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學范圍的普及能夠在極大維度內強化學生思想政治內容的理解能力,對學生明晰思想政治課的脈絡具有關鍵作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內容中優秀的文化基因更是可以將學生道德素養提質提效,培養學生優良的價值觀,讓學生不論在生活還是學習中都能夠自信、勇敢、堅韌。如今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依然存有阻礙,如何理清障礙為學生開展思想教育打開科學合理的通道,成為當下的教學主體有必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問題;策略
經濟全球化的沖擊伴隨著文化傳播與影響,在文化交流如此頻繁的國際背景下,中學生因為個人思想價值觀念并未完全成熟,很容易輕易地經受不利的外來文化感染,對個人思想體系產生負面影響。而高中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高質開展,對引導中學生養成優良的道德觀、價值觀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當前中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仍然存在形式、內容、教學等方面的不足,應當針對存在的問題,對教學方式進行優質的改進,有效地優化教學結構、創新教學形式、濃厚思想政治理論的文化氛圍,多措施、有層次地提高中學生思想政治教學質效。
一、 高中思想政治課簡要概述
高中思想政治課有豐富的內涵,其是社會亦或是社會群體以培養特定群體的政治領悟、形成高尚的道德觀念、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讓受教育者通過接受教學而學會用正確的眼光和角度去看待他人,看待社會,從而逐漸將其塑造為對社會、他人有用的個體。
高中思想政治課從不同層次對高中生的價值理念起到塑造作用,能夠大幅度提高高中生的認知,讓高中生能夠有效避免惡劣價值觀的浸染。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課作為高中課程體系中的教學部分,具有不可或缺的效用。
二、 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前景價值分析
受到外來、內在因素的影響,極多的中學生對本民族文化以及思想政治理論領會甚少,不利于民族文化的傳承。在高中生緊湊的學習中開展思想政治教學,可以激發學生探尋本民族文化渴望,可以有用地加強學生的文化和政治理論自豪感進而深化政治理論學習的目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開展,更可以讓高中生通過優秀的政治理論熏陶養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科學的辯證思維方式,正確對待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困難,茁壯成長。
如今許多教育者在進行高中課程教學時,往往過于“書本化”,照本宣科較為嚴重。而思想政治課本身資源較為豐富、形式多樣,能夠為高中生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提供活絡的資源支持,最終使學生的思想政治領悟效果顯著。
堅定學生理想信念,培養學生優良品德。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本身不只是形式上的多樣,其更包含著豐富的、深厚的內在價值,這種內在價值可以在極其廣闊的范圍內有效地塑造學生正確的觀念,讓學生從外在表現、內在包容等各方面都得到鍛煉,為學生往后個體進步和成長奠基深厚的內在根底,使學生茁壯成長為具有優良的道德品德的人才。
三、 當下思想政治課教學存在問題分析
(一)內容分散,結構單薄
高中思想政治本身內容豐富,不僅僅包含政治理論本身,還有經濟、文化、社會各方面,但其較為分散,未建立體系完整的系統結構。教師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時,沒有有效將高中階段不同年級的思想政治課教學內容進行有效整合,導致思想政治課開展出現困難。
我國的文化、社會、經濟等層面內容都是極其豐富的,全國各省在經濟上的發展存在不同層次情況,文化各異,教師在開展講解時,由于沒有將文化的多樣性以及經濟發展的不同性和價值理念、思想理論的統一性有效整合,導致學生的學習不成體系和系統,在強化不同年級思想政治課教學內容之間的紐帶時,不能很好地把握,致使思想政治教育的進行出現結構單薄,內容相對分散甚至混亂的情況。這種實際導致學生在了解現實理論,并且利用思想理論來構建正確的理念時,不夠體系化,出現“一知半解”的情況。
(二)形式欠妥,教學單一
教師在開展思想政治課教學時過于形式化,并未正確地結合學生實質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欠妥。開展思想政治課教學,需要結合學生實際,并且將思想政治內容“拽出”課本。
然而,實踐中很多中學教師并未活絡化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在滲透不斷更新的實際理論到思想政治教育時僅僅依靠口頭說教以及簡單的視頻播放,教育過于形式化。加之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自身有教學目標,學生最終受教情況需要在終期考核時進行評價,這使教師在開展教學時極其受限,不得不“形式化”。受到這種因素的影響,教師在開展教學時也是相對單一,沒有足夠的空間去擴展學生受教育的程度和空間,教師極難正確地將多樣化形式嵌入到實際教育之中,導致教育效果難以顯現。
(三)理論過度,實踐欠缺
中學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致使教師會過度傳授理論知識,學生對“思想政治”本身的了解大多是通過教師課堂講授,更多的是通過課本。這種對理論了解的不深入以及了解渠道的狹窄性,致使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只能停留在表面,并不能從實質中深化熟透理論的底蘊和內涵,更不會將思想政治理論中的科學方法運用到實踐之中,指導學生提高實踐效用。
再有,學校在對學生開展思想政治課程教學時,教師有比較重的教學負擔,這致使很多教師為了最大化利用課堂時間完成課時,并未花時間和精力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到外面去拓寬課堂內容,讓學生深刻感悟到理論實踐化后的重大成果,僅僅依靠理論知識的不斷傳輸以及通過教材來引導學生學習思想政治內容。這極其不利于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提質。
(四)教學盲目,無針對性
高中生不同于小學生,其已經具備較強的獨立思考能力,針對周圍的人、事已經有初步判斷能力,教師只要在教學過程中做好引導工作,學生便可以做出自己的判斷,教師需要做的便是在此基礎上強化學生的理論儲備以及實踐能力,然后再針對學生的性格來引導。
然而,當下許多教師在平時開展教學時,并未針對高中生的具體實際,從個人理論知識儲備量、個人接受思想政治理論知識的渠道等來開展教學,導致高中生普遍存在“會背”但是無法真正將思想政治理論運用到實際中的弱點。比如,很多學生可以將課本上的知識點準確地背誦出來,而且也能將其運用到做題當中,但是思想政治課的價值內核并未滲透到學生的腦中,思想政治課本身所要傳達的價值觀滲透不深,仍然需要進一步引導。教師開展教學以學生成績作為衡量學生思想政治課學習效果的最終評價標準,這樣容易出現一些高中生成績好,但是個人思想價值觀弱的現象,對學生個人成長以及思想政治課最本質的教學目的實現極其不利。
四、 提高高中生思想政治課教學質量策略探究
(一)整合教學內容,優化教學結構
聯系當下實際,結合學生情況,根據課程內容安排,整合教學內容。教師在對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時,要注意結合學生所處階段接受的教學內容以及本校發展、學生個人成長、性格等方面的情況,有效組合不同階段的教學資源,提高思想政治理論教學質量。比如,在開展“毛澤東思想”有關內容教學時,教師可以將毛澤東思想的形成、完善、成熟通過重大歷史事件串連起來,以毛澤東思想的形成為線索逐漸展開歷史事件講解,讓學生能夠更有體系地了解毛澤東思想,并且通過教師的講解深入了解思想政治理論,構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
按照實際教育開展情況,創設濃厚的思想政治教學氛圍,遞進式優化教學結構。教師在開展教學時,要認識到思想政治課本身具有極大的包容性,而其所包含的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各教學內容之間不應當是模塊化的關系,而是可以利用相互之間的關系有效串聯的。教師在平時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時,要注意將分散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通過有效的結構構架組織起來,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創設濃厚文化氛圍的方式,從內容上、結構上感悟思想政治課的內容,能夠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逐漸增強思想政治理念。
(二)創新教學形式,豐富課堂教學
教師創新文化教育形式,突破“形式化”教學的禁錮,從本質上使學生很好地疏通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和學習內容,鼓舞學生“自建”思想政治學習角,豐富課堂教學,讓學生積極主動獲取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學生主動了解思想政治教學對學生產生的教育作用遠比教師“強行”對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強。如果學生愿意主動擴絡課本內容,以課本中談到的思想政治理論為入口主動去展開了解,并且在了解思想理論中通過“學思結合”的方式來強化自身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最終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會更強。
思想政治教學的表現過于形式化,會讓學生的了解過于“目的性”,而學生通過自我主動性去了解到的正確理論和思想,會讓學生更有感觸、領悟會更深。
比如,教師在日常的班級文化創辦中,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自創手抄報、黑板報等方式,將自我對思想政治課理念的認知展現出來,鼓勵學生自建“思想政治文化角”,增強學生的思想政治信念。
(三)濃厚文化氛圍,提升實踐教學
學校層面上,校方要做好文化創建工作,在學校內部升華思想政治教育,通過文字描述、圖畫呈現等方式,豐富校園內思想政治文化建設,利用新型文化建設模式,優化思想政治文化傳承模式,構筑深摯的校園思想政治文化氛圍。
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提質提效,首先需要學校在校園文化構建上做好功課,利用構建思想政治文化氛圍本身,為學生深刻了解思想理論文化提供實踐機會,使學生在實踐中進一步認識思想政治課本身的價值和意義,進而不斷強化思想政治信念。比如學校在舉辦校園文化活動時,可以通過鼓勵的形式,通過吸收學生自建的思想政治文化宣傳標語、自設核心價值觀圖畫,以投稿和志愿的形式讓學生充分參與到校園文化建設之中,引導學生主動為校園思想政治文化建設提供繪畫、寫字等活動。學生為了讓設計效果變得更好,會去主動了解思想政治課,通過學習當代思想政治理論,深入體會思想政治課傳播的高尚價值,并且主動進行實地考察。這種實踐性的活動能夠大力提高學生最終的受教育效果,校方應當予以支持。
教師層面,在平時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時,要注意避免過度形式化理論傳授,要為學生了解思想政治內容拓寬渠道,讓學生通過多樣的渠道來了解思想政治本身,通過真切的感受來體驗先輩的不易,從而增強對先輩的敬仰,并且不斷提高自身思想政治領悟。比如,教師可以在為學生傳授完成某個歷史事件后,讓學生回去向家中的長輩進行了解,通過口口相傳的形式,能夠讓學生更貼近生活,通過直觀的感受提高思想政治理念。
(四)強化個性,明晰教學
針對高中生的個性多元、學習負擔、資源接觸等情況,明晰思想政治課開展的本質目的,以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最有利于學生成長的方式開展教學。不同的高中生成長情況、學習偏好、個性等都有所不同,對待思想政治課的態度也有所區別,有些高中生學習思想政治課本身是為了提高最終的學習成績,所以學習時具有“狹隘性”,僅僅將課本和試卷作為學習思想政治內容的根本;而有的高中生對思想政治課本身具有極其強烈的興趣,在平時的學習中也會通過觀看新聞、看新聞雜志等方式來獲取時政新聞,并且有針對性地作出評論和探討;而某些學生則對思想政治課沒有足夠的興趣,也不會為了成績去加強學習。
學生之間的這種不同,致使教師需要在教學上作出改變,不應當“一片式”開展教學,要針對不同的學生,做好引導學習工作。比如,在教學課余時間,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一些時政新聞、社會新聞讓學生進行觀看,或者播放一些關于家庭和睦、社會和諧的視頻讓學生觀看,平時多注意引導學生關注時事。這樣可以讓那些將思想政治課學習作為“任務”的學生轉變學習態度,從多方面、多角度來看待思想政治課;而那些對思想政治課沒有任何興趣的學生則會因此而深入了解思想政治課,從而激發這類高中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當在教學中靈活地轉變教學,要針對學生實際教學,發揮思想政治課教學開展的本質價值!
五、 結語
思想政治課本身不應當離當代中學生的生活太過遙遠,而學校是培養學生思想政治領悟能力的重要基地,教師在培養學生個人思想政治領悟過程中,要注意有效滲透思想政治教育,利用思想政治課本身具有的深厚底蘊和強烈的教育作用來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理念,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逐漸成長為對整個社會有用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龔濤,張小松.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綠色科技,2021(3):194-196.
[2]白秋純.閩南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探析[J].大連大學學報,2020(6):116-119.
[3]楊亞楠,夏楠,趙兵.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與策略[J].才智,2021(3上):61-63.
[4]陳成,趙善慶.紅色文化融入新時代高校思政工作的意義與路徑探索[J].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20(1):5-7.
[5]董曉紅.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徑研究[J].宿州學院學報,2020(10):17-20.
[6]高祎擎.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研究[J].改革與開放,2020(18):76-79.
[7]趙文杰,張麗.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探究[J].改革與開放,2021(4):51-55.
作者簡介:
劉虎平,甘肅省隴南市,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