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懷忠
摘 要:隨著近幾年我國素質教育改革不斷深化,初中階段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質量受到了高度關注,因為在近幾年發展過程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即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經常會出現錯誤的思想觀念,且學生行為習慣也會出現變化,長此以往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因此在教育事業改革不斷深化背景下,教育部門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通過合理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同時還要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正確思想道德觀念。故而,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采用生活化教學理念。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方法策略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會直接影響到學生未來人生發展,因為初中階段的學生其性格較為特殊,同時思維意識尚不完善,在生活中還無法做到明辨是非,所以就極易受到外界環境影響。在當前這一教育事業深化改革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就要改變傳統教學觀念,利用合理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以保證可以有效提高課程自身綜合能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養成正確思想道德觀念意識。文章就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如何有效開展生活化教學進行分析總結,并提出一些個人意見。
一、 道德與法治的含義
在分析總結中了解到,導致學生無法準確了解道德與法治知識的主要原因是對其含義理解不夠,很多學生認為道德與法治課程就是在講法律,但是法律又與現在的生活很遠,所以就沒有提高課程關注度。但是道德與法治卻并不是學生想象的那樣,道德與法治課程開展的目的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同時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明辨是非,進而有效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就需要向學生傳遞正確的課程觀念,避免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因為錯誤的認識喪失學習興趣。
二、 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現狀
隨著近幾年我國教育事業改革不斷深化,傳統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日常教學需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表現出了極強的抵觸情緒,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就需要教師利用現代化教學方式去引導學生,以保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正確了解所學知識。為此,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教學中不斷改變教學方式,提高課程教學質量與效率,但是在實際教學中還是存在一些問題。本段就對當前教育事業深化改革背景下道德與法治教學現狀進行總結。
(一)教師的教學方式存在不足
在多年教學工作中,很多道德與法治教師都是在利用固定的幾種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引導,這就導致教師無法用合理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究其根本原因就是教師在教學中沒有對教學模式進行思考,使得傳統教學模式仍舊會出現在課堂中,那么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的當務之急就是對教學模式優化進行總結,并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出更加多元的教學模式。
(二)課堂知識不能聯系實際
一線老師都知道,在教學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拿著一本書貫穿整個課堂。針對書中的內容對學生進行教學導致學生因為教材內容的局限性,只理解表面的東西,無法深入理解所學的知識。
鑒于此,在當前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就需要利用合理的方式去解決這一問題,擺脫教材內容的限制,通過合理的方式將學生知識接觸面延伸,進而有效提高課程教學質量與效率。
(三)仍然存在“重分輕德”的思想
雖然在近幾年教育事業深化改革背景下,教育部門提出要關注教育實質性的工作理念,即在教學過程中重點關注學生是否了解所學知識,不要一味關注學生學習成績。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卻還是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問題,那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總是會將學生學習成績當作評價標準,完全忽視了學生是否牢牢掌握所學知識,長此以往就會導致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出現思想觀念問題。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常會針對教師畫出的重點進行記憶,長此以往課程教學就會失去其存在價值,進而影響到課程教學質量。
三、 生活化教學優勢
(一)課堂教學生活化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相信很多教師都明白這樣一個道理,那就是“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實際教學中也可以了解到,只有在教學過程中將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出來,學生才能夠正確了解所學知識,并主動融入課堂中。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利用生活化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引導,以保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正確了解所學知識,進而有效提高課程教學質量與效率,使學生能夠在課程學習結束后正確應用所學知識去看待生活與所學知識。
(二)課堂教學生活化有利于滲透情感、道德、生命教育
其實在生活中就包含很多與道德法制有關的事情,只是教師在教學中并沒有將生活與課程聯系起來,才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無法正確了解所學知識,甚至將知識和生活割裂看待。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實時引導,讓學生意識到知識來源于生活,與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保證教學中學生對課程的高效認識,進而有效提高課程教學質量與效率,并將提升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水準。
(三)課堂教學生活化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科素養
通過總結可以了解到,學生無法正確了解所學知識以及學生學習興趣低下的主要原因是其不具備學科素養,從而致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課程產生錯誤認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合理的運用恰當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充分發揮教師在課堂中的主導作用,保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正確了解所學知識,以及所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系,以保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形成學科素養,以保證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有效提高。
四、 生活化教學應用的注意事項
(一)關注教學目標
教師在教學前就需要關注教學目標,即在教學前一定要設計出合理的教學目標,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提高課程教學質量與效率。在生活化教學開始前,教師就需要結合所要教授的知識制定出合理的教學體系,在教學中融入人生觀、價值觀等正確思想觀念,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提高學生對課程的認識,并保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正確了解所學知識。與此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需要加強情感引導,讓學生正確了解所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系,這樣學生在課程學習結束后就能夠牢牢掌握所學知識,并將所學知識靈活應用到實際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