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輝永
摘 要:生物是一門操作性較強的學科,學生在不斷地參與各種實踐活動的基礎上開展生物學科知識學習,才能更加靈活地掌握應用。“互聯網+”背景下,高效的教學條件及個性化的教學手段給初中生物實驗教學帶來更多的發展和創新空間,因此,教學中應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優勢,大膽創新實驗步驟、優化演示實驗效果,讓更多學生在網絡大數據平臺上精心參與試驗操作、演示和分析,提升自身動手實踐和研究創新能力。
關鍵詞:“互聯網+”;初中生物;實驗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31-005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1.026
實驗是生物教學的重要內容,實驗活動能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生物的特性,探究生命的起源演化和物種的繁衍等自然界生命的規律。傳統模式下,受開展實驗教學的條件等因素限制,很多教師縮減了一些需要在實驗課堂上開展的實驗。新時期,互聯網+給教育帶來了契機,也給實驗教學帶來了新變化。
一、“互聯網+”背景下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新變化
互聯網與教育技術的相互融合,讓信息化的教學方法、教學形式得到了師生的認可。傳統教學都是通過線下面授的形式展開,生物實驗需要大量實驗器材和試驗時間,因此,很多情況下的生物實驗教學都是通過口頭描述的方式進行的,學生并沒有通過情景的呈現進行觀察、實踐、分析和探究。互聯網、多媒體和大數據的出現,使得教師在開展生物實驗教學過程中出現新變化。
一是“互聯網+”背景下,教師開展生物實驗過程中的呈現形式更加多樣,運用互聯網技術教師可以輕松地將原本只能在線下開展的實驗活動轉移到線上,由于互聯網本身受到時間、空間制約的程度非常低,在開展教學過程中便于教師更好地開展實驗教學。一方面,教師可以在課下做實驗,并在課堂中展示實驗過程的視頻,從而讓學生更加直觀地觀察感受實驗過程;另一方面,教師可以發揮線上教學軟件的優勢,將實驗講解與教學軟件相結合,達到提升實驗質量的目的。
二是“互聯網+”背景下,生物實驗教學能夠有效利用課堂教學時間,對提升學生課堂學習效率有一定的推動作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開展實驗演示需要做好各種充分的準備,一個完整的實驗需要大量的準備時間和試驗時間。互聯網條件下,實驗可以在線下利用仿真實驗室或者虛擬試驗場景模擬完成,課堂中所消耗的時間較少。
三是“互聯網+”背景下,開展生物實驗教學的資源更加豐富多樣,教師和學生可以從網上收集各種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試驗資源,把資源與教學進行關聯性整合,教和學選擇性更多,激發學生的思考點和創新點,最終呈現出來的教學效果也就更加顯著。
二、目前“互聯網+”背景下初中生物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雖然“互聯網+”背景下教師開展初中實驗教學有上述優勢,但是在實際開展教學的過程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
(一)教師融合方法簡單,實際教學效果待提升
網絡為教師開展課堂教學提供了多種多樣的教學資源,也為教師開展課堂教學創新實踐活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目前圍繞互聯網+的新教學方法主要有慕課、翻轉課堂、STEAM教學法等。這些教學方法本身都有各自的特點和優勢。然而,在開展實驗教學過程中卻沒有有機地將這些教學方法融入其中。一方面,教師仍舊注重傳統教學過程中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在運用“互聯網+”開展實驗演示過程中沒有發揮新教學方法的優勢,只是在教學過程中將一些PPT和視頻進行簡單的播放,作為新教學形式;另一方面,教師對長期使用的教學方法過度信任,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沒有嘗試將翻轉課堂、STEAM教學法與實驗教學相結合,導致教學課堂實際效果難以提升。
(二)實驗教學內容固定,學生創新意識待激活
互聯網資源平臺給教師開展實驗教學提供了多種不同形式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教學內容在網絡中選擇不同的實驗主題開展教學,為教師開展實驗教學內容創新提供更大的便利。然而,目前很多教師在運用互聯網開展實驗教學過程中卻沒有利用好網絡資源,實驗內容和方式都與之前沒有太大改變,導致學生創新意識沒有得到有效激活。
第一,部分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對應的實驗內容往往只是從課本中提取實驗元素,再利用技術將原本需要現場操作或口頭表述的實驗內容以視頻化的方式呈現出來,并沒有將與這一實驗相關的資料分享給學生,導致學生對試驗的認知仍然停留在課本上。第二,盡管部分教師已經有意識地利用互聯網更新了部分教學資源,但更新周期過長,每年教學內容基本相似,依然無法讓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有太高的增長。
(三)課堂活動形式單一,學生實踐能力待增強
在開展實驗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除了需要完成演示的實驗內容外還要指導學生完成分組實驗,讓學生通過親身參與的方式加深自身對實驗內容的理解程度。實驗課對學生的吸引程度取決于教師自身教學課堂活動形式的進一步優化和升級。目前教師開展實驗教學活動的形式仍然較為單一,學生無法在多種不同形式的實踐活動中體驗實驗內容,自身實踐能力無法得到深層次提升。
第一,教師利用網絡教學平臺進行實驗活動后,沒有圍繞該實驗內容展開延伸和拓展,進一步刺激學生獨立思考,找尋知識新的生成點進行創新活動,使得學生對實驗的認識只能停留在表面。教師對實驗內容缺乏有效把握,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深入程度無法得到保證。第二,部分教師完成演示實驗后,給學生提供了一定的自我實驗時間,由于實驗內容與演示實驗之間過于相同導致很多學生只是按照教師之前的演示重新“溫習”一遍實驗流程,課堂活動形式單一致使學生實踐能力停留在原地,無法得到深層次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