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歡
摘要:習作課程是小學語文教育的重要部分,通過習作課程教育,學生能鞏固語文知識學習,提升語文綜合應用能力。教師在小學語文習作課教學中注重學生合理表達素養培養,使學生能夠奠定堅實的語言表達基礎,培養談吐氣質風貌,明白語言表達合理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小學語文;習作課;合理表達素養;培養
素質教育發展至今,對學生語文素養培養重視程度逐步提升。由于語文是一門重要的語言基礎類學科,學生學習語文,不但要掌握重要的語文基礎知識,還應學會應用,尤其在語言表達方面,教師培養學生合理表達素養,能使學生語言邏輯思維能力得到良好訓練,同時以合理表達彰顯語文學科教育精神,促進學生綜合能力全面發展。
一、小學語文教學培養學生合理表達素養的重要意義
(一)培養學生語文思維能力,形成語文素養
小學語文教學中,從習作教學出發,教師發揮習作教學的積極作用,注重學生合理表達素養培養,能使學生明白在語言表達過程中,無論是說語言還是寫語言,都要將“合理”放在首位。以合理為前提進行語言表達構思與輸出,這對學生語文思維能力培養的積極作用效果顯著。通過習作教學培養學生合理表達能力,強化學生語文思維培養,指導學生明確語言表達規律道理,進而全面提升語文綜合素養。
(二)教授學生語文表達方法,提高語文表現力
語文學科教育的重要目標便是培養學生語文學科技能,也就是通過語文知識學習去積極嘗試運用,尤其在語言運用方面,生字詞、句子結構等都是語文應用能力的重要體現。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教師培養學生合理表達素養,便是教授學生重要的語文表達方法,學生將語文語言內容進行分析,首要知曉要表達什么,如何表達合理,其次便是學生思考與處理語言細節,語言構建該如何呈現才能將自己內心豐富的想法表現出來。教師語文教學注重培養學生語文合理表達素養,教授學生語文表達方法,使學生語文語言表現力增強,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全面發展[1]。
二、小學語文習作課學生合理表達素養培養策略
(一)明確語言表達主題,加強學生相關訓練
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過程中,教師注重培養學生合理表達素養,可結合語文教材習作教育內容明確語言表達主題,在主題框架內加強學生相關訓練,實現對學生合理表達素養的更有效培養。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教材中《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為例,一年四季中秋天給人的感覺是比較特別的,有人喜歡秋天,因為大地一片金黃,是人們期盼豐收的季節;有人不喜秋天,覺得荒涼,當今還有一個“悲秋綜合征”的說法,恰如其分地表明了秋天給人的悲傷之感。四季更迭是時間悄然變化的證明,而《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這篇課文[2],似乎寫進了每個學生的心里。試問誰沒經歷過秋天的雨后,在放學回家回家的路上,親眼目睹金黃樹葉鋪滿道路的情景?教師結合本單元習作教育內容-寫日記進行教育指導。教師教授學生面對不同的季節要有自己合理的理解,要有積極向上的思想情感認知。如冬天雖然寒冷,人們穿著厚重,但堆雪人、滑雪等無不是充滿樂趣的活動方式。教師指導學生根據自己對親身處于的四季尤以當下的秋季所產生的情感認知進行日記寫作。表達合理一說季節的美,季節特有的景象,二說季節給自己帶來的感受,要從親身經歷中總結出生活哲學,再利用文字進行合理輸出。教師習作教學結合經典語文課文展開學生合理表達素養培養,使教學有法可依。
(二)豐富合理表達活動,強化習作教育效果
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重視習作教學,以習作教學培養學生合理表達素養,可采用適應小學生學習和理解的方式,使學生自然而然習得合理表達方法,提高相關素養。建議教師根據語文習作教學內容,豐富合理表達訓練活動,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得到有效的合理表達訓練,提升語文綜合素養。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教材中“我來編童話”習作內容為例,前面學生學習了《在牛肚子里旅行》、《一塊奶酪》、《那一定會很好》等課文,學習了解到通過奇妙的想象創作出優秀文章是多么的美好。教師結合編童話習作豐富合理表達活動,教師指導學生合理表達要建立在一定生活經驗基礎之上,使自己編創的童話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表達美好夙愿,又能反應一定的現實[3]。習作中,學生通過教師給出的關鍵詞,就像教材中有童話人物(國王、啄木鳥、玫瑰花),童話主人公不拘泥于人類;時間(黃昏、冬天、星期天),時間不必表達為具體的幾點幾分,季節、年月、時令等都可作為時間的合理表達;地點(廚房、森林超市、小河邊),地點可以是真實存在的,也可以是想象出來的,為故事情節服務。在此基礎上,學生發揮想象,融入童話故事情節,但合理表達要體現出所編童話故事要有一個重要的意義。通過教師的習作教育指導,學生掌握創作童話故事的方法,同時注重言語合理表達,使得童話故事既精彩又不乏重要的人生意義,從而實現習作教學的重要目標。
(三)重視表達情感培養,凸顯合理表達教育意義
小學語文教材中不乏對學生情感、價值觀培養的經典好文,能溫暖學生心田,從作者的文字中感受一股強烈的精神力量支持,培養學生成為更優秀的自己。教師習作教學中,為提升學生合理表達素養,應注重表達情感能力的培養,如此在相應的語言表達中才能顯得真摯不造作,袒露學生純凈、善良的內心,將語文學習化作一種重要的精神情感力量,從而發揮合理表達素養培養的重要意義。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教材中習作“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習作為例,語文素養的重要教育目標便是培養學生文化素養,熱愛祖國傳統文化,并有能力繼承和傳揚。教師在傳統節日教育中注重情感教育,圍繞習作傳統節日進行習作教學,教師將我國豐富、重要的傳統節日故事、表達的情感等內容以講故事的方式呈現給學生。學生首先了解傳統節日由來,再根據家鄉度過傳統節日的方式等進行習作訓練。合理表達體現在對傳統節日知識的正確把握,如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吃月餅等。教師組織學生進行關于傳統節日習俗及自己的情感認知的寫作活動,培養合理表達素養。
結語
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教師培養學生合理表達素養,使學生語文語言表達及寫作能力在教師的科學教育指導下不斷精進。以科學有效的習作教育推動學生語文綜合素質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吳曉霞.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微課資源的開發與應用[J]. 小學生作文輔導(上旬), 2020(04):55-55.
[2]俊 李. 探析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其措施[J]. 教育研究, 2020, 3(6).
[3]劉金鳳. 關于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生本教育探討[J]. 語文課內外, 2020, 000(006):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