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瀟筱
摘要:“心理健康”是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必修的一門德育課,本課程從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規律和教育培養目標的實際需要出發,通過課前“翻轉課堂”發布學習任務,課中情景教學、游戲體驗、項目化教學,課后拓展訓練指導,借助信息化手段幫助學生識別并調整自己的緊張情緒,以幫助他們在接下來的技能高考以及文化課高考中發揮出最佳水平。
心理健康課程是在校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維護和良好發展的主渠道。隨著信息化技術的快速發展,“互聯網+教育”逐漸成為德育課堂的主要發展趨勢。本文從心理健康課程的教學目標和信息化教學技術出發,旨在通過信息化教學設計,促進學生知識的內化,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參與課堂的主動性,激活師生互動關系,彰顯心理課堂的互動主題。
關鍵詞:中職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教學設計
習總書記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強調: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樹立大健康理念,加強心理健康服務。近些年,隨著招生人數的不斷增加以及不斷凸顯的學生心理問題,對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過去中職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多采用被動干預模式即出現問題之后再解決問題,加之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使得越來越多的學生依賴于甚至“生存”于網絡,以往的那種線下的被動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當下學生對心理健康的需求。因此,在當今“互聯網+”背景下,轉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理念、創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法成為中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亟需面對和解決的問題。本文就以“高考前心理調適”為案例對開展心理健康信息化教學效果進行分析總結。
一、教學分析
(一)內容分析
本課題是團體輔導的教育形式,為解決高三學生在技能高考中碰到的一系列情緒問題,運用專業的心理學技術原理,精心設計了具有針對性、趣味性、實踐性的課外團體輔導活動,以幫助他們以最佳的狀態參加接下來的專業理論高考、文化課高考以及每月一次的省聯考。
(二)學情分析
本次團輔課的教學對象是技能高考后,由于緊張、焦慮發揮失常的旅游、汽修、電工這3個專業的9名學生。課前,通過與班主任的交流,我了解到9名學生的基本情況,學生存在的幾個問題是:缺乏耐心,不夠細心,過度擔心和需要培養自信心。
通過焦慮自評量表測試,我們發現:學生的焦慮水平并不是很高,均在正常范圍內。
二、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分為課前、課中、課后3個階段
(一)課前:通過UMU組建班課,并提供資源供學生自主學習,同時根據問卷網提供的焦慮自評量表調查了解學生焦慮水平,為后續以學定教作好準備。
(二)課中教學由五個環節組成
環節一:問題呈現,組建團隊
首先告訴大家本次團輔的目的,并宣布測試結果,然后馬上提出問題:高考之前,焦慮水平是高一些好呢?還是低一些好呢?以此引起同學們的思考,并進行理論解析和針對性輔導,化解教學難點。其實,焦慮水平過高或過低都不利于成績的發揮,我們應該將自己的緊張狀態調節到一個適中的水平,而如何調控自己的情緒呢?
為了突破教學重點,讓大家先組建團隊,學會利用集體的智慧,合作完成接下來的學習任務。而后的3個活動環節,都采用了任務驅動法,并利用比賽的方式營造出一種和高考相似的緊張的氛圍。
環節二:創設情境,出謀劃策
在此環節,通過一個動畫視頻導入問題情景:小豬佩奇馬上要參加期末考試,但是因為緊張,導致自己總發揮不出應有的水平,請大家幫忙想一些解決辦法。同學們結合課前學習的知識和經驗,通過小組討論都提出了不錯的方法建議,成果展之后大家一致認為每個小組都得3分。為了完善大家的方法系統,我和大家系統地梳理了調節情緒的方法,并采用直觀演示、體驗練習等方式指導大家掌握了深呼吸放松法、想象放松法等技術要點。
技術方法掌握了,大家對這些方法的運用情況又是怎樣的呢?
環節三 分組PK,突破重點
該環節通過“玩得就是心跳”開展項目化游戲教學。在這個環節我使用了“快樂芯”情緒和心臟管理系統,選擇了“菩提樹”和“射箭”兩個訓練項目,讓大家分組PK,最后以系統自動生成的分數為依據進行了打分,而同學們想要很好的完成任務,就需要用到前面學到的各種放松技巧。通過項目學習、分組PK,本課教學重點得以突破,專業能力目標也全部達成。
環節四 極限挑戰,收獲自信
該環節是通過“挑戰不可能”這一比賽項目開展的。該比賽項目,要求大家想方設法在不借助任何外力的前提下,用一根鐵釘將另外的14根鐵釘同時頂起來,并堅持10s鐘不散。這是對大家信心、耐心、細心等職業素養一次綜合考驗和訓練。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同學們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了任務,收獲了自信和成長,至此本課所有的學習目標均已達成。
三、教學評價
配合著教學實施過程,本課的教學評價也分為課前、課中和課后3個部分。課前評價是診斷性評價,目的是充分了解學情,為課堂教學做準備;課中評價主要以比賽的方式進行,并采用小組互評、系統評分、教師評價等多元化評價手段督促大家完成學習內容;課后評價是對課堂學習的反饋。
四、教學反思:
(一)在教學成效上:精心的活動設計讓學習過程充滿樂趣,學生參與度高,專業的心理測試和“快樂芯”軟件系統大大提高了教學評價的信度和效度,在本次心理調適后的兩次省聯考中,9名同學的成績都有提升或趨于穩定,充分體現出了我們的課程價值和課題價值。
(二)反思改進
當然,課堂教學中也存在一些需要反思的地方。比如,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問題,未來我將進一步完善獎懲評價機制,督促大家課前的學習。
現如今,易實現、可推廣的信息化學習已滲透到德育各個課程中,教師手中的“信息化”教學武器越來越鋒利,技術服務教學、教師服務于學生的理念越來越明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學旗幟越來越鮮明?!奥仿湫捱h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我相信隨著人們觀念的不斷轉變和我們的不懈努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將在中職學校人才培養戰略中發揮更強大的作用。筑夢美好人生,一定夢想成真!
參考文獻:
[1]南國農.信息化教育理論的形成與發展[J].電化教育研究,2009(8).
[2]彭燕.教育信息化與課程教學[J].株洲工學院學報,2005(01).
[3]林眾、馮瑞琴.論多媒體教學技術的基礎[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2008(37).
[4]王洪濤.職業教育課程教學信息化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職業技術教育,20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