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金華
摘 要:在新課標的要求下,農村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和方法應在培養學生語文閱讀能力、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方面更為具體,應在強化農村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效果、提高學生語文教學整體質量方面更加高效。農村高中語文教育教學過程具有區域性、時代發展性和經濟制約性特點,但其閱讀能力的培養在新時代發展背景下面臨諸多問題。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新課標下農村高中語文閱讀課程的教學困境,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思考探究了走出此類困境的方式方法。希望此研究能為廣大農村高中語文教育工作者提供有效參考。
關鍵詞:新課標;農村高中;語文閱讀;課程教學;教學困境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31-009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1.049
一、新課標下農村高中語文閱讀課程上的教學困境分析
(一)青年師資力量難以維持,教學思想以及教學方法存在明顯滯后性
農村高中的教育教學條件相較于縣城或者城市高中依舊存在較為明顯的差距。在新時代經濟發展穩中向好的態勢下,國家出臺了各類教育教學政策,支持農村高中或者農村初中發展、健全教育環境和教學設施。在相關政策的傾斜下,農村高中的教育教學條件在整體上有所改善,一些農村高中在合理有效的政策支持下與縣城高中進行兼并,在教育環境和教學條件方面改變明顯。但從整體上講,農村高中在師資力量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表現青年師資力量難以維持,與青年教師相關的教學思想以及教學方法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應用效果較差。在農村高中語文閱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依據自身教學經驗選擇閱讀教學的具體方法,但由于教師的教學經驗積累歷程和積累環境始終為“農村”,雖然教育經驗在農村的發展變革中也出現了優化、改善的態勢,但整體上依舊存在明顯滯后性。擁有更為先進、更為優質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的人才是高效開展農村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必然要求,也是在新課標的要求下,培養農村學生語文綜合素養、提升農村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重要條件。總之,農村高中語文閱讀過程亟待改善,相關的教育教學方法亟待優化與提升。
(二)農村學生家庭教育質量堪憂,對語文閱讀的重視程度不夠,教育思想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
農村家庭的平均受教育程度較低,在教育方面的投資行為表現得謹小慎微。受限于經濟來源的不確定性和平均收入的整體水平,農村家庭更希望子女在受教育過程中更多地學習與實際生活聯系更為緊密的知識與技能,在學習成績方面希望子女的教育成果更為“徹底”,更“立竿見影”。但語文閱讀教學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學生在課上認真學習相關的閱讀方法,熟悉相應的閱讀技巧,并積極主動地應用到日常寫作練習中。更為重要的是,若要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需要學生在課下積極主動地擴展閱讀課外資料,廣泛閱讀中外文學名著以及科學、社科類書籍,方可將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有機結合在一起,全面提升農村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水平。但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不難發現學生在課內“可圈可點”,在課外卻“乏善可陳”。一方面可能由于教師對學生課外閱讀的引導性缺失,另一方面更可能由于農村學生的家庭教育觀念落后,農村家長對學生課外閱讀的重要性的認識程度不夠,導致農村學生無法及時有效地獲取相關課外閱讀資源,從而無法使語文閱讀能力得到有效鍛煉,最終造成農村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一般甚至較差的“尷尬”局面。
(三)農村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發展特點相較于城市學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語言表達狀態、語言交流方式方法存在“呆滯”“木訥”的現象
農村學生的生理和心理成長歷程始終未脫離“農村”這個基礎環境,而農村的家庭教育環境以及居住、娛樂環境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溝通交流能力的培養缺乏有效性,或者說相較于縣城、城市的大環境具有明顯的劣勢。在此環境下,學生的性格特點多為“內向”,語言表達狀態存在“呆滯”“木訥”的現象。受限于農村的經濟水平,絕大多數學生并未走出過自身所在的農村區域,對“外面的世界”缺乏合理、有效的認知,對語文閱讀的方式方法缺乏積極、主動的創造創新心理。更值得注意的是,學生對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往往“逆來順受”,對教師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往往“緘默不語”,在“盲目”的認可和“跟風”學習下,導致農村高中閱讀課堂缺乏語文課堂本應具有的“活躍”氣息,課堂授課氛圍整體較為“沉悶”,學生參與高中語文閱讀活動的積極性不高。總之,由于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發展特點,農村高中語文閱讀課程的教育教學過程面臨著困境,并且由困境中透露出的教學“缺陷”和教育“不良循環”問題逐漸凸顯。
二、新課標下提升農村高中語文閱讀課程教學質量的思考
(一)深入教育“一線”,全面深入分析農村高中閱讀教學的需求,積極引進先進的青年教育教學工作者
“特崗教師”計劃在很多省市的農村正有條不紊地進行。此類計劃一般針對農村小學或者農村初中,對農村小學或者農村初中的教育教學產生了較為積極的影響,并在持續的教育教學調研中收集到了更多較為正向、積極的反饋。基于此,各省市的教育管理部門應深刻分析此類教師計劃在農村高中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可行性和現實性,深入教育“一線”,全面深入分析農村高中閱讀教學的實際需求。在明確農村高中教育教學的實際需求之后,相關管理部門應“敢擔當、勇作為”,以實際行動和切實有效的政策支持農村高中積極引進先進的青年教育教學工作者。在高中“特崗教師”計劃的實施過程中要主動干預、積極引導、合理支持、準確扶持,進而切實將農村高中語文閱讀的教育教學要求與青年教師的教學思想、崗位責任以及教學行為對應起來,促使農村高中在青年教師的積極參與下轉變教育教學的思想,優化學生語文閱讀教學行為,有效改善農村學生的閱讀語文閱讀學習狀態,切實提升農村高中語文閱讀的整體教學質量。不可否認的是,很多農村高中在積極引進擁有先進教學思想的青年工作者之后,在高中語文教學質量方面發生了較為明顯的改變,但相關管理部門也應同時重點關注青年教師的發展前景。結合農村經濟在新時期下的發展態勢,相關管理人員應做好青年教師的安撫工作,在薪資、居住條件等方面適當提高標準,切實保障此類教師在農村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煩心事兒少”,在農村的經濟發展方面可“出一份力”,在提升農村高中閱讀教學質量的“路途”中,可具有符合新時代農村經濟發展和教育教學要求的持續性以及現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