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少峰
內容摘要:隨著國家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各個學科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學校教育從傳統的單向傳輸知識轉變為了以科目教學為基礎對學生綜合能力進行培養的模式。對于小學教育而言,各個科目的教學已經不再只是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的教學,還要在科目教學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學科思維意識。針對這一教育教學要求,學校教育提出了建設高效課堂這一新的教學思路,結合多媒體教學設備的積極作用,進一步的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由此可見:研究多媒體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希望本篇文章的發表能夠對相關的教育工作者產生一定的啟示,從而更好的提高農村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多媒體 農村學校 教學應用
在國家教育教學改革進入新時期之后,充分結合了新興技術的優勢,在很多的學校中都有效的融合了多媒體技術的優勢,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學質量。這既是國家教育教學改革時期提出的新要求,又是一種符合現代教育需求的新型教學方法。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心智往往發育不成熟,在進行專業知識學習的過程中會受到很多無關因素的干擾,使得學生的注意力不能完全集中。這種學習背景之下,多媒體技術和相關設備的有效運用就彰顯了其獨特的作用。為了實現小學語文教育的快速發展,需要老師結合多媒體技術的積極作用,推動農村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建立。
一.多媒體技術在農村語文教學中的局限性
1.教師的專業技能不足。在進行多媒體課件制作的過程中,對于教師的計算機知識的運用能力、計算機系統的熟練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還要求具備較高的審美能力,能夠熟練的掌握課件的制作方式,提升課件的精美度。這樣,才能夠有效的發揮出課件表達課堂內容的積極作用,更好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相關的調查和研究中可以發現:部分的教師因為年齡較大,對于這些信息化的軟件運用能力不足。另外,加之農村地區信息閉塞原因的影響,很多的教師都并未充分的認識到多媒體對教學工作所產生的積極作用,在進行具體應用的過程中更是產生了一系列的問題。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伴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更新的時間越來越短,在很大的程度上縮短了教師的學習時間,加大了工作的負擔。
2.多媒體的運用在某種程度上阻礙了學生思維的發揮。在借助到多媒體開展課程內容的講述中,教師需要充分的認識到學生思維模式的培養在此過程中所產生的積極作用。結合具體的調查和研究可以發現:部分的教師對于多媒體的認識還比較淺顯。在課堂上,僅是單純的依靠某張圖片便是認為結合了多媒體技術的優勢。這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同時還限制了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比如:在進行小學語文“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句詩的時候,如果教師僅僅是配了一張圖,便很難讓學生真正的理解到其中所想要的表達的內涵。在部分的學生思想中,更是淡出的認識廬山的景色只是這一張圖,從而嚴重的影響了學生思維的發揮。由此可見:現階段的多媒體運用中,還存在著限制學生思維的弊端。
3.課件內容的設計不夠科學。由于教師對于多媒體的認識不足,他們在進行多媒體內容和素材的搜索以及課件的制作過程中,單純的是依靠一些固定化的模板,從而導致了教學內容碎片化和混亂化問題的發生。具體來看,教師所選擇的模板過于的花哨,這嚴重的影響了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率。另外,還有一些在結合音樂素材講解課程內容知識的過程中,選擇的音樂時間較長,導致學生的注意力長期的集中在音樂中,既定的教學目標無法完成,從而嚴重的影響了教學的效率。
二.多媒體在農村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舉措
1.結合多媒體的優勢,進行情景的創設。在開展農村小學教學的活動中,教師如果能夠有效的借助到多媒體技術的優勢,進行課堂情景的有效創造,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樂于學習、主動學習的過程中,激發自身的主動性,從而更好的提升學習的效果。在進行情景創設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進行綜合性的考慮。激發學生對學科的學習興趣,更好的彰顯出多媒體技術在農村小學教學工作中所產生的積極作用。在傳統的教學活動中,多是采取教師講解,學生聆聽的方式。在整個課堂上,教師居于主體地位,通過對學生的知識灌輸,來達到教學的目的。很明顯的可以發現:這種教學模式存在著明顯的教學效率低下的問題,從而嚴重的影響了教學的進度和質量的提升。近年來,許多的專家、學者都明確的提出了:結合良好的課堂氛圍,能夠有效的提升課堂上的教學效果。在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中,增強師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從而打造出和諧的師生關系。比如:在進行小學語文的教育工作中,便可以結合多媒體技術的優勢,有效的提升教學的質量。
(1)課前進行恰當的導入。“萬事開頭難,只要肯登攀”這句話強調的就是開始的重要性,如果教師能夠在情景化模式的開始就打好基礎,讓學生在一開始就產生強烈的興趣,那么對于教師在課上的講授一定的是非常有益的。在小學語文教育中,對于古詩詞的理解就是學生心中的難點。那么,基于這種理論,教師可以在課前用相關的詩人進行引入,從而導出該篇文章詩人的相關經歷與著作。盡管這與以往的教學方法雷同,先是講作家的生平簡歷,但用不一樣的作家作為導入,能使學生產生不一樣的新鮮感。例如:在學習二年級上冊蘇軾的《贈劉景文》時,學生對于當時的情景和所處年代一定是缺乏了解的,因為此時的學生剛剛接觸古詩詞,對于詩人的了解較少。這個時候教師可以在利用課件的方式,在課前先講解一下蘇軾的人物事跡,讓學生真正的進入到當時的年代,了解當時的狀況。這些方法可以增加學生對于古詩詞的了解,增強學生對課本內容的印象,方便學生的記憶。
(2)課上進行相關視頻的放映。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學習缺乏強烈的激情與興趣,僅僅是在課前的導入還是遠遠不夠的,在課上同樣需要教師進行不一樣的講授,播放相關的視頻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這不僅能夠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還能夠有效的促進教學結合,增強學生對于知識的思考。例如:在學習一年級的詩詞《詠鵝》時,教師可以在課前播放一段相關的音樂,讓學生真實地感受到當時寬松活躍的氛圍。在課上時,教師可以播放王迅在《經典詠流傳》節目中的視頻。這時,便可以讓學生了解到,原來,古詩詞不僅僅是古人就在書本上的內容,在當代也有不同的展現形式。使學生產生了不一樣的上課體驗,也就能夠加強學生對于知識的印象。
(3)課下合理的布置作業,鞏固提高。盡管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夠濃厚,但是必要的作業還是要有的。在課上學生所學習到的內容畢竟還是有限的,一些其他的知識還需要學生在課下根據自己的狀況去拓展,教師的作業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這時,就需要教師合理的布置作業,鞏固提高學生上課所掌握的內容。例如:在學習五年級的文章《慈母情深》這篇文章時,教師用一節課的內容是肯定講不完的,剩下的內容就需要在課下先預習,要求學生在根據課上已知內容的狀況下了解剩下文章內容,能夠基本了解文章內容和作者的中心思想。同時,還需要學生將上節課的重點字詞鞏固記憶。
2.提升教學課件設計的合理性。在結合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的考慮到課件設計和教學設計的合理性、科學性對其所產生的影響。并綜合多方面的因素進行充分的考慮,進一步的發揮出多媒體在農村小學教育中所產生的積極作用。從語文的學科特點來看,其具備了明顯的綜合性、繼承性和嚴謹性的特點,尤其表現在語言的運用和寫作方面。現階段所通行的各種教材,都是相關的教育工作者在進行了嚴格的篩查之后所留下來的優秀的作品。其中所選取的各個篇目的文章,更是凸顯了學科的規律性、實用性的特點。相應的,這種學科之間的聯系也相對較為密切。在進行多媒體課件選擇和制作的過程中,語文教師需要從學科的特點進行充分的考慮,并結合自身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的需求進一步的提升課件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在其中,還需要充分的考慮到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所占據的比例。有效的結合一些聲音、動畫和藝術性的文字,進一步彰顯出多媒體教學在課堂上的魅力。
3.借助多媒體的優勢,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情節。在結合多媒體教學的工作中,如果教師能夠對學生加強引導和教育,能夠讓學生更好的李青課本知識的內容,從而形成一個相對較為完整的知識體系。比如: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的活動中,如果教師能夠借助多媒體課件的優勢,幫助學生理清課文的脈絡,能夠有效的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并且創造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在進行《巨人的花園》這篇文章的講解活動中,教師便可以將巨人和孩子們的對話進行展示。同時,可以采取抽查朗誦或者情景扮演的方式,創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課堂上的互動來。結合一些背景音樂或者圖片,讓學生能夠對文章的內容有著更為深刻的理解。或者對于對話的文字進行立體化的展示,更改文字的顏色、設置一定的特效,都是很好的方式。當學生能夠對文章的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師在開展相關的教學工作,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了解文章的內容,從而有效的提升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張圣啟.多媒體技術在農村小學教學中的應用[J].新智慧,2020(10):24.
[2]武開銀.談多媒體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9(06):130-131.
[3]袁海靜.多媒體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上),2018(12):147.
此文為白銀市“十三五”規劃課題《多媒體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與研究》(BY【2020】G041號)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新添堡回族鄉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