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會敏
摘要:教師要重視發掘學生的興趣,在教學中重視問題引導,讓學生建立問題意識,并根據所學知識和認知經驗,立足于情境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途徑,這樣在生活中遇到相似的問題,立刻就會產生知識聯想,從而迅速解決問題。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探究式學習,學習形式相對自由靈活,也不會為學生造成學習壓力,有利于促進深度教學的進展和實效性。本文立足于初中數學教學角度,分析了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數學;課堂教學
引言:
素質教育背景下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對學生日后的發展與學習具有重要的意義。為此,教育者應采取積極的措施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社會培養更多高素質的綜合型人才。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課堂教學越發重要,因此,對于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策略研究有著鮮明現實意義。
1把握教材內容,強化問題意識
高效開展數學深度教學,教師首先要把握好教材的內容,了解教學的基本情況,明確教學內在規律。結合學生已經形成的知識體系,建立知識體系與學習方法之間的聯系。大部分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僅是讓學生學習基礎的理論知識,讓其完成課堂練習作為基本的教學任務。但是在素質化教育背景下,對教學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學習教材知識內容的基礎上,更要求學生可以自主思考,在學習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強化自身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可以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并引發獨立的思考探究。
例如在《作對稱軸圖形的對稱軸》教學時,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設備,引導學生自主設計圖案,在設計實踐的過程中學生自然就會對設計內容形成疑問,從而養成問題意識。另外在課后復習或是課前預習階段,教師要引導學生勇于表達疑問和觀點,提出問題的過程也是學生思考的過程,才能將學生從機械被動的學習狀態中逐漸解脫出來,轉變為主動性學習,活躍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習效率的顯著提升。在學生提出疑問后,教師不能直接給出解答,要一步一步地進行引導,帶領學生自主探究問題從而尋找到答案。如此學生可以獲得強烈的成就感,對知識的印象也會更深刻。
2創設教學情景,培養數學思想
數學思想有很多種,包括函數思想以及方程思想等。函數主要表現數量之間所存在的內在關系,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在提出問題時,應用函數思想來表述問題的具體特征,不斷探究問題,將實際生活中存在的問題與數學知識相結合。
例如在《銳角三角函數》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出平面設計圖,讓學生直觀了解三角函數的具體性質,結合設計圖設置相應的教學問題。結合設計圖案提出應用型問題。如測量一棵樹 CD 的高度,從A 點測量得出到樹頂 C 的角度為 30 度,然后沿著 AD方向前進 10 米,到達 B 點后,在 B 點處測量得出到樹頂 C 的角度為 60 度,且 ABD 在同一直線上。要求學生根據題目數據信息,測算出樹木 CD 的高度是多少。學生既可以結合所學知識做出回答,或是走進實際生活中,根據題目要求觀察樹木,通過創設情境來提升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同時也起到知識鞏固的作用,有利于學生函數思想的形成。
3因材施教,促進個性化發展
深度教學可以讓數學教學的整體教學效率獲得明顯的提高,但由于學生之間個性特點不同,建立知識結構的方式也存在較大的差異,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如果采用一致的方式進行教學指導,很難讓全部學生都獲得知識水平的進步,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對整體的課堂教學效率造成影響,阻礙數學教學的高效發展。教師結合學生具體學習情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促進全部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例如在《圖形的相似》教學中,教師就可以結合學生的學習水平因材施教,按照學生的層次進行教學實踐活動。針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讓其在掌握圖形概念的基礎上,給予學生足夠的自主探究空間,通過自主的分析,在掌握圖形特征和識別方式的同時,學會應用圖形特征進行運用運算; 針對學習能力中等的學生,教師要給予更多的幫助,讓學生可以跟隨教師的教學思路進行探究和學習,逐漸強化學生對多邊形知識的理解; 針對學習能力偏弱的學生,教師則可以在教學中引導其從生活實際中觀察圖形,形成對相似圖形概念的初步認知,然后進一步了解圖形特征,以漸進的形式進行引導性教學。在教學中通過有針對性有計劃的教學實踐,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投入到主動學習的狀態中,讓不同分層的學生經過課堂學習都能獲得不同程度的進步,在自身學習能力和思維發展的同時,可以使整體課堂教學的進度和效果實現質的飛躍,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深度課堂教學。
4注重導入環節,培養數學價值觀
課堂導入是每節課的關鍵環節,其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身邊實例或經典案例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以此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以教學“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這部分內容為例,筆者用了雞兔同籠的故事作為導入的素材:現有雞兔同籠,從上面看有頭 35 個,從下面看有足 94 個,請問雞兔各多少只?孫子在解決這個問題時假設砍掉了每只雞與每只兔子一半的腳,如此一來雞就變成了“獨腳雞”,而兔就變成了“雙腳兔”,如此一來“獨腳雞”與“雙腳兔”的腳就變為 47 只,那么用剩下足的數量減去頭的數量就得出了兔子的數量。用算式計算就是94÷2=47,設有 x 只兔子,則可列出 2x+(35-x)=47,最終解得 x=12。利用這個經典的故事導入一元一次方程的內容,能在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結論:
綜上所述,初中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實踐活動的過程中,要深入了解不同分層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在教學準備階段,根據實際學情,了解學生學習的不足之處,在教學新知識的基礎上,對所學知識進行補充性教學,為不同分層的學生有針對地設計相應的教學內容,促進全體學生的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徐燕.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構建策略[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1(17):6-7.
[2]那文君.數學游戲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1(17):22-23.
[3]陳飛飛.在初中數學課堂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J].中學課程資源,2021,17(06):53-54.
[4]謝俊峰.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數學目標制定與實施的研究——以“有理數”單元目標設計為例[J].中學數學,2021(12):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