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冬梅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指導學生進行學習可以更好的讓學生依靠自身的學習能力去實現學習的目標,所以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對小學語文具有重要作用。在新課改的教學觀念下,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重視。小學階段的學生正式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時期,教師不但需要傳授學生基礎的語文知識,還要指導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提高自身自主學習能力。本文針對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指導;自主學習
引言
由于小學時期的學生年齡小,缺乏自主學習的意識,對教師的依賴性較大。雖然無法在較短的時間內通過自主學習提高學習成績,然而這一能力的培養對學生未來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小學語文教師要改變傳統教學中以教師為課堂主體的形式,以學生為課堂主體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一、通過課前預習,提升自學能力
在以往的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在課堂上學習語文知識后,教師在通過布置課外作業的方式使學生們深化語文知識,如此的教學方式沒有重視到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要想更好的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教師可以通過布置預習作業的方式,讓學生在預習中自主思考和分析,并對新知識進行自主研究。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自主預習教學中,需要給學生提供預習的課件、視頻讓學生通過這些輔助手段開展自主預習,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內容是以課本知識為基本條件的,課本內容主要是由多篇不同形式的文章組成的,教師在布置預習作業作業前,需要給學生提供文章創造的歷史背景、作者的個人背景,降低學生小預習的難度。在教師提供的輔助資源下,可以讓學生在預習中對文章的基本內容和知識點進行了解,把握教學中的重難點問題,如此可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在自主預習中通過對知識的探究可以找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進而更好的學習,并且提高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如在學習統編版三年級下冊的《古詩三首》中,需要學生學習《絕句》《惠崇春江晚景》和《三衢道中》這三首古詩,教師將這三首古詩的創作背景、作者背景和古今異義詞等制作成課件和微課視頻,讓學生通過課前預習,理解古詩中每個字的意思,大致理解詩文的意思,并自主了解古詩詞中所蘊含的情感。如此可以充分的挖掘學生的潛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首要的條件就是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要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需要制定有效的激發策略,如競賽、獎勵、加分等方式。假如學生在而課堂教學中提出一些由價值的問題、對教師預留的作業積極完成以及積極回答教師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都可以成為學生加分的項目。如此小學生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中可以大膽的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并且可以積極回答教師所提出的問題,這樣一來不但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信心,讓學生獲得雙向收獲。比如在學習統編版教材中《將相和》這篇文章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主動報名扮演自己喜歡的角色,利用角色表演的方式展示出文章的內容。教師在課余時間課余和學生一同演練,進而可以更好的對學生進行指導,讓學生把控好角色,如此在表演時候更為真實。例如在課文中廉頗背著荊條負荊請罪之一段時,可以在表演前準備好一些棍子,如此可以促使表演的更為生動。借助表演的方式講解課堂內容,不但能夠使學生掌握住文章的中的那,還可以讓學生深刻的理解人物的特點,使學生更為深刻的了解人物之間的關系,并還可以為學生營造出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喜歡上語文,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培養自主學習意識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想更好的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就要充分的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展開語文的學習和探究。進而深刻的理解和把握語文重點。教師可以利用視頻的方式讓學生先對課文的內容進行初步的了解,之后提出相應的問題以小組的形式展開交流和探究,并且促使每名同學在小組內充分的發揮出自己的觀點。小組合作教學可以對于語文教學效率的提高具有有效性。[1]學生雖然年齡不相上下,但是他們的思維方式和能力不同,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可以促使學生在小組合作交流中分享自己的觀點,相互發揮優勢,相互幫助,共同探究問題的答案,并在探究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小組合作探究可以很好的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比如在學習《七律·長征》中,這首詩是在戰爭年代中毛澤東主席帶帶領紅軍跨越岷山時寫出的一首七言律詩。充分的表達了戰斗的豪情。這首詩中由許多難以理解的詞語,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學生學習的難度,教師用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們進行自主探究,體會作者的情感,深刻理解和感悟文章。
四、借助信息技術吸引學生注意力
信息技術已經融入到我國的教育中,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信息技術中有豐富的信息,并且應用信息技術可以更好的推進教學方式的改革。給傳統單一枯燥的課堂教學增添多元化的內容,并且添加許多趣味性的內容,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在傳統的教學中,一般都是教師在課堂上講解,學生通過看和聽的方式去學習課堂內容,[2]而多媒體技術可以更好的轉化教學形式,使課堂內容更為具體化形象化。并且促進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效果。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如在學習《桂林山水》中,許多學生自然沒有去過桂林,所以很難想象到桂林山水的美麗景色,在學習這節課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資源,在網絡上搜集相關的圖片和視頻,并播放出來。學生通過在視頻中觀看實際的景色聯想到桂林山水的魅力風光。就此課文中說的“漓江的水真靜、漓江的水真清、漓江的水真綠等情境”,通過實際的視頻圖片,讓學生們切實的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麗。在不斷的應用實踐中,可以發現多媒體技術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豐富語文教學的資源和趣味性。讓學生們在這種輕松愉快的情境中全身心的學習課堂知識,進而更好的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結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需要教師運用多種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此來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參考文獻:
[1]白秀珍.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1(05):81-82.
[2]吳金鳳.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21(0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