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明
【摘要】微信,微博,今日視線,今日關注……每一天我們都能看到很多關于社會道德方面的新聞,道德教育的呼聲不斷地在社會的各個層次中爆發出來,課程改革成為了現在的教育熱潮。“以人為本,關注生命”,取代了“力爭上游”;“快樂學習,幸福成長”,取代了“為祖爭光”;“人人參與,個個展示,體驗成功,享受快樂”成為了課堂的目標。各個科目在這些呼聲中尋找方向,筆者的美術課堂在課改的浪潮中聚焦著評價的方向,一點一滴地改變著筆者的美術課堂,希望通過改變教學方式,讓學生激發思維,釋放潛能,愉于學中。下面以美術課堂其中的一課《彩墨游戲》的評價來實踐美術課堂改革的試探。
【關鍵詞】評價;獨立;自主;合作;學會做人
聚焦評價,是把評價發展到課堂上的各個環節,把評價從紙質上、口頭上、作品效果上的評價,聚焦到學生的小組合作的說、談、學、演、畫的環節上。讓他們通過小組長的演練和示范來促進學生們的合作,包括“生教生,生練生,生強生”的效果。改變以往教師在講臺上傳授,學生在桌上練習,教師拿作品點評,學生互評的傳統教學模式。
一、先試后思
《彩墨游戲》是小學三年級下冊的美術教學內容,三年級每周一節美術課,每班以8到6人為一個大桌子,一共有6個桌子,每個桌子安排一個小組長。在課堂改革中,每周星期二的托管課,讓兩個班的小組長提前學習好新課。先預習兩分鐘,說說本課的重點、難點,明確好本課的學習目標,談談哪個部分的學習是最困難的。在他們說和談的過程當中,讓他們有個概念。
大概5分鐘后,筆者開始作示范,如,給學生展示水墨畫的幾個基本技法,如何利用幾個基本技法來創作自己想畫的事物,如畫過山車,畫河流,畫人……小組長通過觀察,獨自在準備的宣紙上作畫,在嘗試著畫的過程中,讓他們思考著預習時所說和所談的內容跟實際操作有什么區別,需要改哪一些,需要增加哪一些,在示范的過程中作什么樣的改變會比較適合他們小組的學習,鼓勵促進學生多動腦,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
二、先思后演
培訓課時,先培訓小組長們學會思考。如,在《彩墨游戲》一課,小組長在學習中對傳統中國畫有了基本的認識,通過對用筆和墨色的了解,熟悉表現中國畫的方法,運用點、畫、潑、印、灑等不同的方法來體驗,感受毛筆染墨后在生宣紙上的變化,體驗創造表現的樂趣,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在課前組員們演示之前,可以把知識點分為幾個階梯,讓組員根據自己的情況,一步步地讓自己達到不同的學習目的。如,《彩墨游戲》知識點可以分為4個階梯,第1階梯的學習要求是最低的,第4階梯的學習要求是最高的,組員們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階梯要求,在組長引導完成后,進行學習和探索。下面是讓六個小組們討論后的《彩墨游戲》的不同知識點不同階梯的學習內容:
小組長清楚了《彩墨游戲》一課的知識點后,在演示的過程當中,為了避免小組長的思考內容只局限在大家共同總結的知識點上,而缺乏自己組的個性部分,在上課前一天以競爭的方式促使他們在演示的過程中增加自己的自信,大膽地演示。
三、先演后畫
在每次的新課前兩分鐘,讓學生們把課文的內容朗讀兩次,畫重點的字詞或知識點初步熟悉內容。但只在于讀,兩分鐘后,有35分鐘的時間是小組獨立學習的時間(有時可能要兩節課來完成,視內容來定),整個課堂以生教生,生練生,生強生為主。
小組長在小組內作基本的演示,對于從來都沒有怎么接觸水墨畫的三年級學生來說,水墨畫的基本知識還是需要小組長去演示,不能盲目地去讓他們在宣紙上游走。生教生的方法,能讓全班的學習參與度提高到100%,演示完后,小組長都要和組員們一起商量要合作畫的主題是什么,教師給每個小組都是一張四尺大的宣紙,讓他們共同合作一個有主題的畫面,給小組長設定的另外一項評價是,作品中都要體現每一個組員的想法,到展示時,每個組員都要說說自己的作品在主題畫中擔當的角色。所以,八或六個組員的畫不能與主題無關,都是跟著集體,共同完成的一幅畫。小組長還要去評價組員們在作畫時有沒有把知識點展示出來。
四、先畫后改
小組成員畫好自己的內容后,小組長要組織好組員去看看其他組員的作品有沒有需要修改的地方,看看整個畫面的內容是否統一,哪些地方還能畫得更好,能力強的成員幫助能力弱的,讓整個小組成員之前的差距再拉近一些。
美術教育除了要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思維發散能力、想象能力和審美能力外,對學生們如何獨立成長,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生活也能起到重要作用。因為美術學科,沒有一分四率的限制,能很好地在這個學科中培養學生們如何做人,如何讓自己“改”得更好,更獨立、更自主、更有思想。
五、先改后展
專業的美術教室后具備兩塊大的展示板,這是學生創作展示的地方。在筆者教學水墨畫的一課中,六個小組中有兩個小組用了海洋的主題,其它小組的主體分別是草叢、天空、學校生活、公路。教室中的紙黑板設計了一個六個小組的評價表格,第二堂課的前10分鐘,組長們都會討論其他組的作品怎么樣,由組長不定期派出一個組員來把評價在表格上寫出來。
在傳統的展示環節,都是匆匆而過,為了培養學生們大膽展示自己,表達自己的性格,向別人取優補短和認真聆聽的習慣,在展示的環節,更需要用充足的時間給學生進行頭腦風暴。因為他們需要爭辯,要展示,要表達。在組員分享后,小組長作最后的總結,同時為其他組的作品作評價,以“還能怎樣畫”為重要評價的內容,對于不認同的地方,其他小組可以馬上反駁,或者作示范。筆者的課堂上每次遇到相同主題時,評價就會變得更激烈,大家都會認為自己小組的畫得比較有意思,這樣的頭腦風暴是最見成效的。
在課程的最后5分鐘,筆者負責把每一組的表現情況,跟全班學生反饋出來,兩節課上筆者都要拿著本子,把每一組的情況登記,包括小組長的組織能力,組員們參與情況、積極性和展示環節各小組的表現。這些都要跟全班學生反饋,最后以評出最具有獨立性、最具有想法和最具有團結精神的小組作為每節課的結束。
這個展示環節,每次都是筆者最喜歡的環節,因為看到學生們一個個從短短的一句話到一段話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時,感覺就是每節課最成功的地方。不在乎他們畫的怎么樣,只在乎他們在這個過程當中體驗了什么,學會了什么,成長了什么。
六、評價的意義
評價有很多種,包括自評、他評、師評和家長評,但是重要的是要把評價貫穿于整個教學的過程當中。在這樣的狀態下,讓學生們能人人參與,個個展示,體驗成功,享受快樂中體會到“我”到底要學會什么,“我”獲得了什么的能力,這些都不是簡單的口頭評價就能實現真正的意義。課堂評價是以學生自我管理,自我學習為前提,細分成適合任何層次學生學習的生教生,生練生,生強生的學習氛圍。這種評價如我們的人生,在生活上總會碰到各種事,碰到不同的人,怎樣處理突發的事情,怎樣地與各色的人相處,筆者希望在這無形的評價中,學生能獨立自主地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如,在《彩墨游戲》這一課。“我”的評價在學生的學習過程當中無形的存在,學生在水墨畫的學習上,不再局限于體會自己已經達到的技能,畫得如何的漂亮,而在于跟小組的成員如何學習,如何分享,如何在全班同學中展示自我。
責任編輯? 李?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