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旭峰
內容摘要: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語文教學模式優化,是追隨新時代語文教學改革的體現。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語言靈活運用、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發展等這些方面來培養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在核心素養的教育方針下,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十分重視小學生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和邏輯思維加強,幫助小學生們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豐富學生們的情感體驗,促進語文核心素養的落實。對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學語文教學的優化原則,進一步闡述了核心素養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優化策略,旨在有效提升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提升語文課程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核心素養 語文教學 策略
目前我國的核心素養的研究還處于最基本的初級階段,對于核心素養的內涵與概念還沒有形成統一的說法。目前,在我國現有的所有科目當中,核心素養的培養由各個科目的教師來負責。根據各個學科的教師對核心素養的培養下,體會到語文課程是非常重要的存在。應該怎么做才能夠加強提升小學生們的核心素養,這個問題是每一名小學語文教師都應該考慮的。
一.核心素養下的語文教學優化原則
語文教學模式需要遵守各種原則,在這種原則的前提下,充分展示出小學生們是學習的主要目標人物,小學語文教師應該以小學生們喜歡看、愿意看的這種方式體現出來,以此來激發小學生們的學習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師的指導下,讓他們感受到語文的語言文字魅力,在這一基礎之上,來培養小學生們的核心素養。
(一)教學模式的主體性原則。根據各個調查結果顯示,發現小學語文教師大多都知道以小學生們為主體來設計教學方案,但是,還是有一些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方案當中忽略了以小學生為主體的這一原則,間接可以看出,以小學生們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并沒有真正的走進小學語文教師的內心。所以,教育部把主體性原則列為主要教學模式。小學語文教師在傳授知識時,應該明白小學生們是課堂當中的主要學習人物,必須充分的調動小學生們在課堂中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行為,把課堂交還給學生。與此同時還應該注意一點,每一名小學生都是生命的個體,他們的各個方面都處在發展的階段,小學語文教師應該依據小學生們的個性特點巧用教學方法。處在小學階段的小學生們對任何事情都有探索、好奇的心理,只要語文教師在課堂當中稍微引導他們一下,小學生們就會立刻投入學習、研究的狀態,促使他們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可以感受到知識的快樂。為了能夠幫助讀者們更加理解在課堂中怎樣加入主體性原則,筆者以人教版小學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三課時《植物媽媽有辦法》來進行舉例:
教師A: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習了《植物媽媽有辦法》這篇課文,同學們一起認識了法、如、腳、毛、植等等生字,現在老師想請幾名同學來為咱們學習的生字組詞并造句,那么誰先來講一講呢?
學生B:老師,我來說法這個字,組詞:辦法、方法、法官,造句:蒲公英是用什么辦法來為種子傳播的?
學生C:老師,我想說腳這個字,組詞:腳心、腳底、腳掌,造句:小鴨子的腳掌是連在一起的。
學生D:老師,我要說植這個字,組詞:植物、種植、植樹,造句:3月12日是植樹節,我和同學們一起去植樹,非常開心,
教師A:我們班的同學們組詞、造句都非常好,充分理解了這些詞語的意思,在課余時間大家也要多多說一些,找到自己喜歡的造句方式并記錄下來。
在這節課中,教師根據學生的性格對他們進行有效引導,幫助他們在課堂中積極投入學習的狀態,激發學習樂趣,在核心素養的培養下,促使小學語文教師意識到學生為主體性原則。
(二)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原則。語文教學的課堂內容包含豐富性與多樣性這些特點,還由于小學生的性格不同,導致小學教師的教學模式必須多樣性。每一種教學方式都有自身的優缺點,小學語文教師應取長補短,多方位運用,不同的教學模式都具備不同的問題,小學語文教師要因材施教,加強核心素養的培養。在現實教學模式當中,小學語文教師理應根據小學生們的性格特點,來優勝略汰,重新整合教學模式,來加強小學生們的注意力,成功的吸引他們融入到語文課堂當中,可以有效幫助小學生們對語文知識的理解與運用,并發揮教學模式的目標就是提升教學質量。簡單來說就是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嚴重意識到教學模式多樣性的力量,并遵從這種教學模式。
(三)教學方法的適用性原則。在現實教學過程中,所有的小學語文教師都知道,任何一種教學模式都不能夠適用所有的教材、教師、學生與課堂等,每一種教學模式都應因人、教材而異,這就是教學方法應根據適用性原則來提出的科學與合理性。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課堂中,應該遵循教學方法的適用性原則來幫助小學生們,同時也應考慮到教學模式的使用對象以及功能發揮的效果。假如小學語文教師在傳授知識時不考慮到這些問題,把不適合的教學模式與內容強迫連在一起,那是非常不對的做法,嚴重削弱課堂教學成果,這些問題會給小學生們帶來許許多多的困擾,促使小學生們失去學習的樂趣。每一種教學模式都有自身的價值與意義,但是,它的使用價值并不是萬能的,并不能做到適合所有人。所有的小學語文教師都必須充分考慮到教學方法的適用性原則,同時對這種教學方式加以創新,這種做法有效提高小學教師的教學效率,對小學生們的核心素養的培養更好的服務。
二.核心素養下的語文教學優化策略
目前我國對小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培養下,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十分注重小學生們的語言知識的積累與運用。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選用以語言傳遞為主的教學模式,在現實教學中幫助小學生們在課堂中進行語言實踐與運用。小學語文教師在采取教學方案時,可以優先為小學生們選擇聽、說、讀、寫等學習氣氛,還可以選擇指導法與講授法來集中學生們的注意力,為小學生們提供接受新知識與感受中華文化的文字魅力的平臺,對通過使用討論法與談話法等等幫助小學生們創造語言能力表達的機會。
(一)故事教學法,激發表達欲望。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的編排特點和其他語文教材有些不一樣,人教版教材更加注重圖畫、顏色對小學生們的教育。小學語文教師根據教學方法的適用性原則和小學生們的年齡特征,應該選取故事教學法來為小學生們講解。故事教學法使用的前提必須是小學語文教師已經創造了放松、歡快的教學氣氛,這能夠幫助小學生們盡快的進入到課堂之中,鍛煉他們的語言組織和加強表達能力。因為小學生們的年齡特點,小學語文教師選擇故事教學法不僅能夠貼合小學生們的實際情況,還能夠達到一定的教學效果。所以故事教育法這種教育模式有效提升小學生們的注意力集中,間接提升他們語言組織能力。
(二)情景教學法,提升書面表達能力。語文這一學科是非常具有實踐性的,小學生們在語文課堂中,除了日常積累還有實際運用這一點,簡單來說,小學生們除了要學會語言交流表達還要知道如何書面表達。在進行書面表達時,小學語文教師不僅要注意小學生們的書寫姿勢與字跡是否工整,還應注意觀察小學生們的寫作能力是否通暢以及語言組織的邏輯性。在過去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小學語文教師并不注意情境的設立,促使小學生們認為寫作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吸引不到小學生們的注意力,對寫作更加提不起興趣。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為小學生們設立情景教學法的內容,以此來幫助小學生們在課堂中找到想要寫作的強烈欲望,可以以教材為主,然后從文中的內容的角度出發,來設計相關的寫作練習。比如,在小學生們進行寫作以前,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巧用多媒體來播放相關視頻進行情境創設,小學生們通過觀看視頻來增加寫作興趣,并激發出他們的寫作欲望。小學生們根據書寫要求來增加自己所積累的內容,經過組織語言與邏輯思維能力來達到寫作要求。小學語文教師以小學生們寫的是否清楚、規范等作為標準,在對內容進行查看有沒有正確表達出情境所想展示的。
(三)妙用文本表演法,激發情感體驗。小學語文教師在傳授知識時,要尊重小學生們在班級的主體地位以及小學生的情感的體驗,使小學生們對一些文學作品可以有一定的理解與欣賞。小學語文教師只有喚醒小學生們的心靈,才能正確引導小學生們深入到文本當中,幫助小學生們帶著美好的感情走到語文知識里。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遵循教學模式的靈活性與適用性原則進行文本表演法可以有效發揮。可以根據教材中的內容或者人物互相對話進行表演,充分發揮小學生們的主體地位,小學語文教師幫助他們理解文中的內容與研究寫作背景,在這個基礎之上把對內容的理解充分演繹,這個舉動能夠很好的幫助小學生們對教材的理解,并加深印象與掌握知識,順利幫助小學生們的心理機能得到綜合發展,激發更多的情感體驗。
根據傳統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方法存在的原因,從核心素養下的教學方式主體、多樣與適用性這三種原則進行優化,改進小學生們語文核心素養的教學模式。小學語文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法時,需要從他們的年齡和自身素質來進行設計,還應注意小學生們全方位的培養與提升,希望能夠有效幫助小學語文教師更加深入的了解語文核心素養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宋蒙蒙.淺談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0(12):92.
[2]相玲.小學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及培養路徑探析[J].求知導刊,2020(48):14-15.
[3]曾輝.淺析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導入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0(12):174.
[4]初中語文課堂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探索[J].高慶剛.教育界(基礎教育).2019(08):58-59.
[5]基于核心素養導向的小學語文教學[J].傅成正.科教文匯(下旬刊).2018(01):81-82.
(作者單位:甘肅省會寧縣土門峴鎮張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