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艾莉
內容摘要:在素質教育視域下,閱讀在小學教育體系中的作用愈發凸顯。對小學生培養優秀的閱讀能力,不僅可以提升語文學科的素養,而且閱讀能力能夠加強和深化學生的理解能力,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對于其他學科的學習也具有非常明顯的促進作用。表現在小學語文學科中,則可以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素材,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基于此,本文重點針對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外閱讀的有效指導方法進行了詳細的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 課外閱讀 指導方法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外閱讀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內容。有效指導學生的課外閱讀方法,不僅可以拓寬學生的閱讀量,還可以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寫作能力以及表達能力。但是,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很多小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并不多,對于課外閱讀的興趣也不高。在這種情況下,必須要進一步分析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并針對性的提出有效措施強化學生的課外閱讀指導。
一.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外閱讀的重要性
(一)激發學生的語文知識學習興趣
在核心素養視域下,學生對課外知識的涉獵可以豐富自身的知識,在課堂學習中能夠與教師教授的知識進行聯系,以點到面,改善課堂教學的單一性和枯燥性,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興趣。首先,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教師只是單純的進行教材書本中知識點的講授,教學內容相對單一、枯燥,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沒有被激發出來。雖然學生也可以強迫自己集中注意力聽教師講課,但是依然無法真正的融入到課堂教學中。而課外閱讀,則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為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提升提供保證。例如,針對《母雞》的教學,教師就可以圍繞學生的興趣點推薦給學生合適的閱讀材料,從而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讓學生體會母愛的偉大。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選擇推薦給學生的課外閱讀材料時,需要注意所選的閱讀材料應當與母愛密切聯系。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通過課外閱讀來對母雞的母愛產生學習興趣。
(二)提升學生的語文知識理解能力
在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語文教材課本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由專業教師精心挑選出來的。這些文章的學習在豐富學生知識面、提升學生綜合能力,培養學生情感方面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但是,在實際的教學實踐當中,少數小學生受到生理年齡的限制,理解起來存在一定的難度。教師需要將文章安排到某一特定背景下,才能夠讓學生完全理解文章中的主題大意。例如,針對《晏子使楚》的教學,其主要內容說的是齊國大夫出使楚國,卻遭到楚王的三次侮辱,而晏子每一次都用自己的智慧進行了回擊,維護了自己和齊國的尊嚴。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如果學生不了解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背景,那么將很難理解晏子作為使者的使命感。在這種情況下,為了幫助學生進行理解,教師就可以先讓學生閱讀一些與之相關的課外閱讀材料,讓學生先提前了解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背景,為課文內容的深度理解打好基礎。而且,這樣的教學方式,還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理解學習能力,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三)幫助學生積累大量的寫作素材
寫作也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內容。要想保證寫作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擁有一定的文學素材積累是關鍵。在這種情況下,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發現和挖掘生活中的素材,還要讓學生通過高質量的課外閱讀來增加自身的素材積累量,并通過這些素材激發學生的寫作需求。例如,如果教師要讓學生圍繞“最喜歡的景物”進行寫作練習,教師就可以先推薦給學生一些與之相關的課外閱讀材料,讓學生提前進行閱讀,并一邊閱讀一邊摘抄與景物描寫有關的詞匯和句子。之后,再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的積累完成作文練習。例如,針對《絲綢之路》的教學,在學生了解了絲綢之路的相關知識點之后,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業余時間進行課外閱讀,了解更多關于張騫、西域、絲綢之路的知識。然后,再引導學生圍繞“絲綢文明”展開寫作,訓練學生的作文能力。
二.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外閱讀的有效指導方法
(一)創新教學方法和教學思路
在核心素養視域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想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有效指導,教學方法的創新以及教學思路的優化是關鍵。目前,小學語文教師并沒有形成固定的課外閱讀指導方法,只是結合學生的生理年齡特點以及所在年級來選擇教學方法,確定教學內容,其教學重點在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需要注意的是,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摒棄傳統的教學思路,強調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例如,針對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課外閱讀指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課外閱讀,讓學生自由分組,并結合自身的興趣愛好自主選定課外閱讀題材。
例如,針對《伯牙絕弦》的教學,講述的是琴師伯牙和樵夫鐘子期的友情故事,表達了作者知音難覓,曲高和寡的情感。在教學實踐當中,教師就可以先讓學生通過自主閱讀的方式體會其中的情感,然后再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相關課外閱讀材料的搜集、整理以及分析,然后再將自己小組搜集的內容在講臺前展示出來。這樣一來,學生就會積極參與到教師設計的教學活動當中,并產生強烈的閱讀欲望。另外,在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時候,如果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或者阻礙,教師要給予積極的幫助和鼓勵,通過引導式的方法來提升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讓學生了解到課外閱讀材料中的練習題并沒有千篇一律的標準答案。
(二)培養學生的閱讀意識和閱讀習慣
在核心素養視域下,需要培養學生的閱讀意識,并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首先,教師要先激發出學生的閱讀興趣,開闊學生的閱讀視野,讓學生在充分體會到閱讀好處的基礎上,自覺主動的進行持續性課外閱讀。其次,教師要對學生當前所處的年齡階段和心理狀態進行仔細的分析,并以此為基礎為學生推薦相應的課外閱讀書籍。最后,教師在對學生布置課外閱讀任務的時候,要先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然后再通過溝通的方式了解學生閱讀后的感悟,并在班級內向學生分享自己感興趣的書籍,引導學生也分享出自己感興趣的書籍。這樣一來,就可以達到課外閱讀指導的目的,又可以讓學生意識到課外閱讀的趣味性和重要性,進而自覺主動的養成正確的閱讀習慣。
三.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外閱讀教學策略
(一)注重情景教學法的應用
在核心素養視域下,興趣是學生的第一任教師。只有讓學生對課外閱讀材料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夠提升學生的課外閱讀效率,并通過有效的課外閱讀來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而在培養學生閱讀興趣方面,情景教學法的應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特定情景的創設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如果教師想要加深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并激發出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就可以組織開展一場“文化百花園”的文化活動。首先,教師可以提前搜集與傳統文化有關的紀錄片、圖片等資料,并通過多媒體教學方式展示在學生面前。其次,教師可以提前準備好傳統剪紙、傳統年畫等作品,擺在學生面前,并結合《年畫》這一課來進行年畫的來源與發展。通過這兩步走,學生的學習興趣已經被充分的激發了出來,就會自覺主動的融入到文章閱讀環節當中。最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在這樣特定的氛圍中進行教材課本內容的閱讀,進行課外閱讀材料的閱讀,通過閱讀來了解更多與傳統文化有關的內容和知識。
(二)合理使用主題閱讀法
在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語文教材劃分了若干個單元,每一個單元的所有文章都包含著一個相同的主題,例如熱愛自然主題,熱愛祖國主題等。但是,僅憑幾篇文章,很難讓學生對某一主題有一個深刻的理解,故此,教師可以通過主題閱讀法的合理利用來擴大學生的閱讀量,加深學生對主題的理解與認識。
例如,針對“熱愛生命”這一主題,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課本安排了4篇文章,希望可以以此為基礎培養學生對生命的熱愛之情。在教學實踐當中,教師為了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生命的理解,可以推薦學生閱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輪椅上的夢》《雷鋒的故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優秀書目。這樣一來,讓學生在短時間內對這一主題下的材料進行大量閱讀,就可以有效加深學生對這一主題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質量。
(三)組織開展讀書交流會
在核心素養視域下,之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課外閱讀,是為了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幫助學生塑造高尚品格。對此,要想有效提升課外閱讀教學質量,教師需要組織開展針對性的讀書交流會,通過閱讀探討的方式來加深學生的閱讀感悟。首先,讀書交流會的組織開展,需要先讓學生進行一段時間的閱讀。只有具有一定的閱讀積累,才能夠與教師或者學生分享自己的閱讀感悟和閱讀經驗。其次,在讀書交流會中,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將自己閱讀過的有趣的優秀讀物分享出來,通過知識分享來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督促學生的閱讀進度,激發學生的主動閱讀意識。最后,教師還要在班級內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交流氛圍,讓學生在班級內就閱讀內容展開深入的交流和溝通,做到取長補短。
綜上所述,提升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質量,對于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有著積極的影響。所以,教師需要注重情景教學法和主題閱讀法的應用,注重讀書交流會的組織與開展,并通過創新自身的教學方法,優化自身的教學思路,加強學生閱讀意識的培養,幫助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等方式來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有效的指導。
(作者單位:甘肅省定西市岷縣西江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