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和網絡的不斷繁榮,中國社會結構、經濟體制、利益格局都處在快速的變化過程中。新時期大學生心理特征給高校安全帶來新的沖擊,網絡化趨勢不斷挑戰(zhàn)傳統的高校公共安全宣傳教育,近年來發(fā)生在大學生身上的安全事件屢見不鮮。以中國礦業(yè)大學徐海學院為例,發(fā)現目前的公共安全宣傳教育中存在著教育教學體系不健全、教育過程不深入、教育方式不新穎等諸多問題。
關鍵詞:高校,公共安全,宣傳教育,中國礦業(yè)大學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當前大學生面臨著諸多校園公共安全問題。近年來,中國礦業(yè)大學徐海學院公共安全事故仍有發(fā)生、無法杜絕。筆者通過訪談和實地調研的方式總結出中國礦業(yè)大學在公共安全宣傳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和存在問題的原因,并探究出高校公共安全宣傳教育工作的合理路徑。
一、校園公共安全宣傳教育存在的問題
目前,大多數高校都制定了安全宣傳教育相關管理規(guī)定,通過新生入學安全教育、大學生安全知識競賽、公共安全講座、宣傳欄等形式對大學生開展公共安全宣傳教育。但是由于高校學生群體十分龐大,公共安全宣傳教育體系還不夠完善、宣傳教育形式不夠豐富,無法覆蓋高校全體學生,因此高校公共安全宣傳教育的效果還不夠理想。下面將以中國礦業(yè)大學徐海學院為例,分析高校在公共安全宣傳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思想上對安全宣傳教育的積極作用缺乏深刻的認識
中國礦業(yè)大學把公共安全宣傳教育放在保衛(wèi)處,從管理體制上沒有形成合力。并且現有的公共安全宣傳教育也只是零碎敲打,沒有一個貫徹始終的主渠道。公共安全宣傳教育一直存在一定的滯后性。比如,學生宿舍內一直有陽臺堆置飲料瓶、紙箱的習慣,但是學校之前從未針對此現象展開檢查和教育。直到某宿舍樓因為陽臺飲料瓶集聚太陽光而產生火苗之后,學校才開始進行大規(guī)模檢查和教育。當上級單位安排了安全檢查之后,各下級單位才會開始開展安全教育。
(二)宣傳教育體系不健全
中國礦業(yè)大學先后制定了《中國礦業(yè)大學教師科研課題實驗室安全管理辦法》、《中國礦業(yè)大學消防安全管理辦法》、《中國礦業(yè)大學易燃易爆危險物品安全管理辦法》、《關于進一步加強學生安全教育和學生宿舍安全管理的通知》等關于安全管理的規(guī)章制度11項,但中國礦業(yè)大學安全規(guī)章制度都制定得較晚,存在一定的滯后性。而且,《中國礦業(yè)大學教師科研課題實驗室安全管理辦法》、《中國礦業(yè)大學易燃易爆危險物品安全管理辦法(試行)》均制定在2015年4月5日實驗室爆炸之后。學校的二級相關單位尤其是安全重點單位的后勤集團、圖書館、實驗室、出版社等都沒有根據各自工作重點分別制定安全管理規(guī)章。學校也沒有針對這些規(guī)章制度進行宣傳教育,更缺少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實踐環(huán)節(jié)。學生對于國家法律法規(guī)和校內相關規(guī)定認識不深、不足,甚至根本不了解,必然導致某些操作和行為的不規(guī)范,必然造成相關安全隱患。
(三)宣傳教育過程不深入不系統
除了課程設置較少、教育系統不完善、公共教育開展不全面等問題之外,高校中還普遍存在著公共安全宣傳教育的方法單一、過程不夠深入的問題。在中國礦業(yè)大學公共安全宣傳教育的課程當中,多講訴如何規(guī)避風險、如何面對災害等理論性的內容。
由于師資力量的薄弱,中國礦業(yè)大學還會邀請徐州消防支隊警官向同學們普及防火逃災知識,講座現場一般先播放消防宣傳視頻,然后普及校園安全隱患知識,介紹日常生活中實用的消防知識。但是由于在教學中缺乏實踐操作和演練,學生對安全知識并不能很好的掌握,事后反而會遺忘。而且,重復性知識的講授,還會引起學生的反感,影響教學的效果。學校為節(jié)省教學資源,都會針對教職工或班長、宿舍長等學生干部進行公共安全集中教育,再由他們對本班學生進行宣傳教育,這種公共安全宣傳教育方式收效甚微。
2015年11月12日下午,在南湖校區(qū)舉辦教職工滅火演練。本次演練共有各單位新進教職工一百余人參加。但是,這種針對學生的滅火演練少之又少。
(四)宣傳教育偏離學生實際生活
目前,中國礦業(yè)大學主要借助“消防日”、“安全日”、“環(huán)境日”、江蘇省大學生安全知識競賽及典型安全事件等形式對大學生進行安全教育,以期增強大學生的自我防范和保護意識,創(chuàng)建平安校園。但是根據實際情況來看,活動日和安全知識競賽的宣傳教育效果皆不明顯。活動內容只是停留在各學院青協分發(fā)傳單、或者同學們在條幅上簽字承諾。而這種承諾并沒有真正對學生起到任何約束作用。所以高校依托學生社團組織進行公共安全宣傳教育能夠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
二、校園公共安全宣傳教育的合理途徑分析
針對當前高校大學生公共安全宣傳教育各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高校、社會、家庭和學生自身都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增強大學生公共安全意識教育的實效性,全面提高大學生安全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維護大學生人身財物安全及高校安全,維護高校和諧與穩(wěn)定。
(一)完善法律體系,加強法治建設
要把高校公共安全宣傳教育放到能否維護校園和社會的穩(wěn)定、能否營造出優(yōu)良育人的環(huán)境、能否實現培養(yǎng)目標的高度來看。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要求,時刻把高校公共安全宣傳教育工作擺在重要的位置。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高校人才培養(yǎng)機制,構建政府學校社會新型關系,結合新形勢下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的要求,來創(chuàng)新高校管理,健全充滿生機活力的辦學體制,切實加強和改進新時期高校公共安全宣傳教育工作。
(二)將公共安全宣傳教育納入素質教育體系
在教學計劃上,國家也要制定相應的安全教育計劃,既要考慮大學生在整個大學期間需要接受的安全教育和必須掌握的安全知識,又要針對不同年級、不同時段開展針對性的安全教育。在教學內容上,針對大學生安全教育具有政治、哲學、心理學、社會學、法學、道德治安等學科方面知識的特點,根據有限的教學時間,有針對的科學選擇,制定教學大綱。高校安全教育應以全面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目標,以大學生在校期間及今后走上社會面臨的安全問題為切入點,對學生進行實用法律知識、安全防范知識、學校安全管理制度及心理健康知識教育,培養(yǎng)其抵御違法犯罪能力,對突發(fā)性事件和災害性事故的應急、應變能力,避免生命財產受到侵害的安全防范能力,以及遭受人身傷害時的自我保護和逃脫的能力。
(三)拓展公共安全宣傳教育渠道
高校還要將公共安全宣傳教育的陣地延伸到互聯網上,加強網絡安全責任感的培養(yǎng),提高大學生網絡信息辨別能力,幫助大學生建立牢固的思想防線,防止破壞網絡安全行為的發(fā)生。學校還應充分利用網絡技術,將相關的法律知識、安全知識,通過網絡的方式傳遞給大學生。甚至可以利用網絡3D技術,模擬防火防盜、逃生自救等現實場景,讓大學生親身體驗災害現場,切實提高大學生的應變能力。
三、結 語
本文通過對中國礦業(yè)大學徐海學院公共安全宣傳教育的現狀進行研究,提出解決措施,希望對中國礦業(yè)大學徐海學院今后公共安全宣傳教育的開展提供些許幫助。因本人學識有限,文章中不免出現個別問題,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參考文獻:
[1] 李軍, 陸惠, 張衛(wèi)民. 微信對大學生學習生活的影響及對策研究——以北京林業(yè)大學為例. 中國林業(yè)教育, 2016(03).
[2] 劉瑩, 楊娟, 栗浩亮. 和諧校園視域下提升大學生安全警示教育實效性的實踐與探索——以云南師范大學為例.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 2015(08).
[3] 楊震. 大學生安全教育的理念與原則. 中國高等教育, 2015(02):3.
[4] 馬振超.從女大學生失聯看當前大學公共安全教育的缺失. 中國青年社會科學, 2015(01).
[5] 朱衛(wèi)國, 潘彬. 大學生安全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教育探索, 2015(05).
[6]賀海智.組織行為理論在以人為本管理實踐中的應用.管理觀察,2011 ( 30) : 20 - 20
(作者簡介:彭忠進,中國礦業(yè)大學徐海學院,助教,研究方向: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