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靜
【摘? 要】初中科學課程,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對學生科學思維、嚴謹學習態度的培養具有促進作用。本文以“互聯網+”視角下的初中科學教學為研究對象,對“互聯網+”與教育融合的優勢進行闡述。針對科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幾點建議,希望能夠給初中教育事業發展提供些許幫助。
【關鍵詞】互聯網+;初中;科學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29-0130-03
About Junior High School Science Teaching Practi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et +"
(Hangzhou Changhe High School,Zhejiang Province,China) HE Jing
【Abstract】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cience curriculum is a very practical subject, which promotes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scientific thinking and rigorous learning attitude. This article takes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cience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et +"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elaborates on the advantages of the integration of "Internet +" and education.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in science teaching,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hoping to provide some help to the development of junior high school education.
【Keywords】? Internet+; Junior high school; Science teaching; Practice
在“互聯網+”背景下,教育工作發生了巨大的轉變。科學教育中,要加強對教學模式、教育理念、教學方法等內容的創新,構建良好的教育環境,使學生在學習中收獲更多的快樂與成就感,以此實現科學教育的目的。本文就對初中科學教學進行分析。
一、“互聯網+”與教育融合的優勢
互聯網+,是以信息技術為依托,多種資源整合的一種現代化資源。“互聯網+”與教育結合,不僅能實現教育資源的創新優化,還可以提升教育工作質量,促使教育改革發展。通過對兩者結合進行研究,主要發現了以下優勢。
(一)促使教育公平發展
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進步,我國更注重城鄉教育的共同發展進步。由于地區經濟方面的問題,造成城鄉教育水平差距大,無法滿足人群的教育需求。通過“互聯網+”在教育中的運用,可以解決當前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使城鄉教育資源趨于平等狀態,提升各個地區的教育水平。互聯網技術具有成本低、資源豐富的特點,在教育工作中有效運用,能夠為學生呈現出更加豐富的教育資源,使學生能夠學習更豐富的資源,以此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促使教育事業全面發展。
(二)推動教育改革創新
教育是國家發展的核心,也是提升國家綜合競爭力的關鍵。在教育工作中,引入“互聯網+”技術,促使教育改革創新,豐富教育內容,使學生了解更多文化知識,并利用此提升自身的能力與品質,為社會發展做出貢獻。傳統教育中,很多人都認為學生學習成績是最重要的,忽視學生能力與素質的培養,造成創新人才缺乏。通過科學技術與教育的結合,轉變教育理念,更能夠促使學生全面發展,推動教育改革的同時,為我國綜合實力發展提供更多的支持。
(三)促使數字化教育發展
“互聯網+”與教育的融合,能夠推動數字化教育發展,為人才培養、現代化教育發展提供更多的動力。隨著時代發展,科學技術不僅被運用在金融、航天等領域,也在教育領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學習文化知識,教師可以通過不同形式進行教育工作,創新教學形式的同時,促使教育深度增加,為學生教育事業穩定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初中科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觀念比較落后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提倡全面發展、科學素養教育,旨在通過文化知識的教育,使學生形成適應社會發展、終身學習的品質。通過對初中科學課程教學的分析,部分教師組織教學活動時,將注意力全部放在理論知識教育中,忽略了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科學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課程,包含生物、物理、化學、地理等方面的知識。在教學活動中,需要教師滲透各個方面的內容,讓學生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識,并在學習中學會運用,以此提升教育工作效率,促使學生綜合素質發展。實際教育中,忽視了學生素質與品德的引領,最終導致課堂教學效果不理想,無法實現科學學科教學的目標。
(二)教學方法單一
科學課教學中,大部分教師會采用注入式的方法組織教育工作,利用粉筆、黑板,為學生講解課本中的文化知識,學生學習過程比較被動,只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這一時期學生的心理、身體都處于成長的關鍵時期,若是一味地被動學習,會對自身成長產生消極影響,無法提升學生文化知識的學習效果。當前教育中,提倡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課本知識,注重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要求學生養成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但是,教育活動中,并沒有體現出現代教育的優勢,同時還對學生自身學習和發展產生了不良影響,直接阻礙了科學學科教育發展。
(三)教師綜合素質有待提升
隨著教育的改革發展,初中科學教材也在不斷地改版中,其中收錄了非常多的知識信息。這就需要教師運用自身專業的能力與素質,對知識進行講解和運用,使學生掌握科學知識的同時,還能運用掌握的知識解決問題。通過對科學課程教師教學活動的分析,發現部分教師的知識儲備量有限,無法為學生呈現更加豐富的科學知識,讓學生感受科學學科的奧秘。這一問題應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視,結合實際情況,優化自身教育能力與專業素質,拓寬知識面,更好地引導學生學習。
三、“互聯網+”背景下初中科學教學活動開展對策
在初中科學課程教學中,教師應加強對“互聯網+”的運用,借此提升自身專業能力,創新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為學生科學精神與嚴謹學習態度培養提供保障,推動教育改革發展。
(一)整合教育資源,豐富教學內容
初中科學課程中包含的內容非常豐富,充分體現出科學綜合性的特點。在課堂教學中,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了解科學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對教材內容進行創新,在課堂上為學生展示更多的學習資源,使學生意識到科學與生活息息相關,以此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多種教育資源的運用,在優化教學資源的同時,也為學生展示了更多的科學知識,無形中提升了教育工作水平,促使學生科學素養與能力得到顯著提升。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學習內容進行拓展,說出自己生活中存在的科學知識,以此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使學生產生更多的學習動力。
例如,講解“環境對生物行為的影響”內容時,教師需要在課前對教材進行仔細分析,了解該單元重點內容,并據此選擇適合素材進行教育工作。這一內容主要是對動物行為的描述,表達環境會對生物行為產生哪些影響。為了使教學活動變得更加直觀,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收集生活中常見的動物行為,如大雁南飛、黑熊冬眠、向日葵向陽生長、森林中的樹木朝陽的一面生長茂盛等,并將此轉換成動畫視頻,將此以動態視頻的方式展示給學生,讓學生了解什么是生物行為,思考環境對生物行為的影響。課堂播放視頻后,可以向學生提問:“同學們,除了視頻中播放的自然現象外,你們還知道哪些生物現象?”學生1:“長頸鹿長長的脖子是在自然環境影響下形成的。”學生2:“螞蟻搬家。”教師:“那你們知道這些動物行為是怎么形成的嗎?”學生紛紛搖頭。這時教師可以引出“環境對生物行為的影響”,讓學生在學習中意識到環境對生物行為的影響,使學生形成自然觀。通過互聯網技術的運用,使教材內容直觀化、具體化,讓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了解到環境對生物發展的影響,形成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生態發展意識,以此提升教育工作質量,促使學生科學意識的形成。
(二)創新教學理念,注重學生綜合素質培養
教育理念創新,是現代教育發展的需求,也是實現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在科學課程教育工作中,要注重教育理念的改革優化,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原則,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利用“互聯網+”技術與教材內容結合的方式,傳授課本知識,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思維品質得到發展,以此推動教育工作改革發展。當教師教育觀念發生變化后,教師對新課程教育理念的認識也會更加深刻,更能夠在課堂教學中滿足素質教育要求,實現學生能力與素質發展。
例如,講解“電的安全使用”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電子白板進行課堂教學工作,利用電子白板的編輯、保存功能進行動態教育,讓學生參與課堂活動中,展示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升教育工作效果。首先,教師將電的危害以電子白板視頻的方式展示在黑板上,讓學生對此有初步的認識。基礎知識教學后,向學生提問:“同學們,最近幾年在新聞報道上我們也看到過一些關于觸電的信息,你們知道如何在用電的過程中保護自己的人身安全嗎?”學生1:“我覺得家庭用電的過程中,一定要使用符合國家標準的電器,避免因為電壓過大,造成安全問題。”學生2:“我覺得無論是家庭用電還是國家用電,都應該遵守安全用電的規則,了解一般情況下的安全電流與電壓,避免安全事故的出現。”當學生表達后,教師可以利用電子白板展示安全用電的方法,并引導學生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在電子白板上進行補充,讓學生寫出自己的經驗與想法,以此完善課本知識。通過學生主動參與,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在該知識學習中學會安全用電,提升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
(三)優化教學方法,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
“互聯網+”背景下,衍生出越來越多的現代化教學手段,為教育事業發展提供了支持。課堂教學中,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將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充分融合,為學生創建多種不同形式的學習途徑,能使學生在課程知識學習過程中科學能力與學習能力得到提升。初中生處于時代的最前沿,是最先接觸新技術、新信息的一群人。線上教學方法的運用符合學生對新技術、新信息的需求,能夠為學生學好科學知識打下基礎。在科學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的方式開展教育工作,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使學生在課本知識學習中學習能力與科學素質得到提升。混合式教學方法的應用,能夠實現教育形式的創新,使學生擁有更多的學習途徑,促使學生科學能力與素質的快速提升。
(四)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提高科學教學質量
教師的專業能力是推動教育工作改革發展的動力之一。初中科學教育工作中,要注重教師教學水平的提升,加強對“互聯網+”的運用,創新提升教師專業能力的途徑,為教師職業發展與能力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第一,利用互聯網,進行自主學習。在教育工作中,要加強對互聯網技術的運用,通過網絡拓寬自身知識面,開闊視野,為課堂教學活動開展提供更多的素材,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第二,加強教學方法、教學理念的創新。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就是組織、實施教育行為,讓學生在自身的指導下滲透文化知識,掌握各種經驗方法。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收集各種教學經驗與心得,并落實在教育工作中,積累教學經驗與方法,以此提升教學質量。第三,加強對教師實踐運用能力的培養,提高教育工作水平。實踐是科學課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具有重要作用。日常工作中,要加強對自身實踐能力培養的重視,利用互聯網收集各種類型實驗操作方法,并結合學情創新實驗活動,豐富自身教學經驗,以此提升教育工作質量。
(五)運用微課資源,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微課是一門教學效果非常理想的課程,該學科的運用,能夠促進學生實現課前、課中、課后自主學習,為學生學習能力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礎。初中學生的家中一般都有智能手機,為學生微課學習提供了便利。運用微課進行教育工作時,教師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綜合分析,了解教育的重點與難點內容,并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態,設計微課視頻,明確教育的重點,將此通過微信分享給學生,并要求學生在課前自主學習,探究教材內容,完成基礎知識的學習。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科學課堂教學中,“互聯網+”的運用,能夠提升學生科學課程學習效果,使學生掌握更多學習方法,提升課本知識教學效果。在科學課堂教學活動中,要加強“互聯網+”技術的運用,創新教學手段、更新教育理念,為學生學好科學知識打下基礎,提升教育工作質量,促使學生能力發展。
參考文獻:
[1]夏昕. "互聯網+"視角下初中科學教學實踐初探[J].教育研究,2020(04).
[2]孔凱.基于互聯網初中科學教學模式的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7.
[3]張龍峰. 以學生為主體的初中科學實驗教學實踐探索[J].讀寫算,2019(34).
[4]吳云玲.新課改下初中科學有效性教學實踐[J]. 科普童話,2015(06).
(責任編輯? 王小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