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改推動了小學教育的改革步伐,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的內容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采用了圖文結合的方式編寫教材,更加迎合兒童心理。在采用新教材和對新課程的進行設計時,教師應當及時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采用創新的故事教學法,以學生為本,有效提升道德與法治教育的效率和效果。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故事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G621?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29-0037-02
Analysis on the Application of Story Teaching Method in Moral and Rule of Law Classroom in Primary School
(Wutang Central Primary School, Hanjiang District, Putian City, Fujian Province, China) FU Jiaona
【Abstract】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has promoted the pace of primary education reform, and the content of primary school ethics and rule of law textbooks has also undergone earth-shaking changes. The textbooks are compiled in a way of combining pictures and texts to better cater to children's psychology. When adopting new teaching materials and designing new courses, teachers should promptly change their own teaching concepts and teaching methods, adopt innovative story teaching methods, put students first,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of moral and legal education.
【Keywords】Primary school;Morality and the rule of law;Story teaching
小學階段的道德與法治教育應當更加考慮以兒童為主,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包含傳統文化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在教材中通常會包含大量的故事和插圖,利用故事和圖畫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既符合了小學階段兒童的心理發展特征,也能夠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效率,教師應當合理應用教材,采用故事教學法,將知識傳授給小學生。
一、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的重要意義
作為現代社會的核心理念,法治的教育要通過一定的教育手段普及法治意識。我國在2016年出臺了青少年法制教育大綱,針對中小學法治教育進行了獨立章節的表述,重點在于法治教育的實施方法。為符合青少年身心發展的規律,采用教育的方式來提升青少年法治意識能夠獲得較高的教育效果。采用合理科學的教育方法結合小學生的成長規律來對小學生進行法治教育不僅能夠有效促進法治教育的落實,還能夠協助國家早日實現法治國家的整體建設目標。通過道德與法治教育讓小學生從小就樹立起正確的法治觀念,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懂得面對問題時尋求法律幫助,以及自覺遵守法律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培養小學生成為新時代社會主義的合格公民。
二、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現狀
現階段我國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以填鴨的方式來讓學生死記硬背知識點,學生只能做到記住而無法做到理解,對教師的提問學生能夠進行標準答案的回答,但不理解答案中的真正含義。小學生因其年齡特點較為活潑好動,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更加注重班級紀律和學科成績,很少有學生會在課堂與教師互動,這樣不但不利于建設高效課堂,更無法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小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教育應當結合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培養,這樣才能夠有效提升道德教育的整體水平、完善教育體系,才能夠促進小學生的教育與實踐結合。我國目前的教育體系尚不完整,尤其是針對一些需要進行實踐的課程,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往往只專注于教授理論知識,小學生對社會并沒有豐富的經驗,無法通過課本來進行較為全面的理解和學習。小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教育課程必須要根據實際情況并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征來對課程內容和教育方法進行調整,確保小學生能夠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在一起,不斷地提升道德與法治的教育水平。
三、故事教學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應用
(一)貼近生活
在小學的道德與法治課程上,教師應當結合現實生活來進行實際教學,將所學知識應用在實際生活中會遇到的問題上,讓學生根據問題進行獨立思考,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只需要在關鍵時刻進行正確的引導。如,可以采用情景模擬的教學方法讓小學生進行分組學習,將教學內容進行生活化融入教學活動中。在課程教學方面將生活技巧以及生活哲理等潛移默化地融入道德與法治的教育中。小學生通過情景模擬講故事的方法來快速理解課本中的知識內容,接受教師所傳達的信息,提升個人行為規范的同時也能改正曾經錯誤的思想,進而形成端正良好的生活態度。教師也可以將教學活動延伸到課外,通過生活實踐等教學模式來組織學生積極參加課外教學活動,讓小學生能夠通過教學活動來掌握更多的生活技能,提升小學生對社會的認知能力。也可以由學生來講述日常生活中的瑣事,如生病發燒的時候去看醫生,爸爸因為女兒扎針而心疼不已的事。學生通過講述自己親身經歷的故事同時表達出自身的內心感受,能夠更加深入地對生活哲理進行理解,也能夠從這些小故事當中充分地感受到父母的關愛,進而生成孝順父母的思想。教師要結合課本充分挖掘生活中的小故事,利用小故事來講知識,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養成好習慣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育中教師可以通過小故事來與學生進行知識點的分享,如講解早睡早起這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小明寫完作業就打游戲到很晚才睡覺造成第二天上課時總打瞌睡無法認真聽講,最后導致班級成績倒數第一的故事,讓小學生知道熬夜的壞處。講故事教學時除了反面例子以外也要增加正面例子來對反例進行示范,如另一個學生小玲每天8點前準時上床睡覺,早上6點鐘就起床,精神飽滿地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聽講,因此學習成績十分優秀。通過這樣的小故事對兩個小朋友的生活習慣進行對比,能夠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早睡早起的好處和重要性,在學習和生活當中就能自然而然地對自己的行為習慣進行糾正,這樣不僅能夠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還能夠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也可以結合小學生最喜歡的卡通角色和故事書中情節,由學生組成小組來自己完成活動課題。游戲和故事對小學生而言極具吸引力,學生通過這樣的方式不但可以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也能夠培養良好的表達能力。
(三)遠離危險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采用故事教學法時需要結合教材中的精美插畫,插畫與文字相結合能夠讓學生在聽故事的同時展開聯想。一方面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另一方面也讓學生學習到道德與法治的知識。如在學習別傷著自己這一課時,教師應當設定好提升學生的安全意識的學習目標,讓學生充分地了解到家中的危險物品有哪些,在生活中遠離危險物品,培養學生養成珍愛生命的思想。教師通過講述小洪與姐姐留守在家時發現熱水壺燒開熱水的故事來引出問題,小洪要去拔電源時姐姐為什么阻止了她?因為燒開的水很危險,小洪個子不夠高,如果不小心打翻了熱水就會非常危險。個子比小洪高的姐姐拔掉了電源并且將熱水壺放在了更加安全的地方。教師講完故事后可以向學生提問,如果他們遇到了這樣的情況,該如何處理。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進行自由討論,并且從中認識到道德與法治知識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結語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源于生活也應用于生活。通過故事教學法可以讓小學生懂得如何運用道德與法治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進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促進小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于淑芹.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生活化”[J].兒童大世界,2019(07).
[2]劉蓉蓉.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回歸生活實踐研究[J].課外語文,2020(07).
作者簡介:傅嬌娜(1982.04-),女,漢族,福建莆田人,本科,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道德與法治》教學研究。
(責任編輯? 王小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