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鑫媛
摘要:語文是弘揚傳統文化的主要載體,而隨著我國對外多領域開放、對外交流日益加深的情況,其他文化也不斷向我國輸入,崇尚外國文化的人群逐漸壯大對傳統文化的學習造成了強烈的沖擊,導致傳統文化在我國基本文化結構所占比例越來越小,并且這一情況有向青少年發展的趨勢。為了挽救我國傳統文化衰落的態勢,從小學生培養語文傳統文化顯得尤為重要,小學語文教育適合選作延續傳統文化的開端。在新課改不斷推進的教育背景下,越來越多的老師開始探索改革教學方式,在課堂教學中嘗試多種方式融入傳統文化元素。
關鍵詞:小學語文;傳統文化;教學;互相融合
引言:
傳統文化是我國延續上千年的根本,是中華民族遺傳下來的智慧,更是世界文化的瑰寶。我國傳統文化包含著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傳播范圍廣、傳播程度深遠的有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等,除此之外,其他多種藝術形態的知識以及民用、商用等技能,也是我國社會文化意識形態賴以不斷發展的根源。小學生作為祖國未來成長的種子、社會未來的締造者、國家未來的主人公,更需要全面了解、學習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把傳統文化的種子植入到血脈中去,讓傳統文化不斷傳承延續、發揚壯大。本文初步分析了我國小學語文傳統文化教學的現有情況,并研究探索了可行性實施方略。
一、目前小學語文課堂傳統文化教學中的現狀分析
(一)傳統教學模式占主導地位
現如今,我國大多數小學語文教師,一方面受到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較深,另一方面來自應試教育的大環境影響,把學生語文考試成績的提升放在學校教育的首位,要想轉變教學理念、教學方式、教學態度等,這些都是難以在短暫時間內看到效果的,需要一段甚至更久的時間去變革。并且,相當多的小學語文教師,對傳統文化教學缺少正確的態度和思想上的認識;對于傳統文化與小學語文教學相互結合的實際操作,大多沒有可供參考的教學經驗。一部分地區教師資源匱乏,致使教師的專業水準還未達到教學的要求,造成小學生對傳統文化形成片面的認識和理解,還可能使得小學生產生厭煩的情緒,進一步導致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傳播受到阻礙。
(二)小學生仍是被動接受知識
新時代教育改革的中心思想是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但是在我國大部分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仍是以教師為課堂的主導者,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的傳輸。對于長時間處于這種教學模式下的小學生,其在課堂上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會持續降低,,課堂上的精神也會不自主的發散,學習成績也會呈現下降的趨勢等。并且,這些傳統的教學手段,是適應上一個時代的產物,其中的的教學方式、理念、技巧等,早已經與學生的現代需求偏離,更是難以引起小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也使得傳統文化在小學校園的傳播受到阻礙。
(三)傳統文化傳播方式及效率受限
現如今我國大部分地區,教師仍是采取在課堂上講解的方式傳播傳統文化,但是課堂的教學時間較短、教學空間較小,既要達成總體教學目標,又要在其中融入傳統文化的講解,保證學生人認知、了解傳統文化的機會,既給予教師較大的壓力,又考驗學生的理解能力。而且,僅僅利用課堂上的有限時間,學生們更是難以深層次的了解我國傳統文化,這就需要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自主學習。然而,學生在課下的時間對傳統文化學習的興趣,以及自己學習的效果、效率,學生在學習傳統文化遇到的困難,是需要有效的指導等,這一系列綜合復雜的問題,是教師、學校、社會應著重考慮的問題。
二、將小學語文教學同傳統文化融合的可行性措施
(一)探索教學方式,引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好奇心
世界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所蘊含的道理,在教師探索創新教學模式中也同樣適用。小學語文教師應首先提升自我,豐富自己的傳統文化底蘊,改進創新自己的教學方式,全面升華自己文化、職業素養。如此才能引起小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好奇心,才能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其自主地想要學習、了解傳統文化,才有可能深入探索、鉆研、思考,這也是一種高效學習傳統文化的方式之一。例如,在學習到我國二十四節氣的時候,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借助生活中的水果、蔬菜等植物或者小動物,把這些事物具象化,請學生在課堂上回答在哪些節氣有什么植物、動物。通過這樣新奇的教學方式,引起小學生對傳統節日的好奇心,既提升了學生對傳統文化學習的效率、有有助于保證學生對傳統文化學習的質量。
(二)糾正教學觀念,讓學生做回學習的主人
再將傳統文化與小學語文教育相互融合時教師應轉變自己長久以來的教學理念,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思想,讓學生重新做回課堂學習的主人,以學生實際的需求為教學出發點,進一步豐富教學思想完善教學課程進度的設計。例如,在學習到對聯這一課程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就把課外的相關知識融合到課堂之中,將有趣的課外對聯講授各個學生,把對聯后面的有趣故事,進行整理改編再敘述,使同學們更多地了解傳統文化,從而一起學生對其背后更濃厚的興趣,想要探索其相關的知識,進行深層次的了解。
(三)拓展教學途徑,使學生全方位了解傳統文化
為了使學生深層次、多維度的了解傳統文化,更好的學習、傳統民族精神,教師應適當進行課外延伸,利用學生部分的課余時間,對學生予以一定程度上的支持、指導,讓學生可以深層次的學習。探索傳統文化,進而改變提升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讓學生把傳承傳統文化的責任、弘揚民族精神的種子種在心里。教師還可以借助現代化的網絡技術,把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制作成學生喜歡的動畫視頻等其他形式,結合新時代的潮流,牢牢把握學生的注意力。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將傳統文化與小學語文教學相融合,既是符合我國素質教育改革的推進,也是弘揚、傳承傳統文化的有效途徑之一。
參考文獻:
[1]陳萌.小學低年級部編本語文教材中傳統文化內容的價值內涵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20.
[2]周毅云.傳統文化走進小學語文課堂的思考[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