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
摘要:幼兒的身心發展尚不成熟,對新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幼兒時期是健全人格塑造和綜合能力培養的黃金時期,為了滿足素質教育改革下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要求,需要在幼兒教學階段通過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提高發散思維的活躍性,在今后的學習與生活中能夠從容地面對困難和挑戰。本文主要探究了幼兒教育中語言表能力的培養,通過實踐性教學環境的建立,提高幼兒的語言學習興趣。
關鍵詞:幼兒教育;語言表達;能力培養
在教學改革的發展背景下,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是全面落實幼兒學習發展計劃的有效途徑,幼兒只有掌握科學的語言表達方式,才能夠與教師進行有效溝通,更好地吸收多樣性的教學知識。在教學設計過程中,首先需要豐富幼兒的詞匯積累,通過語言應用充分表達出內心的思想情感,為今后的成長學習奠定有力基礎,在幼兒教育過程中,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是一個極其復雜的過程。教師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通過科學的教學引導,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憑借幼兒超強的模仿能力,全面提高幼兒的素質水平。
創設科學的實踐教學環境
在幼兒階段開展語言類知識教學,目的是幫助幼兒建立成熟的語言系統,能夠自主分辨不同語境下語句想要表達的情感內涵,同時能夠提高幼兒語言組織能力,與教師展開無障礙交流。教師在教學課程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創設一個科學的實踐教學環境,激發幼兒對語言學習的興趣,實踐教學環境的建立需要融合社會、家庭、校園等多個方面,將課堂教學與外部環境進行有效結合,充分運用幼兒的個性化發展特點,通過適當的教學引導,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將幼兒的注意力集中到語言溝通的過程中。學校需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高幼兒的專業知識運用能力,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營造一個科學的實踐教學環境,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創建一個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定期在班級內舉辦一些親子比賽活動,讓家長共同參與到幼兒知識教育中,利用演講比賽、朗誦比賽加強幼兒對語言環境的理解,為幼兒搭建一個充分展示自我的平臺,實現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目的。
豐富幼兒的詞匯量積累
想要全面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首先要求幼兒結合想要表達的情感內容,運用合適的詞匯創建交流語境,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階段,需要豐富幼兒的詞匯量,讓幼兒在口語表達的過程中有更多選擇,詞匯積累并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遵循循序漸進的發展原則,在幼兒學習、閱讀、溝通的過程中不斷進行詞匯積累。教師要結合幼兒的心理發展特點,在課堂教學設計過程中選擇一些幼兒感興趣的簡單詞匯,通過實際應用演示,讓幼兒了解詞匯的具體用法,教師要發揮職業精神,細心、耐心的向幼兒進行道德指引。通過多媒體技術的有效應用,為幼兒展示在不同環境下詞匯所具有的含義,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通過詞匯積累與運用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經典的童話故事作為教學主題,在講解《丑小鴨》時,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幼兒在交流互動的過程中積累詞匯量,同時體會丑小鴨被排擠時的心情,教師要對幼兒的具體表現給予客觀評價,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詞匯理解能力。
鼓勵幼兒多次嘗試練習說話
想要全面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需要在積累豐富詞匯量的同時,利用好課堂課后時間進行反復練習,教師可以結合多媒體技術,利用網絡社交平臺,在正式教學開展前要求學生進行多次非正式活動。在活動中幼兒自主進行詞匯素材選擇,幼兒在知識探究中利用好實踐操作機會,選擇合適的教學材料,積累豐富的教學經驗,在非正式活動中與家長和伙伴練習對話,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幼兒具有較強的模仿能力,教師需要通過適當的語言引導,引導幼兒掌握詞匯表達技巧,用心體會教師想要傳達的思想情感。
四、分層教學的配合運用
在幼兒課堂教學方案設計的過程中,學校要安排好課堂教學時間和場地,與家長進行溝通,針對幼兒的教學引導提出合理意見,教師需要了解分層教學的重要意義,運用豐富的教學經驗,按照學生的年齡、個性化發展特點進行層次劃分,制定出具有一定差異化的教學目標。融入多元化的教學內容,采用新穎的教學形式,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對幼兒的實踐表現進行客觀評價,制定出科學的激勵政策,激發幼兒的參與熱情。為了滿足不同地區幼兒語言學習的根本需求,需要對幼兒方言讀法進行糾正,結合普通話的發音標準進行正確引導。
總結:想要全面提高教學成效,需要將幼兒語言表達能力作為幼兒成長過程中的必備技能,在實踐教學開展的過程中,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語言知識內容,采用體驗式教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結合幼兒的生活實踐搭建一個良好的語言教學環境,在交流與互動中糾正幼兒不良的語言習慣。
參考文獻:
[1] 周德玲. 幼兒教育中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方法探析[J]. 新課程,2021(27):177.
[2] 唐晶晶. 如何在幼兒教育中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J]. 學周刊,2021(4):179-180.
[3] 馮世榮. 如何在幼兒教育中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J]. 魅力中國,2021(8):30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