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樂艷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發展,國家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尤其是對于小學數學的教學來說,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國家提出的教學要求已經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上提高自己的數學成績,而是更加注重學生能夠在校園環境中培養自己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學習積極性。所以作為教師應該清楚地認識到,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已經不再適應新課改下教學的要求以及學生的學習需求,而是應該在尊重學生的主體差異性的基礎上來轉變教學觀念,不但要以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出發點來創新和改進教學策略,還要積極探究小學數學趣味性教學的方法以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關鍵詞:小學數學;趣味性教學方法;多媒體激趣;創設數學游戲;設置趣味情境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佳動力,尤其是對于小學生來說,因為小學生一般都具有好奇心強但是注意力難以集中的特點,而數學作為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對認知能力較差的小學生來說無疑是一個難點,不僅容易導致學生失去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還容易引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反感心理。所以作為教師要清楚地意識到興趣對學生的重要性,進而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興趣愛好來創新和設計趣味性教學策略,讓學生在對數學感興趣的同時還能夠增加對數學知識的吸收能力,進而讓學生可以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對數學的學習中去,以達到提高學生數學興趣并幫助學生開發智力的目的。但是現如今的趣味性教學方法在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中實施得還不夠完善,因此教師可以通過以下方法和途徑來更好地開展趣味性教學。
一、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興趣
對于一節教學課程來說,課程教學的導入是整個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對于注意力容易不集中的小學生來說,教師要采取新穎有趣的教學方式來導入課程,進而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來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特別是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教師可以利用小學生都對新鮮事物感興趣的特點來采取多媒體導入課程的教學策略,進而把學生的注意力從課下的嬉笑打鬧中轉移過來。利用多媒體來進行數學教學,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把講課過程中的遇到的一些抽象的數學知識以更加直觀具象的方式展示在學生面前。
例如,在教授“認識圖形”時,我會先利用多媒體來為學生展示一些摩天大樓、火車、課桌、粉筆盒的圖片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在學生觀看的過程中向學生提出問題:“大家都知道這些是什么嗎?”,進而在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引入“長方形、圓形”等數學概念。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利于學生對抽象的數學概念的理解,進而讓學生可以更好地進入到之后的課堂學習中去。這種利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導入數學課程的方式,不僅可以拓展學生獲取數學知識的渠道,還可以把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以更加動態具象的方式展示在學生面前,從而達到化難為易,化靜為動的展示效果,不僅更易于學生的理解,還能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
二、結合數學知識,創設數學游戲
教師要想讓一整節數學課都充滿趣味,光靠多媒體導入課程的方式是遠遠不夠的,還應該在帶領學生探究新的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增加一些趣味的游戲環節,以讓學生的心思能夠一直在課堂上。通過設置數學游戲的方式不僅可以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地調動起來,還能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充滿激情和動力。尤其是對于正處于愛玩年紀的小學生來說,活潑好動是他們的天性,創設數學游戲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夠讓學生實現玩中學、在學中玩的愿望,還能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進而改善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畏懼心理,以讓學生在數學游戲中實現自己的數學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展,從而真正達到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教授“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時,我會通過為學生設置“剪紙游戲”的方式來讓學生更好的認識這些圖形。首先分發給學生一張平行四邊形的紙片,讓學生通過“剪一剪”的方式來學習平行四邊形與三角形之間的關系。然后把學生分成小組,讓學生在“剪紙”的過程中可以展開自由討論,在學生把平行四邊形剪成兩個三角形之后,我會繼續向學生提出問題:“大家知道剪成的這兩個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嗎?”,學生可以進一步明白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以及鈍角三角形之間的區別,這樣的數學游戲教學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在愉悅的游戲氛圍下樹立數學空間觀念,還能提升學生對數學圖形的興趣。
三、設置有趣情境,助力趣味教學
由于小學生的自制力差,很多學生會出現上課走神或者不聽教師講解的現象,所以針對小學生的這種學習現狀,教師要及時創新趣味教學方法,讓學生可以在新的教學模式下逐漸培養自己的自主學習意識。開展情境教學法就是一個行之有效的趣味教學方式,它不僅可以實現小學生的快樂學習還能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收獲更多的數學知識。
例如,在教授“分數的初步認識”時,我會通過為學生設置有趣的故事情境的方式來導入課程:“大家喜歡聽故事嗎?今天我就為大家來講一個有關喜羊羊的有趣的故事?!?,進而在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情況下開始為學生講故事:“今天是喜羊羊的生日,買了一個蛋糕,但是要來八只小羊,為了公平起見,喜羊羊便請來慢羊羊來分蛋糕,大家知道慢羊羊是怎樣分蛋糕的嗎?”,這樣創設故事情境的教學方式不僅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通過故事最后的設置懸念的方式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可以在之后的課堂學習中更好的做到認真聽講。緊接著我會拿出事先準備好的蛋糕教具,通過實踐操作的方式來讓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感受到“蛋糕是如何平均分配”的,并在學生了解之后,向學生提出問題:“請問大家知道把一個蛋糕分成8份,每個人可以分得幾個呢?”,讓學生把這個數字寫下來,并為學生加以明確這個“數”就是“分數”,不僅讓學生更加清晰地理解了“分數的概念”,還鍛煉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為之后的對學生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總之,數學在人類的生產和生活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所以教師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就要開始注重對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培養。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開展趣味性教學,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還能讓學生改變對數學的畏懼心理,進而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對數學的學習中去。所以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時,應該不斷的反思和創新教學方式,并組織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來激發學生參與熱情,進而在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教育理念的前提下,實現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呂福濤.小學數學趣味性教學策略分析[J].中華少年,20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