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旺生
【摘要】經濟生活計算題是高中思想政治學科必修一《經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近兩年的教學實踐發現,多數學生表示對經濟生活計算題感到頭疼,甚至有不少學生將其直接放棄,尤其是各省市的各類考試有意回避經濟生活計算題,很多考生錯誤地理解其為不考部分。本文主要針對經濟生活計算題的答題與特點進行分析,尋找解決之道,以幫助廣大考生學習和掌握經濟生活計算題基本的答題方法和技巧。
【關鍵詞】高中政治;經濟生活;計算題;答題方法
掌握必要的學習策略是搞好學習的重要前提,越來越多人認識到:“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認識和解決高中政治經濟生活計算題,下面,筆者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概括和分析:
一、自覺自信,直面困難
樹立信心,擁有良好的心態是做好任何事情的一個重要條件。美國教育家戴爾·卡耐爾經過調查研究發現,影響一個人事業成功的幾個因素中,學識和專業技術只占15%,而良好的心理素質要占85%。這告訴我們,自信心是相信自己的能力去實現目標的表現。只有擁有良好的心態,樹立自信,才能更好地鼓舞自己克服困難。做題就像做事一樣,做事情需要自信,讀書也是一樣的道理,心情放松,自覺自信,遇事不慌,解題不亂,效果才會好一點。其實,經濟生活計算題并不可怕,解答有規律可循,其難度相比同學段數學科計算題的難度,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從某個角度上看,要把經濟生活計算題當作送分題來看待,搶占心理優勢,在內心上壓倒它。同時,也要掌握應有的解答技巧,循著規律去做,這樣,問題就會變得簡單,迎刃而解了。
二、熟知考點,專題練習
俗話講:“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要想做好經濟生活計算題,首先要了解其考查范圍、考點內容。從《經濟生活》教材知識的特點來看,計算題的內容主要涉及商品價值量、勞動生產率與勞動時間的關系、紙幣發行量、通貨膨脹率、匯率、恩格爾系數、增值稅與個人所得稅、存款利息與企業利潤、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等相關知識的計算與推理。熟知計算題考查范圍后,單獨將經濟生活計算題設計成一個小專題進行分類練習,如,關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或者購買力的計算;關于通貨膨脹與紙幣貶值率的計算;關于商品價值、社會勞動生產率與通貨膨脹、紙幣升值貶值的計算;關于匯率的計算;關于企業經濟效益和利潤的計算;關于投資收益(股票、利息、理財產品)的計算等。并在針對性訓練過程中收集典型的例題樣題,歸類整理,多做多想,吸取教訓,做出感覺,做出經驗來。
三、開拓思路,掌握技巧
成功做事,有章可循。解答經濟生活計算題同樣有其自身的規律,只要掌握基本的技巧,把握規律,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據經濟生活計算題的特點,下面簡單介紹兩種常用的解題方法。
一是識記常用的計算題公式,掌握基本的計算能力。經濟生活計算題中涉及到諸如紙幣發行量、通貨膨脹率、紙幣貶值率、匯率、恩格爾系數、增值稅、個人所得稅、存款利息、利潤、股票價格與收入等知識,它們都需要相應的公式進行計算。因此,需要識記這些常用的計算公式,才能準確找出答案。而要特別注意的是,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記住教材中涉及知識的計算公式,如,貨幣發行量的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商品價格總額÷貨幣流通速度 ;第二,識記一個概念的多種公式,如,通貨膨脹率的計算公式包括以下幾種方式:①通貨膨脹率=多發行的紙幣數量÷應發行的紙幣數量×100%;②通貨膨脹率=(本期價格指數-上期價格指數)÷上期價格指數×100% 。
第三,建立表格,列出經濟生活中可能涉及計算的公式,并予以識記和運用,如下圖:
二是理順各個量之間的關系,具備基本的邏輯推理能力。在解題過程中,要明確材料中出現的各個量之間的關系,量與量之間不同的關系,要用不同的計算方法,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量之間屬于正比關系,應采用乘法計算;屬于反比關系,采用除法計算;而出現“增加”“提高”“上升”等類似性質的詞語,采用加法計算;“減少”“下降”等類似性質的詞語,采用減法計算;如果量之間是無關的,則不必計算。最后,根據各個變量之間的正反比關系進行綜合計算,求出結果。除此之外,對于教材中沒有的專業術語變量,判斷它們之間的關系,要用常規邏輯思維進行準確辨識。
四、讀懂題意,精準審題
棋盤對弈,有“一著不慎,滿盤皆輸”的說法。考試做題,更是如此。為了讓大家深刻體會審題的重要性,下面以2015-2016學年度揭陽市高三學業水平考試政治卷第12道選擇題作為范例:假設2014年8月26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為1美元=6. 15元人民幣,2015年8月25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為1美元=6. 39元人民幣。同期人民幣一年期存款利率為2.75%,美元一年期存款利率為0.75%。小清持有1萬美元,于2014年8月26日采用定期一年的方式存入銀行,到期后她使用美元存儲會比使用人民幣存儲
A.多收益? ? ?B.少收益? ? ? C.收益相同? ? ? D.無法比較
參考答案:A
本題考查學生對匯率和利息的計算,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和計算能力。但如果考生沒有認真讀懂該題提問的意旨,是很容易做錯的。因為本題的提問是“到期后她使用美元存儲會比使用人民幣存儲”多還是少的問題,必須先計算本息,然后根據匯率的變動換算成同種貨幣進行比較。許多考生只算出利息,再根據匯率的變動進行換算,得出的結果與參考答案完全相反,導致錯誤,非常可惜。因此,在演算之前務必讀懂題意,精準審題,謹慎而細致,降低答錯的概率。
總之,做好經濟生活計算題,需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基本的計算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我們在學習過程中要不斷積累經驗,吃一塹長一智,提升能力,樹立信心,掌握了規律,就可以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1]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第2版)[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2]廣東新華發行集團.全優課堂高考二輪專題析與練[M].新世紀出版社,2014.
責任編輯? 羅良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