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高校教育事業發展正處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反腐倡廉建設面臨新的挑戰。高校是增強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陣地,加強高校的黨風廉政建設具有重要性和特殊性。
關鍵詞:黨風;廉政;高校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黨要永葆生機活力,必須一刻不停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高校肩負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大學生作為我國未來建設者和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他們的健康成長關系到祖國的強盛和民族的希望,因而有效開展大學生廉政教育,提高大學生廉潔意識,塑造高尚的品質和廉政精神,是高校教育的重要課題。
一、高校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意義。
(一)有助于大學生綜合素質提高。
高校承擔著育人的重要任務,高校的人才培養質量對于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戰略意義。大學生關心政治,思想活躍,充滿朝氣,可塑性強,大學階段是他們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的廉政教育對于大學生能否樹立正確的權力觀、金錢觀、名利觀、人情觀,能否經受權力、金錢等的考驗,能否在市場經濟的復雜環境中自覺抵御不良風氣,按照黨的要求健康成長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所以,圍繞大學生的廉政教育開展一系列教育活動,可以使大學生逐步形成積極健康的道德觀,提高對社會上腐敗現象的識別能力和抵御力,堅定大學生的政治信仰,必然有助于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有利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
我國的社會主義廉政建設包括廉政法治建設、廉政文化建設、廉政監督機制建設、廉政教育等內容。廉政教育在廉政建設中起著基礎性作用,它是從源頭上鏟除腐敗滋生的土壤、抓好治本的重要舉措。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其根本出發點和最終落腳點是以人為本。所以,構成和諧社會的最需要的微觀基礎,是一個個“和諧的人”,只有人的和諧,才能實現社會的和諧,也只有和諧的人,才能建立和諧的社會。而高校廉政教育正是培養“和諧的人”的過程。通過高校廉政教育.我們才能夠教育和培養出符合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高標準人才,才能夠教育和培養出全面而自由發展的“和諧的人”,進而讓其發揮能動性和創造性,齊心協力地建設惠及全國人民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二、高校黨風廉政建設的基本要求。
(一)突出一個中心。突出一個中心就是把黨風廉政建設始終作為“創辦人民滿意教育”的基礎。當前,學校黨風廉政建設主要是通過教育行風、工作作風、師德師風以及黨員干部廉潔勤政的表現所反映。學校的黨風關系著學校的教風,我們必須把“辦人民滿意教育”與加強教育教學管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相結合。
(二)搞好兩個結合。搞好兩個結合,就是把抓黨風廉政建設與師德師風教育活動相結合,就是把抓黨風廉政建設與廉潔文化進學校活動相結合。
(三)完善三個機制。一是完善學習教育機制。政治理論學習,應該作為學校黨風廉政建設的一項基礎性工作來抓,夯實馬克思主義的思想理論,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筑牢拒腐防變的防線。二是完善管理機制。通過建立健全黨風廉政建設各項制度,來規范教育教學和行政管理。三是完善監督機制。各項重大開支及評職、評模、晉級,必須接受群眾監督,凡財、物的使用與經費的支出必須堅持一整套嚴格的管理辦法,規范操作、相互制約,從源頭上預防腐敗。
廉政文化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創造者、繼承者和傳播者,因此加強高校廉政教育對于傳承和弘揚我國優秀的廉政文化,抵制外來的腐朽文化,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王英.新時期加強高校黨風廉政建設的對策研究[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21,23(03):1-4.
[2]朱鈺暉,張茂林.高校廉政文化建設的實踐路徑[J].林區教學,2021(05):44-47.
作者簡介
何平(1993-),男,漢族,安徽省長豐縣人,理學碩士,任職于巢湖學院助教,研究方向:學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