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海蓉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學生能力的發展已經成為了教師教學的主要目標,為了實現這一點,教師們就需要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能對自己的教學設計進行反思,嘗試著以學生能力的培養作為教學重心,并在實際的教學中去凸顯這一重心。本文對實現農村小學生數據分析、數據應用能力培養的策略進行了研究,并結合實際教學情況進行分析,提出了具體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據分析;應用能力;培養研究
小學數學是小學階段的一門重要學科,學生能否在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中達成基本學習能力的培養,做到對基礎數學知識的熟練掌握,就會對學生今后的數學學習情況產生直接的影響。在當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成為了平時教學的主要內容,作為小學數學教師也要能認識到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重要性。而數據分析作為數學素養的重要構成部分,其對學生數據處理應用能力的發展至關重要,作為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將這一情況重視起來,以便于進行教學研究。
1結合教學展示,引領學生分析
教學展示是教師開展數學教學的重要手段,教師能否進行有效的教學展示直接會影響到教學的質量。而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數據分析和數據應用能力,教師在教學中就需要能合理開發教學展示工具,利用其進行教學的展現,引導學生對相關的數學數據內容進行研究分析。
例如,在進行“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一)”這一課的教學時,為了實現學生數據分析、應用能力的培養,教師就需要能合理的使用多媒體教學工具進行教學展示,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在教學實際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一張關于班級中學生身高的統計表和身高條形統計圖,讓同學們認真進行觀察。而后提出要求:同學們在上述的圖表中,大家都觀察到了什么樣的關鍵信息,可以嘗試著將其中所涉及到的關鍵信息讀出來。在學生進行深度的觀察之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將圖表中所展示的內容闡述出來。對于以學生身高為主題的統計圖表而言,其關鍵信息自然是圖表的類型與其中數據的具體分布,這一點是學生很容易看出來的,在學生回答了相關的信息之后,教師就可以再引領學生觀察統計表與條形統計圖的關系,并讓他們思考如何去制作一個條形統計圖,這樣就做到了學以致用,然后再分析數據統計時應該先制作統計表還是條形統計圖。為了提升學生的分析能力,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找出統計圖中比較突出的數據,讓學生借助統計圖統計出班級中處于哪個身高區間的學生最多。
2構建學生小組,開展實際活動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同時,也可以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凸顯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性。對于數據分析、數據應用能力的培養而言也是如此,教師在教學中需要能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進行數據的處理和應用,實現學生學習能力的全面發展。
例如,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就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去實際的制作統計圖,讓學生在其過程中獲得數據分析、應用能力的發展。在其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定一個主題去設計統計圖表進行統計,為了給學生多樣化的選擇,教師在教學準備環節需要能預設一些統計的主題,讓學生可以進行選擇。筆者在進行教學時,選擇了興趣愛好統計、晨練與否統計、食物喜好統計、生活作息統計等多種主題,給予了學生豐富的選擇。在其過程中,考慮到學生合作學習對學生自身能力發展的要求,筆者設置的學生小組是圍繞著學生的能力發展進行劃分的。通過這樣的實際活動的開展,可以看到學生的數據分析、應用能力就獲得了較好的發展。
3有效評價開展,實施精準指導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學評價是教學的重要構成部分,這是教師實現對學生精準指導的重要過程之一。為了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教師需要能聯系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進行分析,探究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給出調整的建議。
例如,在“折線統計圖”相關內容的教學完成后,教師就可以著手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實現學生問題的明確,對問題進行詳細的分析,以便于達成精準指導。首先,為了測明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教師就可以著手進行提問,引導學生說出射線統計圖中各項內容的含義;其次,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個統計任務,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的進行,展現其自身的能力掌握程度,教師再以此對學生的總體發展情況進行一個評定;最后,教師也要能對學生進行表揚和鼓勵,并為學生設計一個實踐作業,促進其能力的進一步發展。
綜上所述,為了促進學生的有效發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需要能對自己的教學設計進行調整,以學生的能力發展為導向調整教學方法,提升教學的有效性。在教學實際中,教師就可以從教學展示、活動構建、評價進行三個方面入手進行研究,設置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劉云,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數據分析能力[J].教育現代化,2019,6(29):255-256。
[2]王前勝,數據分析讓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更深刻[J].小學生(下旬刊),2017(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