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劍鋒
摘 要:小學音樂作為培養學生興趣愛好和藝術素養的重要課程之一,肩負著對小學生進行美育教育的責任。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小學音樂應以審美教育為核心,創新教學方式,讓小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感受音樂的節奏美、形象美,引起小學生的情感共鳴。然而實際音樂教學形勢并不樂觀,存在著許多問題,需要引起小學音樂教師的重視,給小學生創設輕松的學習氛圍,在美的熏陶和浸染下啟迪小學生的思維和智慧。
關鍵詞:美育教育;小學音樂;審美能力;小學生;音樂素養
在小學教學體系中,音樂教育是對小學生進行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徑,對塑造小學生美好心靈有著重要的作用。新課標下的小學音樂教學不是讓小學生掌握樂理知識,也不是讓小學生學會幾種音樂技能,而是要培養小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熱愛,提高小學生的音樂素養和審美能力。但從當前教學實際來看,小學音樂教學還需要不斷的改進和優化,摒棄傳統教學思想的束縛,給小學生帶來全新的學習體驗,讓音樂教學與審美教育有機融合。為此,小學音樂教師需要不斷轉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充分發揮音樂的美育教育功能,讓小學生在娛樂和享受中學習音樂知識和技能,接受音樂美的熏陶,通過生動有趣的教學活動,培養小學生表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文章對當前小學音樂教育現狀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小學音樂教育與美育教育有效結合的策略,以供參考。
一、 當前小學音樂教育現狀
(一)教學方法落后,美育滲透不足
音樂課是實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陣地,是小學教育階段的必修課。但在實際教學中,很多音樂教師對新課標的解讀過于膚淺,沒有認識到在音樂教學中滲透美育的重要性,教學思路不夠開放,在教學時仍以傳授音樂知識和音樂技能為主,小學生處于從屬的地位,沒有學習的主動權,導致音樂課堂沉悶無趣,小學生無法在課堂上感受音樂的美,影響了美育功能的發揮。還有一些小學音樂教師對音樂教材運用不足,對教材中的圖片、文字等缺乏系統的分析,教材中提到的樂器也沒有進行詳細的介紹,很難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評價單一,缺少美育評價
每個小學生都希望得到教師的認可和贊揚,教師一句表揚的話語、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個肯定的動作都會成為小學生學習的動力。但是很多小學音樂教師并沒有意識到教學評價的促進作用,在音樂教學中只關注小學生會不會歌曲,教學任務是否完成,對于小學生的音樂感受和音樂素養缺乏科學的評價,很容易造成小學生厭學。及時、有效的教學評價會對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些小學音樂教師以終結性評價為主,忽視了對音樂教學過程性評價,導致一些有音樂天賦的小學生被埋沒,音樂潛力得不到有效的發揮,限制了小學生的音樂造詣。
(三)學生輕視音樂,審美能力欠缺
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很多家長過度關注小學生的文化課成績,認為音樂學不學都行,反正孩子以后也不想當音樂家。由于家長的不重視,在潛移默化中就會對小學生做出錯誤的引導,使得小學生也輕視音樂,無法在音樂課堂上獲得較大的提升。還有些小學生認為自己沒有音樂的天賦,學不好音樂,因而對音樂學習興趣不高,在音樂課上的表現也不積極,缺乏音樂審美能力。另外,在課時設置方面,音樂的課時量少于其他學科,很多音樂知識都不能詳細的講解,使小學音樂教學陷入僵局,影響了小學生的長遠發展。
二、 小學音樂教育與美育有效結合的策略
(一)充分利用教材,幫助學生鑒賞美
現行的小學音樂教材內容豐富,貼近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和生活實際,是對小學生進行美育的最佳途徑。但有了好的音樂教材,不代表就能搞好音樂教學,如果仍采用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單純的讓小學生學習教材中的歌曲,很難讓小學生體會到音樂的美。因此,小學音樂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資源,通過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創造性的將教材中的元素呈現給小學生,激發小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讓小學生積極的投入到音樂課堂,深化小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和感悟。小學音樂和其他學科相比,具有很強的趣味性和靈活性,音樂課的教學氛圍比較輕松、歡快,給小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間。教材是小學音樂教學的基礎,小學音樂教師應該根據小學生的實際情況,指導小學生深度閱讀音樂教材,提高小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能力,讓小學生學會在音樂中鑒賞美。比如,在教小學音樂《故鄉的小路》一課時,音樂教師可以結合歌曲的情感,為小學生聲情并茂的朗誦詩歌《鄉愁》,為小學生營造溫馨的學習氛圍,再以自身的生活經歷向小學生抒發自己對家鄉、對家鄉親人、朋友的思念,為課堂教學做好感情鋪墊,引發小學生的情感共鳴。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被調到起來,很快就進入到歌曲的學習中,讓小學生真正的走進教材,感受家鄉的美,體會音樂的魅力。小學音樂教師可以結合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實施主題式的音樂教育,讓小學生系統化的學習音樂知識,建立良好的音樂學習習慣。通過對小學生的觀察發現,小學生對節奏明快、通俗易懂、易于模仿的流行音樂表現出十分的喜愛,音樂教師在教學時可以結合小學生的這一愛好,將一些適合小學生的流行歌曲引入到課堂上,這些歌曲中蘊含著很多中國風特色,并且這些歌手也是深受小學生喜歡的,可以有效地調動小學生的課堂積極性,使小學生主動的去親近音樂,感受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美。
(二)結合生活教學,帶領學生認識美
音樂源于生活,表現生活。從小學生的認知規律來看,他們對于自己比較熟悉的事物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小學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與現實生活的結合,實現音樂教學的生活化,激活小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讓小學生在生活中認識音樂的美,更好的感知生活,把學習音樂當場一種樂趣。小學音樂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為小學生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在音樂和生活之間建立起紐帶,把生活經驗音樂化,音樂問題生活化,提高小學生的音樂能力與素顏。比如,在教唱《趕海的小姑娘》這首歌曲時,小學音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小學生展示歌曲中提到的景色:軟軟的海灘、金黃的沙、黑頭發光著腳丫的小姑娘、珊瑚礁上的海螺、水洼里的蝦和晚霞等,通過色彩的刺激調動小學生的視覺,讓小學生融入海灘的情境當中,小學生閉上眼睛傾聽歌曲,從聽覺的角度對歌詞所描繪的場景進行更深的體會,真切的感受到趕海小姑娘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