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快速發展,教育也隨之快速普及,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數與日俱增,但這也意味著大學生面臨巨大的就業壓力,如何使大學生更高質量就業是需要深入探究的問題。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在新時代下大學生的就業現狀,闡述加強大學生更高質量就業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新時代;大學生;更高質量;就業路徑
引言:大學生接受大量高質量教育,是國家的人才保障,但目前大學生就業卻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高校就業指導不夠完善、學生缺乏社會經驗、社會就業壓力大、就業難等。因此,為了讓大學生更高質量就業就應該從各個方面落實,使大學生得到更多就業指導,可以全方面認清自身能力,從而針對性就業,實現高質量就業。
一、當前大學生就業現狀
1.社會實踐經驗較為缺乏
大學生在上大學之前由于高考升學的壓力,寒暑假大多被各種學習補課占據,學生大多時間都與學習相掛鉤,與社會實踐存在一定脫節。而在上大學期間的假期,學生大多宅在家中,準備一些考證的重要考試,或者是去一些與自身專業無關的工廠賺取生活費。有些學校會安排學生在大學后期去實習,以增強實踐經驗,但大學生主動參與實踐的意識比較淡泊,在實習期間只能學習到很少的經驗,這些少量的社會實踐經驗對大學生的就業起不到很大作用,社會實踐經驗的缺乏不利于學生以后就業。
2.就業指導課程不夠規范,不受學生重視
在大學課堂中,大多學校會為學生開設就業指導課程,但這些課程不夠規范,很難引起學生重視。比如有的學校開設的就業指導課程的教師不專業,只是將課本上的理論知識講述給學生,缺乏實踐性,也讓課程變得枯燥乏味。還有的學校將就業指導課程設成網課的形式,讓學生自行運用電腦或者手機刷課,但很多學生任由網課播放,自己卻做其他與課程無關的事,甚至有的學生花錢讓專業刷網課的代刷,這樣的就業指導課程完全沒有發揮出為學生進行就業指導的作用。
3.大學生光環過重,就業人數遠大于就業需求
現如今,由于教育的發展,高等教育日益普及,各高等院校招生數量也大大增加,這導致當代大學生不同以往,由于大學生數量驟增,企業等招聘崗位對普通本科學生作為基本要求,但當代大學生在就業時會無形帶上大學生光環,對就業的期望遠大于自身能力水平,并且由于大學生的增加,就業崗位已經不能滿足大學生就業人數,所以最終造成大學生難就業的情形。
二、加強大學生更高質量就業的有效策略
1.針對學生專業,增加社會實踐經驗
在工作崗位中,社會實踐經驗對學生以后的就業有很大幫助,積累越多的經驗可以讓學生就業占有一定優勢,具有更強的競爭力。針對學生貧乏的社會實踐經驗,學校以及社會應該有所作為,指導學生在假期利用所學專業知識參與簡單的實習工作,以此增加社會實踐經驗,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可以獲得更多有關經驗,并且學習到不同于學校學習的理論知識。
2.重視職業指導課程,幫助學生更好就業
由于學校與學生對職業指導課程都不夠重視,是目前大學生就業的一大問題,對此,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要有所改變,對開設的職業指導課程進行專業化改造,使學校形成良好的就業指導氛圍。學校應該聘請專業的職業指導教師進行授課,運用專業的職業指導知識,改變以往的職業指導課程,用專業術語引起學生重視,讓學生在職業指導課程中積極性有所提高,認識到職業指導的重要性。專業性的教師團隊打造更高質量的就業指導課程,高質量的職業指導必定更加有利于學生的高質量就業,使學生通過職業指導知識,在校期間能夠對自身有一個清晰的就業認知,對自身進行合理的規劃,加強學生的競爭力。
3.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擺脫大學生光環
根據數據表明,我國大學生數量每年都在增加,然而此前的就業需求并沒有明顯的起伏,因此就業需求跟不上大學生數量的增加,隨之大學生的就業壓力會越來越大,就業形勢也是十分嚴峻。在這種情形之下,如果大學生依舊帶著大學生光環,不對自身的就業有所規劃、有所作為,勢必會遭到用工市場的淘汰。因此,學校可以通過開設專業的職業指導課程來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職業指導教師可以將進幾年的就業數據和就業需求量展示給學生,讓學生認清如今形勢下就業的嚴峻,以此來鞭策學生在學校學習期間能夠更努力的提升自我,增強自身在嚴峻的就業問題前的競爭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擯棄消極等待的思想,衡量自身的綜合素質、專業知識,有針對性的進行應聘,并且要在現實面前學會低頭,根據實際情況來及時調整自己的就業理想和價值取向,爭取拓寬就業范圍。面對嚴峻的就業壓力,教師也要讓學生樹立自信,切勿自暴自棄,在就業過程中面對失敗與挫折可以轉換思維,從基層做起,在汲取一定工作經驗之后就可以選擇更好的工作崗位、更好的發展方向。
4.國家政府做好鼓勵創業工作,提供更多就業崗位
對于幫助大學生高質量就業,政府可以做好鼓勵創業工作,做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其提供更多就業崗位,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大學生的就業壓力。對創業人員來說,資金是創業的物質保障,政府可以為創業者提供創業補貼資金,提高創業貸款額度,并且減少創業貸款的利息,讓更多的創業者敢于創業,將更多的創新想法體現在創業中,為社會發展提出更多的想法。在深圳市,當地政府為創業者提供相應的創業補貼資金,并且取消對創業群體的身份限制,在深圳創業人員都有權利享受政府的創業擔保貸款,以此來確保創業人員都可獲得創業貸款,各地政府可以借鑒深圳政府的做法,不僅有利于引進更多高質量人才,也能為整個社會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幫助大學生可以更高質量就業,將所學專業知識在工作中發光發亮,為社會發展做出貢獻。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對大學生高質量的就業路徑探究,需要做出努力的不止學生本身,學校與政府機構乃至全社會都應該有所作為,讓學生在專業的就業指導下,有效提升自身綜合素質以及專業知識技能,與此同時,還要為當前與日俱增的大學生數量提供更多工作崗位,以此來緩解就業壓力,促進大學生全面高質量就業。
參考文獻:
[1]南洋.以高質量就業為導向的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路徑[J].黑龍江科學,2021,12(11):90-91.
[2]李言明.社會保障視角下的大學生高質量就業問題研究[J].大陸橋視野,2021(04):73-74.
[3]靜麗賢,吳尚卓,王佳雯.培養大學生職業勝任力促進大學生高質量就業[J].科技風,2021(10):141-143.
[4]張佳銘,孫金海,王敏,李德亮.“黨建+就業”模式助推大學生實現高質量就業創新舉措探索[J].求賢,2021(01):54-55.
作者簡介:劉剛,男(1975.12—),漢族,籍貫江蘇邳州,碩士,研究方向:創業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