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花
摘要:中職學校的主要育人目標是為社會培養專業技能型人才,大部分學生未來都會在生產現場一線從事技術型生產工作,因此,他們的職業道德對于產品的質量有著直接的影響。工匠精神屬于職業道德精神的一種,主要特點是具備工匠精神的人會從微觀上對產品進行精雕細琢,通過一番悉心栽培而使得產品質量更上一層樓,工匠精神的發揮能夠使得我國經濟發展、工業生產發展水平走上更高一階段。我作為一名中職學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探究如何有效在中職思政教育中滲透工匠精神,在此過程中獲得了一些心得和體會,接下來將對此展開詳細闡述。
關鍵詞:中職學校;思政教育;工匠精神;實踐探究
自從新課改全面實施以來,工匠精神在職業教育中的地位越發重要,中職院校作為職業教育的主要根據地和實施場所,其更應在工匠精神滲透方面做好教育工作。工匠精神是職業道德的具體顯現,而職業道德素養的高低對于學生未來長久的職業生涯發展關系重大。目前情況來看,我國正處于民族復興之路上的重要路口,中職學校的畢業生未來將會走向工作崗位接過前人手中的重擔,他們在工作中的表現就是中國發展的微觀縮影。鑒于此,中職院校的管理層和教師都應該將學生職業發展放在首要位置,在平時的思政教育工作中創新方式方法,為他們培養出良好的工匠精神,以面對未來職業生涯中的風風雨雨。
一、創新思政教育方式,豐富工匠精神領域
為能夠更好地實現思政革新,院校應該將思政教育的重心放在理念上,要在課堂上通過創新教學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和學習環境,形成符合時代要求的工匠精神職業教育體制。在長期的教學觀察下,可以看到學生長期在傳統思政教學模式下學習,課上聽教師用語言講解有關于工匠精神的概念,然后將板書抄錄在自己的筆記本上課下進行背誦,長期處于這樣的單調學習模式中已經讓其淡化了思政的了解興趣。因此,教師可以采用更加創新的工匠精神滲透方式,用方式多元化、內容多維且趣味的思政革新方法勾起學生的了解興趣。例如,教師可以將教室走廊打造成為工匠文化宣傳陣地,在墻壁上張貼有關于工匠精神的職業道德明星的任務專欄,或者是與之相關的經典語錄。教師還可以將信息技術運用到課堂教學中,通過虛擬課堂的技術用將工匠人物形象以3D全息攝影的技術展現在學生的面前,并為之講解該人物相關能體現工匠精神的實際,讓學生在思想情感以及人生理念上受到感染。
二、構建實踐類教學體系,于實踐中深化理解
從現行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來看,有許多內容是基于理論教學,而工藝精神是現實生產的指導思想,因此,要將這一抽象的觀念納入思想政治教育系統,學校必須調整課程內容,并增加實踐性課程所需時間比例。針對目前中等職業教育認知能力薄弱的現狀,提出要充分考慮這一點,滲透教學方法,完成知識解釋過程。一步一步地將基礎知識內容融合到基本知識當中,輔助學生進行該門學科興趣的培養,繼而深度發散學生知識與學科思維,讓學生在思政課上更加顯著地表現出工匠精神和體驗。對于工匠精神本身來說,過分強調“精神”這一概念,而不重視實踐訓練,則會使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脫節,從而喪失了該精神傳播的本意。在此基礎上,開展以工匠精神為主線的參與社會研究、參觀紀念園等教學活動,讓學生了解工匠精神的內涵與重要性,把工匠精神的種子種在心里。
三、加強教師工匠精神培養,打造工匠師資團隊
教師永遠是學生首要學習的對象,尤其是在思政教學這一方面,教師在口頭上說得再全面和精彩,也不如在生活上給學生做踐行工匠精神的模范,從實際行動上感染學生,讓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孜孜不倦地追求工匠精神。為了完成這一目的,校方可定期針對教師的綜合素質進行培訓,在教師層面強化關于工匠精神的理解,進一步壯大中職思政教師隊伍的力量。除此以外,教師還應該積極進行教研活動的開展,從其他學校的工匠精神教學方式中啟發自身,對自身思政教學方法進行仔細打磨,不斷以工匠精神為指導,提升自身教學水平,讓學生在此過程中體會和領略工匠精神的內涵與價值。
在大力弘揚工匠精神的當今社會,中等職業學校教師應從學生的學習狀況及特征入手,立足于工藝精神的文化價值,積極探索思想政治創新教育的途徑與方法。中等職業學校課程訓練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結合不可能一蹴而就,廣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大膽創新,積極實踐,不斷探索,推動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向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江忠,鄭開錦.中職學校思政課傳承工匠精神的內涵、價值與路徑[J].職業教育研究,2020(09):75-78.
[2]章佳玥.中職德育課中工匠精神培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20.
[3]郝麗霞,彭麗敏.強化職業院校工匠精神培養,對接中小企業人才需求的策略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20(01):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