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芳
摘 要:目前,我國提倡學生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這樣的教育背景下,僅靠教師是不可能培養出完美的人。因此,我們需要家長的支持與配合。班級主任作為學校學生的主要管理者和教育者,是與家長溝通的主力軍。通過加強與家長溝通的有效性,幫助學生成長尤為重要。
關鍵詞:小學 班主任 溝通 優化策略
1 前言
我國現代教育理論主張對學生進行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共同教育。良好合作的前提是有效溝通。班級領導者是學生的主要責任,家長是孩子成長前的主要家長。如何改變學生的交往意識和行為,拓寬交往的深度和廣度,探索教育協同效應的形成,是他們健康成長的關鍵。
2 小學班級主任與家長接觸的現狀
小學青少年不僅是為孩子奠定良好知識基礎的重要時期,也是培養和啟發學生興趣愛好的重要時期,也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習慣、全面發展的重要時期。小學生不同于初中生,他們有自己的意識,但這些行為意識很多是不成熟的,有的是不正確的。家長和班級領導者要通力合作,遵循學生認知發展規律,互相幫助,經常溝通,提高溝通效率。只有這樣,才能形成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和正確的觀念。
2.1 班級主任與家長溝通的內容和視角是片面的
(1)班級領導者與家長的單向溝通
家長和班級領導者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興趣有不同程度的關注,但學生的考試成績、作業完成情況和學習成績仍然是家長最常問的問題,大部分也是班級領導者關心的問題。我們提倡素質教育,這就意味著學生能夠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得到均衡發展。然而,大多數老師和家長并沒有真正樹立正確的觀念。他們雖然高舉全面發展的旗幟,但仍然注重學生智力的發展,忽視了兒童其他素質的發展。
(2)班級主任與家長的單向溝通
班級領導者和家長片面地討論學生的優缺點。大多數現代小學生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在身體和精神上都非常脆弱。他們受得了表揚,但受不了批評。學生們被父母寵壞了,充滿了溺愛。為了減輕來自學生家長的壓力,一些班級領導者只能對學生和家長友善。如果學生錯了,老師可以選擇忽略它。
2.2 班級領導者與家長溝通方式單一
小學班級領導者與家長的溝通方式主要有三種:家長與老師溝通、微信群溝通、電話溝通。也就是說,小學教師和家長選擇的交流方式單一。同時,電子交流比面對面交流和文字交流更受歡迎。
2.3 班級領導者與家長溝通的頻率和時間較低
大多數家長每學期與班級領導者溝通一到四次,溝通時間不到10分鐘班上大多數老師也是這樣。他們之間的交流不僅不頻繁,而且時間也很短。一般來說,簡單的交流每月發生一次,但可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3 小學班級主任與家長溝通的影響因素分析
3.1 一些家長缺乏基礎教育素養,溝通困難
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是指父母所受的學校教育。它是家長教育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所謂家長教育素養,是指公民在扮演家長角色時所表現出來的教育理念、教育能力和教育方法。然而,教育水平并不總是與基本識字率成正比。
3.2 溝通雙方對學生有不同的看法,這就容易產生分歧
在大多數家長看來,班級領導者對學生的教育有絕對的權威。家長應該聽老師的建議,但有些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有自己的想法。對班級領導者來說,他們就像班上的大家長。所有學生都受到平等對待。班級領導者希望以嚴謹的態度和標準對待學生,幫助他們在小學形成一套良好的習慣。
3.3 家長和老師過于重視學生的智力教育和訓練
學校評價有一定的標準。班級領導者往往注重學習,提高班級排名和績效獎金。所有的父母對他們的教育都有期望。希望和他的孩子將來會有一份體面的工作和美好的生活。希望他們贏在起跑線上。他們很小的時候,就把孩子送到各種補習班,準備各種練習題和考題。他們非常關心孩子的考試成績,并以此作為獎勵標準。因此,教師與家長之間的交流主要是以學習為基礎的。
4 小學班級領導者與父母之間的最佳溝通策略
教師和家長共同努力,積極溝通,相互配合,達成教育共識,為學生的成長提供規范、正確的指導,為學生的健康發展奠定六年的基礎。我想這是小學老師和家長的共同心愿。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迫切需要改變小學教師與家長溝通的現狀。
4.1 班級領導者和家長共同成長,提高溝通質量
家長和班級領導者在家校溝通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他們自身的行為意識和素質直接影響著溝通的有效性。因此,改善班級領導者與家長溝通行為的現狀對提高家校溝通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4.2 豐富交流內容,擴大交流范圍
從電子設備溝通、書面溝通和面對面溝通三個方面提出了優化班級領導者與家長溝通模式的策略,強調溝通技巧和溝通滿意度。交際是人際交往的基本表現,但交際的語言、行為和環境影響著交際的有效性,給交際者帶來各種各樣的情感。作為家校溝通的主體,班級領導者和家長必須重視自己的溝通技巧。這樣,雙方才能建立起和諧的溝通關系。
5 結論
班級領導者與家長的溝通,不僅連接了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而且保證了學生的全面成長。班級領導者和家長要明確自己的權利和義務,樹立正確的溝通觀念,全面關注學生的成長,選擇合適的溝通方式,幫助我們的學生平等和諧地成長。
參考文獻:
[1] 文紅梅.小學家庭教育現狀調查及對策[J].江蘇教育研究,2010,(26):48.
[2] ZZZ Chushin.家庭教育學:科學與藝術[M].教育兒童.北京:人民教育報,1994.35.
[3] 張宇.我國基礎教育階段家校合作問題及對策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10月.
[4] 馬云龍,王建平.美國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研究趨勢回顧[J].外國教育與研究,2004,(01):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