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瀚文
摘要:目前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已經由原來單純追求數量增長的粗放式發展向追求質量提升的內涵式發展轉變,盡管高等職業教育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高等職業教育還處于“大而不強”的階段,離成為人們滿意的教育還有一定的距離。集中的表現就是高等職業教育的吸引力在逐年下降。如何不斷增強高等職業教育的吸引力,吸引更多的學生報考高職院校,成為了當前學校急需解決的問題。因此,本文基于高等職業教育的作用及影響,闡述了增強高等職業教育吸引力的對策,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吸引力;策略
引言
高等職業教育是提高勞動者素質最直接、最有效的渠道,是培養絕大多數不同職業實用型人才的教育,在我國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就業環境的急劇變化,高等職業教育失去了對人才的吸引力,無法繼續為社會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因此,只有提高高等職業教育吸引力,才能解決高等職業教育面臨的發展問題。
一、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歷程
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是在 20 世紀 80 年代作為職業教育體系中的高層次發展起來的。它是在中等教育的基礎上進行的,屬于第三級層次(高中后)的職業教育。 1980 年南京金陵職業大學的成立,標志著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正式開始。 1986 年李鵬在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上的發言中提到“高等職業教育”,這是“高等職業教育”正式在官方文件中出現。 1991 年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中提出要努力辦好一批培養技藝性強的高級操 作人員的高等職業學校 1994 年教育部第一次將“推動職業大學的改革和建設”作為工作重點,從此高等職業教育得到了快速的發展。
二、高等職業教育喪失吸引力引發的問題
(一)影響高等職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高職院校的辦學經費主要來源于政府撥款,而政府撥款的多少取決于在校生的數量,由于不少高職院校的在校人數不斷下降,使得這些學校的辦學經費事實上是在減少。學校辦學經費的減少,勢必影響學校的發展,造成對學生吸引力的進一步下降,極易形成惡性循環。
(二)影響我國經濟的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為實現強實體經濟可持續發展,著力推動我國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高素質的產業工人是實現這一戰略目標的重要保證。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加強技術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是解決該問題的重要途徑。倘若學生不愿意進入高職院校學習,而高職院校作為培養產業工人的主陣地,這種現象必然會導致我國高素質技能人才的短缺,“制造強國”這一口號將成為空談。
三、造成高等職業教育吸引力下降的原因
(一)高等職業教育社會服務能力的下降
高等職業教育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社會服務,即為社會和企業提供高素質技能人才的同時,也為社會就業者提供各種培訓。近年來,由于高等職業教育的吸引力不夠,學生素質也在下降,其社會服務能力的下降,社會服務能力的下降又會導致社會對高等職業教育的不重視,如此惡性循環,最終使得高等職業教育影響力下降,缺乏吸引力。
(二)現有人才選拔評價體系不合理。
目前,很多用人單位的人才選拔評價標準仍采用“唯學歷論”,即把學歷的高低作為招聘的首要條件,不少單位要求畢業生最低具有本科學歷,有的甚至要求是“211”院校或是“985”院校畢業。這種人才選拔評價標準使得高職院校的畢業生難以獲得和本科院校畢業生同等競爭的資格,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人們從事技術性和技能性工作的積極性,因此很多學生就不會選擇高職院校,高等職業教育對學生就沒有吸引力。
(三)招生制度不合理。
現階段的高校招生政策實行分批次錄取的方式,即先進行本科層次的錄取,后實行專科層次的錄取,也就是說很多優秀的學生首先被本科院校錄取,而高職院校只能錄取那些高考成績不夠理想的學生。這樣無形中給學生和家長這樣一個印象,即只有學習不好的學生才會去接受高等職業教育,由此,高等職業教育容易被誤解為“低等教育”,這無疑將使得高等職業教育對學生的吸引力大打折扣。
(四)師資力量匱乏
學校缺少具備“雙師素質”的教師,很多教師都是在其他學校兼職教學的,沒有穩定的教師團隊導致了教學水平偏低,教師結構的不合理導致了職業教學難以和其他同級別院校在生源上進行競爭。
四、提高高職教育吸引力的策略
(一)深化招生錄取制度改革
改革既要保證生源質量,又要保持一定規模的生源,鞏固和擴大職業教育規模。首先,在錄取批次中,普通本科招生和高職招生可以不分先后順序,提高高職招生的地位;其次,在高職招生中設立本科教育,不能只是專科教育,進一步提高其社會地位;最后,在高職教育招生中,學習德國、澳大利亞以及美國等國職業教育先進國家的經驗,可以在部分學校實施獨立招生制度。
(二)加強招生宣傳力度,消除社會對職業教育的歧視
目前,社會對職業教育比較歧視,學校招生時要營造輿論氛圍,用實實在在的事例讓人們真切地感受到接受職業教育的好處。通過宣傳,要在全社會確立職業教育也是主流教育、國民教育的觀點,消除人們對職業教育的偏見和歧視。從而吸引學生報考。
(三)加強招生教師的選拔和培養
招生教師是直接面對報考的一線人員,其本身的素質和形象代表著學校,因此,學校要抓緊制定和完善符合職業教育特點的職業院校教職工編制標準、專業技術職務職稱評聘辦法和績效考核制度,按照學歷、職業技能和職業資格并重的原則,對職業院校招生教師單獨評審,選取優秀的教師擔任招生重任,同時,加強招生教師的培訓工作,從報考的課程到報考分數等一系列專業知識的培訓入手,培養一批優秀的招生骨干老師,提高招生效率。
結束語
綜上所述,增強職業教育吸引力是一個系統工程,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既要有學校對職業教育的領導與統籌,又離不開招生教師的辛苦和努力,只有加強對教師的培訓,深化招生制度,才能切實解決高等職業教育缺乏吸引力的問題,從而為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掃除障礙,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堅定的人才支撐。
參考文獻
[1]劉結.增強高等職業教育吸引力途徑新探[J]. 新疆職業教育研究,2012,1
[2]袁祥等.如何增強職業教育吸引力[N]. 光明日報,2009 - 4 - 23
[3]職業教育吸引力問題研究課題組.增強職業教育吸引力的問題研究[J].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