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祥林

【摘? ? 要】在小學階段創設問題情境既有助于學生產生探索興趣,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在研究問題的過程中更扎實地掌握知識,更透徹地理解知識,進而學會運用知識去解決問題。基于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全面研究教學內容,并根據不同內容創設出不同的問題情境。筆者在研究小學數學特點以及問題教學情境創設效果的基礎上提出幾點創設問題情境的策略,以期為小學數學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問題情境;教學內容;小學數學
中圖分類號:G623.5?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30-0046-02
The Creation of Problem Situation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Huocheng Central Primary School, Shandan County, Zhangye City, Gansu Province, China) ZHAO Xianglin
【Abstract】Creating problem situations at the primary level will not only help students generate interest in exploration, but also enable students to grasp knowledge more firmly and understand knowledge more thoroughly in the process of researching problems, and then learn to use knowledge to solve problems. Based on this,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ers need to comprehensively study the teaching content during the teaching process, and create different problem situations based on different content. On the basis of study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and the effect of creating problem teaching situation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everal strategies for creating problem situation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ers.
【Keywords】Problem situation; Teaching content;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數學是一門注重學生思維發展、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學科,因而在小學開展數學科目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對問題的解決情況。在小學階段積極創設問題情境的效果直接影響著學生解決問題與思考問題的能力,為此教師更需要注重數學課堂中所創設問題情景的有效性。
一、以多媒體為依托創設問題情境
多媒體教學設備由于具有便捷性與內容豐富性的特點,在小學教學中得到了良好的應用,因而大部分小學也積極引入了多媒體設備。為了更好地創設問題情境,小學數學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來為學生呈現出與問題有關的內容,一方面小學數學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對于本節知識了解的程度來為學生提供相應的案例與素材,并借此提出相應的問題,通過創設出相關的問題情境,使小學生可以在課堂導入環節中對本節課所講授的內容更感興趣,讓學生在課堂中的專注程度得到提升。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來為學生呈現出一些他們不了解的內容,讓學生基于本節課教學內容以及學生對于知識的學習情況分析“為何是這樣的”,借此讓學生再次鞏固本節課所學習到的知識點,并讓學生理解學習知識的目的是去解決問題,促使學生可以在以多媒體為依托的狀態下更好地解決教師所提出的問題。
例如,小學數學教師給學生講解“三角形的性質”一課時,為了讓學生對三角形能有初步的理解,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呈現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場景,讓學生思考為什么有些設備以三角形為基礎結構。在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創設出問題情境后,小學生會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思考,此時小學生思維能力與表達能力都會得到提升,在積極研究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后,小學生會對本節課所講授的三角形更感興趣,進而能提高在課堂中的注意力,保證學生能扎實掌握三角形的知識。
二、以生活片段為素材創設問題情境
數學本身就是一門來源于生活的學科,同時數學也是為生活所服務的學科,為了使小學數學教學課堂更加活躍、更加生動有趣,小學數學教師就必須從生活入手,通過捕捉生活現象為學生創設出以生活片段為素材的問題情境,才能使學生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對問題進行研究與學習,進而使學生認識到學習與生活之間的聯系,提高學生對于學習數學知識的重視程度。為了更好地以生活片段為素材,做好問題情境創設工作,小學數學教師就需要積極與學生溝通,通過了解學生的課余生活來了解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會接觸到哪些數學問題,以保證自己在后期講解相關數學知識時,能更快速地調取生活片段以及相關的素材,使問題情境與學生之間有著更為緊密的關系。
例如,在為小學生講解“混合運算”一課時,為了讓學生能意識到混合運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提供生活化片段,通過引導學生觀看去超市買東西的片段,來使小學生提高對混合運算知識內容的重視,并以生活片段為素材為學生創設出一個更為真實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可以思考自己在這一情景時應該如何進行計算,此時學生會掌握到在進行混合計算時應先算乘除再算加減,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掌握混合運算規律與技巧,提高學生計算準確性。
三、借助教學實物創設直觀性問題情境
喜歡動手操作是每一位小學生的特點,為了讓小學生能在數學課堂中更積極地去進行思考,小學數學教師就需要為學生提供動手去操作的機會,基于此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借助教學實物來為學生創設出直觀性的問題情境,借此讓學生可以在自己成為課堂主體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能力來去解決問題,讓小學生在數學課堂中證明自己也能更好地運用數學知識,強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這就要求小學數學教師要做好實物的提供工作,在提供實物時,小學數學教師必須保證實物的有效性與安全性,有效性就是指該實物與本節課教學內容之間必須存在密切的聯系,只有如此學生才能更好地運用實物來去探究本節課的知識,而安全性就是指教師所提供的實物不會傷害到學生,來保證學生的安全。
例如,小學數學教師在為學生講解“面積”一課后,為了讓學生能計算出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面積,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提供教學實物,通過為班級中的學生提供一張長寬為整數的長方形白紙與一張邊為整數的正方形白紙,進而讓學生可以通過這一教學實物思考本節課所學習的內容,并利用手中所擁有的工具來計算出這一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面積。教師通過為學生提供實際物體,學生不僅會具有更真實的感受,同時動手操作能力也會得到提升。日后小學生會更加適應問題情境的教學模式,也會更積極地參與其中,保證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四、在小組合作討論環節創設問題情境
由于單個的小學生數學能力有限,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經常會進行小組合作探討環節,通過讓學生進行合作探討,使小學生可以各抒己見,更好地復習課堂中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小學數學教師就可以利用這一教學環節來創設出問題情境,通過在小組合作討論環節中創設出游戲問題情境,使小學生可以在以游戲為支持的背景下去探究問題。但是小學數學教師在學生進行合作討論時,也需要積極引導學生思考該問題的研究方向,借此來讓學生對于問題的探究有一個更為明確的思路。為了讓學生感受到小學數學課堂的趣味性,小學數學教師在引導小學生進行合作探討時,也可以讓學生基于本節課教學內容提出思考問題,并進行組間的交換,讓小學生可以更好地聯系所學內容創設出問題,此時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更高。
例如,小學數學教師在為學生講解完“折線統計圖”一課后,可以為學生提供出一張折線統計圖,并讓學生以4~6人為一小組的方式對這一折線統計圖所能呈現出的內容進行探究。教師通過在小組合作討論環節中創設出問題情境,可以引導學生先確定從折現統計圖的哪一項內容上進行分析,進而使小學生可以在問題導向與教師引導下對折線統計圖有透徹的分析與理解。此時,不僅會讓小學生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在合作探究中形成團隊精神,同時也可以讓小學生掌握折線統計圖課程內容。
五、結語
總而言之,要想使小學數學教學中所創設的問題情境更加有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需要以多媒體、生活片段、教學實物等多項內容為依托,創設出更加真實直觀的問題情境,讓小學生可以在積極參與合作探討的基礎上,對問題進行有效研究。
參考文獻:
[1]林麗錦.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策略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6(09).
[2]林建欣.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策略探究[J].科技資訊,2020(22).
[3]于丹.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策略研究[J].讀寫算,2020(21).
[4]張秀花.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問題情境的創設[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12).
(責編? 張?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