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璐 曹建芝 王冬杰 朱文會 張少云
【摘要】隨著時代的變化,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現代技術為我們的學習與生活帶來諸多改變。對于走在時代前沿的大學生來說,互聯網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結合網絡直播對大學生思政教育的積極影響,分析如何利用網絡直播引導大學生的思想良性發展,以便為現有的網絡傳播熱點機制尋找一條與思政教育相結合的路線,推動高校思政教育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網絡直播;大學生;思政教育;策略分析
在互聯網技術廣泛應用的當代社會,人們的學習與工作變得更加高效、便捷。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絡文化對當代人的影響越來越大。尤其是對大學生來說,以互聯網為載體的網絡直播對大學生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在現代教育中,互聯網已經成為思政教育工作的新載體。在互聯網環境中有著一定的隱匿性和開放性,網絡直播對大學生思想的引導有利也有弊,如何利用傳播熱點引導大學生思想向著良性發展是各大高校必須考慮的重點問題。
一、網絡直播對大學生思政教育的積極影響
(一)網絡直播更新了大學生的觀念和思想
在過去受諸多因素的影響,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單一。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今天,信息渠道變廣,傳播速度也更快。網絡直播在此種環境下,得到有效傳播。這對于大學生來說無疑是更新思想與觀念的有效手段。通過網絡熱點,學生們能夠積極展開交流和討論,有利于思想的碰撞[1]。學生們在此獲得了觀念的更新,更會激發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在新的網絡直播熱點下,學生們形成了新的文化范疇,產生新的文化精神,這對于他們的思維方式以及道德觀念的更新都會帶來積極影響。
(二)使學生的學習方式更加多樣化
在傳統的思政教育工作中,學生們通常會根據課本的知識,展開社會實踐和各種校園活動。在互聯網時代,在網絡直播的影響下,學生的學習方式變得更加多樣化,比如學生可以通過微信、微博、論壇等平臺,學習相關思政知識,并且在這些平臺上還能與更多的人產生溝通交流。結合網絡直播事件展開相關討論,有利于拓展學習范圍。
(三)讓學生思政教育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網絡直播之所以能夠成為熱點事件或新聞,是因為它本身引起了廣泛討論。在傳統思政教育中,學生往往是被動的接受知識,而非主動思考知識,這就嚴重阻礙了學生思想水平的提升。通過網絡直播,學生們結合事件本身,就思政問題展開討論與研究,在這一過程中大學生的思想也受到了積極引導,提升了思政教育的針對性與實效性。
二、利用網絡直播引導大學生的思想良性發展策略分析
(一)通過弘揚主旋律來引領網絡直播
要想利用網絡直播引導大學生的思想良性發展,就需要弘揚主旋律引領網絡直播,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搶占網絡傳播的高地,高校要積極占領網絡教育的主陣地,拓展思政教育的范圍和內容,讓思想政治教育實現線上與線下的無縫對接,二者協調并進,提升思政教育效果。讓學生們通過日常學習了解掌握社會主義理論知識,正確看待網絡直播,從而以更加堅定的態度,對待現今網路環境中的思想新浪潮,辨別它們的好壞,做出正確的選擇。在對大學生展開思政教育時,既要堅持主旋律,也要符合大學生的實際情況,從思想上讓學生認識到這些理論的正確性,讓學生自覺的接受馬克思主義理論,這對約束學生行為,提升思想道德水平有著重要意義。
(二)通過制度規范來加強網絡直播規制
網絡直播有好也有壞,為了防止大學生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必須加大對網絡環境的監管力度,加強網絡直播規制,為學生創造一個積極健康的網絡環境。相關部門應對網絡媒體進行全面的監督和管理,掌控輿論的發展方向。嚴格規范網絡傳播行為,對于那些傳播虛假信息、不良信息的人予以懲罰,建立輿論監督機構。除此之外還需要完善高校網絡管理體系,其次還要完善高校網絡管理體系,規范互聯網使用操作[2]。禁止傳播消極、暴力、庸俗的不良內容,引導學生增強網絡道德自律意識。學校積極做好預防工作,運動現代技術對一些不良網絡熱點進行過濾,優化學校的網絡環境,營造積極健康的網絡熱點氛圍。
(三)強化學生的網絡行為自律意識
網絡直播相較于傳統媒體有著更強的互動性,并且在網絡平臺上隱蔽性與包容性都較高,在這樣開放的環境中,學生如果不具有自律意識,就會陷入不良網絡熱點的旋渦之中。所以提高大學生的媒介素養有利于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學校應注重宣傳媒介知識,提高大學生的網絡行為自律意識。醫學院校可以通過媒介知識講座、課外實踐活動等教育方式,提高醫學生的思想意識,能夠讓他們對網絡直播有正確的認識,培養他們辨別信息的能力,正確的參與到熱點事件中。這對于樹立大學生正確三觀,提升個人素養有著重要意義。
結束語:為了提高醫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在互聯網背景下,醫學院校必須加強對網絡直播的監管,通過現代技術將不良信息過濾,為學生創造一個積極健康的網絡環境。讓網絡直播引導大學生思想的良性發展。學校應該通過弘揚主旋律來引領網絡直播,積極占領網絡教育的主陣地,拓展思政教育的范圍和內容。此外還需要強化學生的網絡行為自律意識,使他們在包容開放的網絡環境中,能夠約束自身行為,有效分辨信息的真偽,具有媒介意識,發揮網絡直播積極的一面,促進思想意識的提升。在新時期與新背景下,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邢金祥.網絡輿論對大學生思想教育的影響和對策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8,000(06):260-261.
[2]雷燕君,任凱利,尚建勇.基于網絡熱點下的新聞輿論對大學生思想的影響及應對策略研究[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9(S2):85-87.
(注:本文為廊坊市2021年度思想政治研究課題成果,課題組成員:曹建芝、王冬杰、周璐、朱文會、張少云,編號:LFSZKT—202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