現代公民必備的意識之一,也是教師能夠運用現代教學理念促進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例證,可以更好地實現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目標,明確道德與法治課程發展的方向。
例如,在講解《主動拒絕煙酒與毒品》一課的時候,教師應當使學生明確不能夠吸毒的法律意識,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的方式來引入真實的教學案例和情境,在激發起學生情感共鳴的基礎之上,帶領學生更快地進入到課堂教學之中。首先,教師通過播放接觸毒品之后受害人的案例,讓學生參與到討論之中:“毒品對我們有什么樣的危害?”通過一些真實的圖片和案例可以激發起學生的感覺器官,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目標主題,學生也能夠在真實的情境之中展開積極的討論。其次,教師可以邀請學生進行分享,了解學生對于毒品的看法,引導學生對毒品樹立正確的認識,有的學生說:“毒品不僅會危害自身,還會危害我們的家庭和社會。”這個時候教師再將對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引入到課堂之中,使學生明確了解我國禁止毒品的交易等法律條例,使學生認識到毒品問題的嚴肅性,利用法律來規范學生的行為。教師還可以舉辦法律知識競賽,首先呈現給學生相關的法律條例,其次通過搶答的方式引導學生更好地了解法律。在這個過程當中,教師引入了真實的情境,開展了道德與法治教學,學生能夠在真實的情境當中更好的學習法律,樹立法律觀念,同時也幫助學生了解了毒品的危害,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
三、巧用多媒體,豐富學生感官體驗
目前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教學手段在小學教育過程當中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多媒體可以將一些抽象的知識利用圖片、文字以及視頻的方式將抽象的教學內容形象生動地展示出來,讓學生獲得更加深刻的觀感體驗,豐富課堂內容和課堂形式,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因此教師在開展實地教學活動的時候,也可以對多媒體的優勢進行充分利用,在課堂上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將教學內容展示出來,促進學生對知識進行更好的理解。
例如在學習“家鄉物產養育我”這一內容的時候,這一節課的教學目標是帶領學生了解家鄉的風景名勝和自然資源,培養學生的自豪感。但是很多學生對于家鄉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為了加深學生對家鄉的印象,教師可以提前搜集一些與家鄉有關的圖片和視頻,然后在課堂當中向學生進行展示,讓學生通過圖片和視頻來辨認這是家鄉的什么特產?家鄉的哪個地方?并讓學生針對自己了解的家鄉的一些好吃的、好玩的以及有名的物產展開積極的互動交流和討論,各自分享自己引以為豪的地方,從而讓學生了解更多關于家鄉的事情,加深學生對家鄉的理解和認知,從而幫助學生樹立對家鄉的自豪感,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教師需要針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進行全面的引導,讓他們能夠在成長過程中接觸更多正能量的思想,自覺地抵制負能量,對一些違法的行為說不,自覺地守護愛與正義。
參考文獻
[1]童愛梅.核心素養理念下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20,34(06):178-180+184.
[2]秦瑞芬.核心素養理念下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19(26):103.
[3]閆華棟.核心素養理念下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18(2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