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朕

摘? 要:目的? 探討老年腦梗死患者應用早期康復護理的臨床效果,并分析其對護理質量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9年1月~2020年9月吉林醫藥學院附屬醫院收治的82例老年腦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抽簽方式進行平均分組,分為參照組與康復組,每組41例。參照組予以常規護理,康復組予以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質量、生活質量和心理狀態。結果? 康復組患者在護理質量評分和生活質量評分方面的數據,均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康復組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老年腦梗死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應用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可有效提升護理質量,改善患者不良情緒和生活質量,對患者的康復具有顯著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老年;腦梗死;早期康復護理;生活質量;護理質量;心理狀態
中圖分類號:R473.5?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1)-10-0032-02
腦梗死是我國臨床發病率極高的一種心腦血管疾病,尤其以老年群體較為多發,該病的發病機制與機體腦供血不足密切相關,會造成患者發生局部腦組織壞死,導致出現較高的致死率和致殘率[1]。同時,老年腦梗死患者在接受治療后往往也會存留不同程度的神經功能損傷與肢體活動障礙,影響患者日后的生活質量與身心健康,且加重家庭的精神壓力與經濟壓力[2-3]。為了更加有效地緩解患者病情,提高預后效果,改善生活質量,對其施以優質的護理干預至關重要。鑒于此,選取82例的老年腦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探究老年腦梗死患者應用早期康復護理的臨床效果,并分析其對護理質量的影響,現整理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2020年9月吉林醫藥學院附屬醫院收治的82例老年腦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抽簽方式進行平均分組,分為參照組與康復組,每組41例。參照組中,男25例,女16例,年齡45~71歲,平均年齡為(59.20±3.28)歲;其中合并糖尿病者10例,合并高血脂者13例,合并高血壓者19例。康復組中,男27例,女14例,年齡46~70歲,平均年齡為(59.26±3.31)歲;合并糖尿病者11例,合并高血脂者12例,合并高血壓者18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納排標準
納入標準:均為康復醫學科收治患者;認知功能正常;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曉本次研究,且經倫理委員會批準。
排除標準:心肝腎臟器功能存在障礙者;精神疾病者;合并惡性腫瘤者;語言功能障礙者;中途退出研究者。
1.3? 方法
參照組應用常規護理干預,詳細方法為:為患者建立個人檔案,指導患者辦理入院手續,依據醫院為患者用藥,并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對患者血壓、血糖以及血脂情況予以控制,叮囑患者及其家屬住院期間的注意事項。
康復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早期康復護理干預,詳細方法為:①心理干預。腦梗死患者在病癥突發性、嚴重性的影響下極易出現悲觀、焦慮等負性情緒,護理人員應調查患者個人性格特點、家庭關系以及社會背景等信息,對患者情緒變化與心理狀態展開綜合性評估。依據評估結果與患者進行單獨的交流,解答患者關于病癥的疑問,鼓勵患者訴說心中的苦悶,進而針對性對患者負性情緒進行疏導、安慰以及鼓勵。指導患者緩解情緒的方法,告知患者保持良好心情的重要性。②早期運動干預。護理人員與主治醫生進行溝通,為患者制訂個性化的早期康復運動計劃,依據計劃對患者進行康復護理,如在患者臥床時,應用關節活動、良肢擺放等方式對患者進行被動運動。在患者獨立站立后,應用上下樓梯、步行訓練、蹲起運動等方式指導患者開展主動運動,逐步增加運動的強度,待患者充分掌握平衡后施以日常生活能力訓練,如刷牙、洗臉和穿衣等。③按摩與神經功能康復干預。患者病情穩定后,護理人員可利用按揉拿捏的方式對患者進行按摩操作,其按摩力度以患者可承受范圍為準。同時,在患者日常活動區域放置相關生活用品,并為患者播放其喜歡的影視劇、音樂,利用多種方式刺激患者的感官。
1.4?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質量、生活質量和心理狀態。(1)護理質量應用康復醫學科自制的護理質量評估表進行劃分,分為醫患溝通、康復運動、護理態度、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導共計五方面,每個項目的分數為20分,總分為100分,分數越高護理質量越高。(2)生活質量應用SF-36量表予以評估,分數為0~100分,分數高低與生活質量水平呈正相關。(3)心理狀態分別利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進行評估,臨界值均為50分,分數范圍為0~100分,分數越高則焦慮或者抑郁情況越嚴重。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護理質量對比
常規組患者護理質量為(81.61±2.77)分,康復組患者護理質量評分為(90.47±2.84)分,康復組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 =10.539,P =0.000)。
2.2? 兩組生活質量和心理狀態對比
康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康復組患者SAS評分顯著低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老年腦梗死作為臨床的常見疾病之一,除較高的致死率以外,患者難以獲得較好的預后同樣是該病的難點[4]。腦梗死發病后患者可能出現嚴重的肢體功能障礙與語言障礙,嚴重威脅其日常生活質量。因此,對老年腦梗死患者的治療更要著重于為其提供優質的護理干預,促進機體相關功能逐漸恢復。早期康復護理是一種在患者發病早期實施的具有較強針對性的護理干預,結合各種康復訓練刺激機體,從而激活其功能,促進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恢復[5]。具體來說,早期康復護理干預會根據患者不同的病情程度與性格,給予其不同的護理措施,同時進行心理疏導,使患者心情舒暢,以積極樂觀的態度接受后續治療。在入院就診時即對患者與其家屬普及健康教育,講解與病情相關的醫學常識。利用早期康復護理模式不僅可以對護理人員的自身能力加以提高,還能收獲患者較高的滿意度,進而實現輔助患者早日恢復的目標。本研究康復組患者護理質量、生活質量評分以及SAS評分,其各項數據與常規組進行比較,均存在顯著優勢,說明早期康復護理可以基于患者個性的差異為患者制訂科學的護理方案,便于輔助臨床治療,提升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程度,增加患者對康復的信心,有利于護患之間和諧發展。
綜上所述,老年腦梗死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應用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可有效提升護理質量,改善患者不良情緒和生活質量,對患者的康復具有顯著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郭啟蕊.奧瑞姆自理理論聯合協同護理模式對腦梗死后偏癱老年患者負性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8,18(12):2258-2259.
[2]陳萌,歐小萍.改良護理行為引導方式對行急診靜脈溶栓急性腦梗死患者臨床療效及安全護理指標水平的影響[J].當代護士(上旬刊),2019,26(4):125-127.
[3]李琳,岳培,張泳.醫院-社區-家庭康復護理模式對腦梗死偏癱患者遵醫行為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J].河南醫學研究,2019,28(5):913-915.
[4]袁皓琪,楊英,張雯.壓瘡風險預警護理在預防重癥腦梗死住院患者壓瘡發生中的效果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9,17(14):94-95.
[5]楊樂.針對性護理聯合氣壓治療儀預防腦梗死偏癱患者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效果[J].醫療裝備,2019,32(22):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