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杰
摘要:音樂是一門藝術學科。隨著素質教育對培養綜合性人才的需要,音樂作為美育的重要途徑,被越來越多的人們重視起來。尤其是小學階段,正是學生打基礎的時期,如何開展有效的音樂課程教學,促進學生的知識與能力發展,是當前教師和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作為新時代教師,應學會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采用創新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對音樂的熱愛,培養其藝術意識,提高音樂教育的實效性。
關鍵詞:小學;音樂課程;教學
有效教學,是學科教師孜孜不倦的追求。小學音樂課程自然也不例外。在以往的小學學科教學中,很多教師對于音樂學科并不重視,認為其是“副科”,單一且枯燥的授課模式,只要求學生記憶,忽視學生對融會貫通的需要。這種教學狀態下,學生大多對音樂學習缺乏興趣。但隨著新課程改革發展,音樂教學迎來了新的變化,眾多教育工作者也對音樂教學正視起來,認識到其對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作用。而在實際教學中,如何優化教學活動落實,使得音樂課堂教學更為高效,就需要教師積極投入探究過程中,以學生需求為基礎,優化教學活動設計。通過促進學生的科學有效學習,從而達到美育和音樂教育的目的。
一、強調故事情境創設
小學生年齡小,對很多事物都充滿了興趣,此時以故事講述導入課程教學,可以對學生起到良好的帶動作用。尤其是音樂課程教學,有的音樂本身就是講故事,還有一些歌曲歌詞有著極強的畫面感,利用這些元素,給學生展開故事教學 可以使課程教學更為活躍。通過這一教學手段實施,可以充分吸引學生參與學習,最終達到既定的教育效果。
例如,在《守株待兔的老農夫》這首歌的教學過程中,關于“守株待兔”的故事,有部分同學已經在一些書上讀到過?;诖?,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教師則是可以結合學生的經驗,開展故事教學。以風趣幽默的語言,讓學生心情可以跟隨著教師講解發生起伏,其情感體驗會得到極大的增強。在此基礎上進行歌詞歌曲學習,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會獲得相應的提高。又如,在欣賞民樂合奏《哪吒再生》這一樂曲時,教師可以通過抑揚頓挫的描述,將哪吒再生這個童話故事講給學生聽,同時用多媒體教學軟件展示相關畫面和情節,讓學生被故事和畫面所吸引,更為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活動。通過故事場景幫助學生感受音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這種教學方法的影響下,學生們對音樂的聽覺和想象力得到了提升,對音樂的理解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增強。
二、注重信息技術應用
小學生的邏輯思維和理解能力有限,但對感性對象的感知能力很強。相比較于傳統說教模式,信息技術運用過程中所展示的變抽象為形象的特點,是其他教學模式不可比擬的。在進行音樂課程教學時,教師應充分發揮其輔助優勢,學會運用圖形和聲音等,刺激學生多種感官,使得學生的情緒被調動起來,主動的進行學習探究。
例如,在《憶江南》的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在音樂的播放過程中,用多媒體展示江南秀美和獨特的春光,將具體的文本與學生的認知水平相匹配,通過視聽結合的方式,強化學生對內容的理解。又如在帶領學生欣賞《甘灑熱血寫春秋》這一歌曲時,為了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教師在上課一開始就應該帶領學生一起欣賞現代京劇《甘灑熱血寫春秋》,并通過微視頻給學生播放《智取威虎山》的劇情片段。通過這一教學方式開展,一方面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也促進了學生情感的深度激發,使學生對智取威虎山的故事梗概有了大致了解,并且了解這段唱腔所表達的情感。
三、組織趣味角色扮演
音樂不僅是視聽活動,同時也是趣味的實踐活動。教師應清醒認識到音樂的實踐性,讓學生在活動中有序學習。為了加強小學生的理解和應用能力,教師可以根據現實課程,設計合理的游戲活動。在學生活動參與中,教師可以借助音樂作品的故事性,引導學生扮演角色。通過角色扮演,讓學生可以體驗角色的內心世界,豐富地表達原教材的內容。同時觀看的學生也可以被表演和音樂所吸引,更為積極的參與到課程學習中。
例如,以《漁夫和金魚的故事》這一音樂劇為例,教師就將全班學生分為了五個小組,要求每個小組都選擇故事中的一幕,并利用樂器對音樂旋律進行學習。在活動設計中,由教師帶領學生分析其中情感變化,在學生對其內容獲得一定了解后,讓學生進行創作表演。通過這一方式,一方面讓學生都積極參與和行動了起來,培養了學生分工合作的意識,另一方面也幫助學生進一步地理解了這一音樂劇的內涵,其學習效率也將得到極大的增強。所以,在音樂課堂上教師可以采取讓學生角色扮演的方式來進行音樂內容的學習。
總之,小學生的音樂教學必須找到一套適合學生的有效教學方法。作為教師,應該認真對待教育課程的每一個環節。通過學習提升自身專業技能,以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教學手段實施,真正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
參考文獻:
[1]孫淑霞.視聽聯覺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教師,2020(S1):164.
[2]李曉冉.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策略的研究[J].藝術評鑒,2020(24):150-152+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