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之所以存在是因為我們有太多的文化產物需要被不斷傳承下去,這些文化產物中包含了人類對于美好事物的向往與欣賞,包含其對于大自然奇景的種種情感。美育視域下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幫助學生能夠對更多美好事物生發出喜愛之情,并且能夠很好地去判斷這些美好事物的價值,是當前教育發展過程中非常重要的教學任務之一。文中以學前教育專業的日常教學為例,對美育視域下情感教育在高職院校中的應用進行了探討研究,期望本專業學生都能夠建立起對于美的認知輪廓,并成為美的引領者。
【關鍵詞】美育教育;情感教育;學前教育;高職教育;教育研究
引言
所謂的情感教學指的是在實際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考慮到學生的情感因素對于整個學習成效,教學過程的影響,并對學生的積極情緒進行擴增并利用其來幫助整個教學過程可以更加完善的一種方式。在實際對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完全可以借助于情感教學的優勢來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得到最佳展現,幫助學生可以從相關的學習中收獲更多的快樂情緒,促使其學習效率與質量可以變得更高。與此同時對于教師而言,借助于這種情感教學的方式可以與學生之間有更加親密和諧關系的建立,一些教學措施實施起來也會更順利。學生一直處于快樂的情緒中來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其就會覺得所見到的,所聽到的都是美好的,也就會世界有了更大的包容,對于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來說,這一點是極為重要的,對于其畢業后與幼兒的接觸會有極大的助益。
一、情感教育在高職學前教育專業中應用的重要意義
(一)有助于課堂教學氛圍更融洽
美育視域下情感教育應用在高職學前教育專業中能夠幫助課堂的教學氛圍變得更加融洽。在傳統的教學課堂中教師更注重樹立自己的威嚴,對學生的課堂行為會通過各種規章制度來進行約束,而學生也會因為課堂內容的無趣詳盡方法與教師進行“抗爭”,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課堂范圍會變得非常沉悶,教師在課堂上不停地進行各種知識的講述,而學生在底下則各做各的事情,不配合,不參與,也不與教師進行知識探討[1]。這種教學氛圍下,不僅僅影響本身教學質量變得越來越差,對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與會產生極大影響。而借助于情感教育則能夠幫助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產生更多的積極情緒,使其始終保持對課程的高度熱情,與教師之間的關系也會拉近很多,如此,課堂教學氛圍自然更加融洽。
(二)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在傳統的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中,教師更多的是強調知識的學習,對于學生自身的情感以及想法等是有所忽視的。比如說學生對于當前的教學方式不喜歡,但教師覺得這種教學方式最適合用來講述這一段內容,于是就直接決定了教學方式。而實際教學中,學生因為自身情感的影響直觀上已經對其有所不喜,自然也會有更多的不配合情緒,對于知識的吸收的效率就會因此降低很多。造成的直接結果就是雖然教師覺得這種教學方式很好,但實際的教學質量并不如期待中那么高。情感教育融入到相應教學中之后,教師對學生的情緒更加在意,借助于情緒的感知,引導等來幫助學生對課堂教學更感興趣,于是課堂教學質量也就會提升很多。
(三)塑造學生擁有更樂觀積極的世界觀
對于從出生記事開始就一直在接受教育的學生來說,學習能夠帶給他們的快樂已經在日復一日地無休止學習中變得特別少了,尤其是各種考試項目的開設,各種學習任務的不斷加強,學生在很多時候難免會覺得學習帶給自己的壓力實在是太大的,從而產生一些消極的情緒。更不用說,學生在大學生活過程中可能還會因為其他的一些外在因素,家庭,朋友關系等等出現情緒上的波動[2]。借助于情感教學來幫助學生學習除了幫助學生在學習上有更好的進步之外也是對學生本身心理的一種調整,幫助學生建立起應對外界壓力的強大堡壘,使其擁有更加樂觀積極的世界觀,真正可以開心快樂地成長。
(四)是對祖國下一代的另類積極影響
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在畢業之后大多數都從事的是與幼兒教育相關的職業,其在幫助幼兒獲得成長的過程中本身的一些言行以及心態是會對幼兒產生極大影響的。在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教學過程中應用情感教學來達成對其樂觀性格的塑造,對其審美的提升,那么這些學生在畢業后面對幼兒時就能夠有更多的包容,并以自身的積極心態去影響幼兒,對于祖國下一代產生更積極的影響。
二、當前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學生普遍審美能力不足
當前高職院校學生教育專業中學生普遍在審美能力上存在不足。可能是因為傳統的教育方式過于呆板,且學生學習過程中往往帶有比較強的目的性,因此很難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體會到知識帶給自身的快樂。學生在整個的學習生涯中始終處于一種“被迫”的狀態中,也就很難看到知識,學習的“美好”,甚至對于周圍的一些事物,風景等也是“興致缺缺”。這種學習以及生活中的普遍心態造成高職學生普遍審美能力不足。無法有效區分什么是美好的,什么是丑陋的,他們更多的可能會覺得“什么都一樣”。這絕對不是教育所期望看到的。
(二)對于藝術類科目的教學過于藝術化
高職院校在教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過程中可能會在所開設的課程中增加一些藝術類的科目,一方面是幫助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學生畢業后要與幼兒接觸,需要掌握一定的藝術能力來對幼兒進行引導[3]。但必須要明確的是這些藝術類的科目對于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來講僅僅只是輔助性的科目,不需要學生掌握多么專業的技能,重要的是透過這些課程獲得審美能力,涵養等方面的提升。但在當前的高職院校教學中,存在一些對于藝術類科目過于重視的問題,學生受到影響也不斷地進行相應的藝術考級,忽略了其本身應該與自身教學能力相融合,有些本末倒置。
三、美育視域下情感教育應用到高職學前教育專業中的方式
(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控制好自身的情感
在對高職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不可能存在每一位學生都乖巧聽話按照自己的心意去配合課堂教學順利開展的情況,因此高職教師必須要注重在面對不喜歡的學生行為時的自我控制,要能夠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能因為一些突發的意外或者不喜事件的存在就出現情緒上的突然爆發,大吼大叫,肆意謾罵等等,這些情緒會傳遞給學生極為不好的感受,也容易帶給學生恐慌或者直接激發學生的逆反心理,對于整節課程的開展來講是極為不利的,也會嚴重影響到教學質量。高職教師應該注意通過自身情緒的控制來引導學生的情緒變化,借助于語言,肢體來傳遞自身情緒并幫助課堂的氛圍變得更和諧友好,也促使學生能夠在課堂中更踴躍地發言。
(二)培養學生對不同學科的喜愛情感
情感教育從某種程度上其實也是對學生興趣的一種激發,只是情感處于內在動力的范疇,學生一旦對于某一學科產生了喜愛的情緒,有了深厚的情感,那么其對于該學科就有了更強烈的學習欲望,并且這種學習欲望會隨著學生情感的逐漸濃烈變得越來越高漲。這對于學生的學習是有著非常積極的影響的[4]。在高職院校的學前教育專業教學過程中,高職教師需要借助于情感教育的優勢來幫助建立起學生對于不同學科的喜愛之情,從而促使學生能夠逐漸在學習中產生情感的擴散,對整個學前教育有更深厚的情感。比如說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習中,學生會需要學習一些有關于心理學的知識,高職教師可以通過一些心理學的小實驗來引發學生對于本門課程的探知欲望,使其對之產生想要學習的情感,進而在該課程中有更好的表現。
(三)注重與學生之間情感的建立
要想應用情感教育獲得更理想的教學效果,教師必須要對學生的情感動態有更深刻的理解,與此同時還要能夠更科學地應用情感調動的措施,這就要求高職教師必須要注重與學生之間情感關系的建立,要能夠通過溝通交流來幫助學生進行情感的宣泄,也在這種交流中對學生的心理有更好的把握,如此才能真正借助于情感教育的力量去幫助學生獲得學習上的進步。
四、結束語
美育視域下情感教育應用在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日常教學中對學生的學習以及審美都能帶去極大的幫助。高職教師要注重對情感教育力量地發揮,在課堂上盡可能地去調動學生的積極情緒,并通過情緒的引導來幫助學生對于學科知識有更強烈的學習欲望,最終促使學生能夠在學習中有更大的收獲。
參考文獻:
[1]代春洋.微課視域下的高職教育教學模式改革實證研究——以學前教育專業幼兒舞蹈創編課程為例[J]. 黃河之聲,2019,No.532(07):74-74.
[2]王夢蝶,劉美霞.文化自信視域下高職院校美育工作路徑研究——以江西應用技術職業學院為例.
[3]羅璇,李曉君,孟琳. "診改"視域下的高職院校"雙師"隊伍建設——以學前教育專業為例[J]. 品位·經典(2):2.
[4]賴宇琛.情感美學研究在藝術類高職院校雙語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現代化,2019,6(27):259-260.
作者介紹:孟春玲,女,1980.10,河南開封人,河南信息統計職業學院前學教育系,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美術學、藝術設計學。
本文系作者主持的河南省社會科學聯合會調研課題—高職院校美育教學滲透情感教育的研究(課題編號SKL-2021-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