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習近平總書記在 2019 年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從黨和國家事業長遠發展的戰略高度出發作出部署、提出要求,認為青少年是祖 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把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實到位,是培養一代又一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本文將立足新時代、新形勢,圍 繞如何將高校黨建工作與立德樹人教育相融合,充分發揮黨建育人功能展開研究,力求在深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同時,進一步深入探討高校 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之間相互融合的方法,充分發揮出高校黨建工作的統領作用、指導作用。
關鍵詞:立德樹人;高校;黨建;新時代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只有培養出一代又一代擁護中 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 身的有用人才,才能擔負起新時代的重任。作為高校,在培養什么樣的 人、構建什么樣的教學體系等問題上,必須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認 識,旗幟鮮明、毫不含糊地開展好思政教育,將黨建工作和思政教育有 機融合,才能把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真正落實到位。
一、充分認識立德樹人教育的內涵深意
要想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到實處,首先要充分認識立德樹人的 內涵深意。立德樹人,就是要堅持德育為先,通過正面引導教育學生,同 時堅持以人為本,通過適合的課程教育引導、塑造改變,培養出德才兼備、有責任有擔當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二、明確立德樹人對高校黨建工作要求
新時代高校要做好立德樹人,首先要把“德”提升到更加重要的位 置。應該充分認識到,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也就是要解決“培 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這一根本核心問題。
第一,把穩政治方向。只有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高舉馬克思主義 偉大旗幟,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人民主體,以人為本。在教育改革與發展中,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著力推進高校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過程育人。在探索大學之道的過 程中,始終以推動社會和人類文明向前發展為目標,才能將立德樹人落 實到根本,為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貢獻出力量。
第二,加強思政工作。思政工作是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 重要保障。在高校中,不僅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 量,要想真正落實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過程育人,還要將全體教 師都動員起來。要讓思政教育與教學科研想結合,將立德樹人融入到方 方面面的工作當中去。
第三,強化價值引領。在高校開展立德樹人,首先要加強對師生的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通過典型示范、榜樣教育、模范引領等方式 引領師生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到入心入腦,進而知行合一。
三、探索高校黨建工作與立德樹人教育相融合的有效方法
為了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本文嘗試從學生、教師和學校三個層面入手,探索高校黨建工作與立德樹人教育相融合的有效方法。
學生層面。從提高思想認識入手。針對部分學生對思政課重要性 認識不夠導致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不強等情況,在原有思政課基礎上 進行課程創新建設和教學方法改革,可以嘗試將思政內容與專業教學 內容相結合,將政治理論與教學實踐相結合,引導學生從根本上讓學生 意識到思政課對其人生的影響,只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能在學好專業知識的基礎上,做 到與社會實踐接軌,進而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思政課,認真聆聽思政課,解決思政課建設的核心問題,從根本上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教師層面。在高校,思政課堂是落實立德樹人的主要陣地。但是思政課內容往往因為理論性、政治性較強,而使得教師在選擇授課內容和授課方式的時候有一定的局限性,進而影響到學生的聽課和接受效果。因此,教師可以嘗試從授課內容入手,將政治理論課內容與專業實踐內容相融合,從理論指導實踐、實踐踐行理論的角度入手,多下功夫。其次,從授課方式上入手,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可供選擇的教學模式、授課方式也在不斷的推陳出新,可以嘗試將新科技引入課堂,不僅增加了新穎的授課演示方式,通過全新科技手段和媒體的應用,還能提升備課效率,增加課程內容的新穎度,進而提升教學效果。
學校層面。新時代新形勢下,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深入、社會發 展的不斷轉型,尤其是媒體的飛速發展,高校面臨的各方面挑戰越來越多。通過互聯網和各類媒體手段,人們可以隨時隨地最大范圍地接觸到各類信息,而其中的不良信息很容易導致少數人尤其是高校學生,由于 社會經驗不足、思想辨識度不夠,很容易對當今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產生 排斥和對高校思政理論產生懷疑。這也是高校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 務時所面臨的挑戰之一。要想解決這一問題,首先要努力構建牢固的立 德樹人教育體系,由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同時,加強對全體教師的政治理論教育,提高政治站位,全面提升認識,推動高校思政建設,形成濃厚氛圍。
人無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高校對于人才的培養,只有在立德樹人的基礎上,才能真正發揮出育人價值,發揮出專業人才的核心力量,為我國建設世界一流大學貢獻出力量。
參考文獻:
[1] 李振亮,陳重毅,岑耀東.創新類課程中的“課程思政”建設與思考[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21(01):83-84.
[2] 尹霞, 楊安安,李侃侃.理學專業課進行課程思政探索的有效策略[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21(03):83-85.
[3] 楊瑞,孟然.“課程思政”視域下民族聲樂教學模式的創新改革與實踐[J]. 高教學刊,2021(03):47-50.
作者簡介:彭茂鑫,出生年月1997年02月,性別男,漢族,籍貫山東省濰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