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萍
摘要:鄉村振興戰略使農業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對農業產業做出了進一步的優化,為農業新技術的應用提供了有力的條件。在現階段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經濟在發展的過程中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基于此,文章通過對鄉村振興戰略與農村經濟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對出現的問題提出解決措施,為農業經濟發展提供保障。
關鍵詞:鄉村振興;農業經濟;存在問題;發展策略
引言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是實現我國農業向現代農業強國轉型的關鍵。近年來,我國農村經濟發展出現了一些新的趨勢和變化,通過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可以從制度和政策兩個方面保障農業農村的發展和現代化。因此,要充分發揮鄉村振興戰略的主導作用,從資金、人才、產業、農業可持續創新和農村經濟發展等方面研究區域資源效率和發展現狀,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進程。
1鄉村振興戰略是農村經濟發展總抓手
進入新時期后,隨著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農村經濟出現了不平衡、不充分發展問題,并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塊短板。在這背景下,黨中央適時提出鄉村振興戰略順應歷史要求。鄉村振興戰略既將過去三農工作的政策、經驗等繼承下來,又將一系列新的要求、原則等提了出來。鄉村振興戰略既從理論又從實踐上指導著農業農村經濟走什么路,怎么走,推動農業農村實現現代化建設,加快推進現代強國步伐。在發展農業農村經濟時,需深入把握三農問題產生的根源,進而統籌謀劃與布局各種生產要素。鄉村振興依據新的發展理念,從宏觀角度進行了整體設計,要求對各領域工作統籌推進,為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了科學的指導[1]。
2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為農業經濟發展提供機遇
2.1促進農業生產機械化發展
農業生產機械化和現代化的發展速度離不開鄉村振興戰略的推動,農村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也離不開鄉村振興的持續推進。在具體工作過程中,為了提高農民農業生產水平,需不斷更新農業設備,使農業生產結構得到有效調整,從而為農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建立完善的發展條件,提供良好的競爭范圍,促使農民樹立良好的學習意識和思想意識,提高農業生產速度。在技術推廣時,要創造良好的條件,為提升農民經濟水平做出貢獻[2]。
2.2有效調整農業產業結構
為了解決農業發展不充分、不平衡發展問題,讓農業經濟得到充分的發展,實現農業產業機構合理優化。鄉村振興戰略為農業產業結構的進一步調整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條件,提高農業生產化水平,同時建立新型農村產業結構,促進農村的發展。
3當前農業經濟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3.1管理體制落后
管理體制落后是當前我國農業經濟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這一問題直接導致財務設置不科學、收支程序不規范以及責任落實不到位等一系列問題,阻礙了農村經濟進一步發展。出現了財務管理體制不健全、財務管理流程混亂的現象,嚴重阻礙了農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如,財務人員不遵守財經規矩、審核把關不嚴、存在白條報賬和無效票據報賬等行為。長期以來,我國農村農業經濟受管理體制落后的影響,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存在不相適應的情況,直接造成了經濟管理效率和質量降低,最終影響經濟建設和發展[3]。
3.2農民素質有待提升
農民是農村經濟建設的主體。鄉村振興戰略要得到全面實現,需要廣大農民群眾的積極參與。但是從現階段來看,大部分農民生產水平低下,阻礙了鄉村振興政策的實施。首先,互聯網技術使農業生產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各種信息化設備被廣泛應用在農業生產中,進一步減少了生產時間,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但同時也對農業從業者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部分農民對信息化設備缺乏足夠的認知和了解,意識落后,不愿接受新技術。其次,專業的技術人員的短缺及缺乏對農民進行有效的指導,一定程度上導致農業生產水平偏低。
3.3農業農村基礎設施有待加強
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是鄉村振興和農業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為農業農村發展提供物質基礎保障,如農田水利設施、農村道路、農村沼氣等清潔能源設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設施、農村電力等基礎設施,教育及衛生文化基礎設施等。近年來,為了縮短城鄉差距,使廣大農村居民逐步享有高質量的社會公共服務,十三五”期間,中央1號文件連續五年都作出具體安排部署,持續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進一步完善農村各項基礎設施建設。但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及配套相對于城市而言仍然相對薄弱,與當前農業經濟的發展需求不相適應。如農業生產及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尚未完全普及,既浪費農業生產資源,還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不僅制約了農業經濟的發展,還破壞了當地的生態平衡[4]。
4鄉村振興戰略下的農業經濟發展建議
4.1完善農業經濟管理體制
管理體制建設重點應以地方政府為主,在實際工作中,地方政府要結合區域建設和發展狀況,對各類經濟資源和發展要素綜合考量,既要結合本地農業經濟發展特點和優勢,制定符合本地農業發展需求的農業經濟管理體制,體現個性,又要指導地區開展規范化的農業生產經營業務工作,重視一般性,實現資源的優化有效合理分配,為開展高效的農業經濟管理提供必要保障。除此之外,還應將促進地方經濟建設和發展作為主要目標,培育地方農業經濟特色,確保管理體制的制定和完善更加規范、合理。
4.2推廣新興技術,提升農民素質
在農業建設過程中,農民作為主要參與者與建設者,是鄉村振興發展的主動力和實施者。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時,要加大對新型技術的推廣和宣傳,提升農民綜合素養,轉變其傳統的思想觀念,打造出專業技能高超的優秀生產隊伍。要對農民開展培訓教育,提高農民生產水平,樹立競爭意識,提高農產品競爭力。同時,還要鼓勵大學生回鄉創業,發展新型產業[5]。
4.3改善農業農村基礎設施
農田水利工程、公共園林綠化、道路交通、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教育衛生等基礎設施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農業經濟的發展水平。“要想富,先修路”,進一步體顯了農村基礎設施對農村經濟的重要性。要基于農民和農業經濟發展的現實需要,統籌規劃、精準發力,促使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服務于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具體措施主要有:首先,要建立健全農業農村基礎 設施建設保護的法律法規,確保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有政策依據、做到有章可循,同時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成后的后續管理問題,防止出現有建無管現象的發生。其次,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堅持有主有次,優先建設農民迫切需要的生產生活設施。如積極開展農田灌溉高效節水工程建設及其配套設施建設,使得各類高效節水技術被廣泛應用于農業生產。加強水資源管護,科學合理利用水資源,提高利用率,有助于降低農業生產成本,實現農業生產效益最大化。
結語:綜上所述,鄉村振興戰略為農業農村經濟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政策支持,加快推動了農村經濟向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進程。因此,各地需全面總結地區資源特色、發展優勢,借鑒其他地區的成功經驗,進一步創新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思路,轉變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模式,以創新理念激發農業農村發展活力。
參考文獻:
[1]王安美.鄉村振興戰略中促進農業轉型升級的財政稅收相關政策探討[J].質量與市場,2021(12):11-13.
[2]張國軍.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的策略分析——評《中國農業經濟協調發展研究》[J].熱帶作物學報,2020,41(06):1281.
[3]李博.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業經濟發展的現狀與策略——評《中國農業經濟協調發展研究》[J].熱帶作物學報,2020,41(10):2146.
[4]霍玉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業經濟的發展路徑探析——以信陽市發展毛尖茶產業為例[J].農業經濟,2020(05):24-25+141.
[5]肖海燕.鄉村振興視域下秦皇島撫寧區生態農業經濟發展策略研究[J].農村實用技術,2020(07):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