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中耀
摘要:教師是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和重要組成部分,是人才培養的關鍵力量,發展職業教育和建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尤為重要和緊迫。在改革開放的40年中,職業教育教師隊伍一直致力于建設和改革一個能夠滿足職業教育發展需要的教師隊伍,重點是建立一個適合職業教育的“三師型”教師培養管理體系。
關鍵詞:“三師型”教師;職業教育;教師發展;問題轉向
引言
新時代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一體”的發展道路要求必須重視職業教育中教師的培養,這是職業教育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訴求,也是職業教育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教師專業素質與能力提升的過程,就是教師經由職前培養及終身專業訓練,不斷習得教育專業知識與技能,逐步提升自身綜合素質的過程,就是從一名新手逐漸成長為具備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專業素養和實踐技能成熟的“三師型”教師并實現可持續專業發展的過程。在“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基礎上重視教師幫助學生進行就業指導及職業規劃的能力,實現“雙師”到“三師”的轉化,使職業教育的教師成為既能傳授理論知識,又能指導專業實踐,還能幫助學生進行就業指導、職業規劃的教師,也有利于教師的專業素質和能力提升,引導教師從“雙師”轉化到“三師”,從而不斷構建職業院校教師隊伍建設的合理性,不斷提高職業院校教師培養模式的有效性,實現“三師型”教師可持續專業發展,提升職業教育的質量。
一、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教師政治理論素養參差不齊,主動學習意識不強
目前,職業院校的部分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比較安于現狀,上進心不強,他們的政治理論素養參差不齊,思想境界還有待提升。這種情況下,一些教師對于新知識、新理論等的自主學習意識比較單薄,學習積極性不高,影響了他們在工作中不斷提升自我,不利于課程教學質量和水平提升。面對新形勢、新要求、新任務,我國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建設還不能完全適應,還存在著一些不平衡不充分的地方。
(二)理論型師資偏多,三師型師資短缺
職業院校的教職人員,大多數都偏重專業理論研究與傳授,專業實踐型和服務學生就業指導型教師資源緊缺。職校教師的培養及隊伍建設是參照普通教育師資培養及隊伍建設來開展的。一些專業教師出身于師范類院校,他們畢業后有的甚至沒有相關專業的工作經驗,直接到職業院校中擔任課程教師,他們自身專業實踐技能和經驗不足,很難為學生開展有效的實踐教學及職業規劃,所以,在教學中,他們也側重理論教學,學生的專業學習很難做到將專業理論和專業實踐相結合,對于專業人才培養也是不利的,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在實踐技能應用上往往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對于學生的專業發展和提升、職業規劃也是不利的。
(三)“三師型”教師團隊建設還未得到重視
目前職業院校教師隊伍建設仍以科研團隊建設為主,團隊建設的成果主要以科研課題和項目建設的形式呈現。“三師”教師隊伍建設主要以教師個人為主,一門課程的教學仍然是一兩個教師“單打獨斗”。部分教師理論課講得好,實踐能力差,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效果。如果組建課程教學團隊,讓團隊成員相互配合,取長補短,那么每個老師在課程中都能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課程教學的整體效果就能大大提高。
二、職業教育教師從“雙師”到“三師”轉變的基本路徑
(一)制定“三師型”教師專業發展的政策
辦好具有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必須加強對“三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認識。“雙師”和“三師”最大的區別,就是對教師幫助學生進行就業創業指導與職業生涯規劃能力的要求。職業教育教師隊伍的建設要與時俱進,政府要高度重視新時代職業教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強調教師就業指導師能力的重要性。制定“三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政策,對職業院校教師隊伍建設加以引導和規范,對教師的任職資格、工作任務、科研水平及服務社會等進行合理、有效的界定。并通過多種媒體、會議宣傳“三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必要性,對優秀的“三師型”教師代表進行大力宣傳。只有不斷加強“三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制定“三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政策,提高對“三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性認識,在職業教育領域形成一種推動“三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輿論氛圍,構建“三師型”教師培養管理機制,才能保障“雙師”到“三師”的順利轉變。
(二)明確師資改革定位,提高教師業務能力水平
近年來,國家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視教師隊伍的建立,并發布了一系列指導文件,供有關職業教育機構遵循和執行。繪制家庭圖,積極掌握各個領域、職業和學科、職稱、教育、年齡結構等方面的教師人數。作為職業教育教師培訓的一部分,有必要編制準確的概況,按類別分析教師培訓需求,按比例提出教師和教學團隊的個人技能質量要求,并規劃教師培訓目標,以此作為職業教育實踐的一部分對措施進行分類,深入研究創新的教師培訓舉措,促進學校之間在快速更新的專業領域的合作,并邀請企業開展培訓活動;為了提出政策建議,合作公司和學科小組必須提出具體要求,在每所學校設立一個為期五年的高級教師隊伍,并加強對工作的評估。提高職業教育機構對建立兩級教師隊伍的必要性的認識,具體說明有關教育機構和教學單位對教師培訓的需求,并幫助它們在第十四個五年計劃期間加強對教師培訓的重視。十四五要求有關職業教育機構重新定位,充分了解學校、協會和學科團體在學院教師職業培訓和培訓中的作用,確定明確的優先事項,并將教師培訓的重點放在技能上;必須制定基本原則,堅持該司的方法,首先是質量、系統設計和嚴格管理,然后才能通過職業教育的兩級教師培訓提高教師技能的質量。
(三)強化教師專業素質,提升職業指導能力
職業教育主要為生產、建設、管理及服務一線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在我國的社會發展中具有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職業教育必須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的道路。加強就業指導,提高就業率是國家對職業教育辦學的基本要求,同時也是學生和社會的迫切希望。由于學生的就業壓力,職業教育對教師的專業素質要求已經不再局限于“雙師”,而是以“雙師”的素質為基礎訓練教師幫助學生就業指導與職業規劃能力,能夠幫助學生進行職業規劃和選擇。教師要全面了解社會和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信息,了解行業的發展規律以及趨勢,有效地支持學生的職業規劃,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就業指導和職業規劃。職業學校教師既要能從事教書育人的教學活動,又要能從事行業、職業實踐活動,并能將行業與職業的知識融合于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同時,能夠了解社會、用人單位等對人才的需求及能力要求,對學生進行職業指導,幫助學生完成職業規劃和選擇,保證學生接受“三師型”的教育,為學生就業、創業架起橋梁,開出直通車。從而使職業院校教師角色的社會要求和學生的期望集中在教師專業素質由“雙師”到“三師”的轉變,即“三師型”教師隊伍的形成上。
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師隊伍的專業能力是提升職業教育辦學水平的關鍵因素。在我國職業教育事業快速發展的今天,職業教育承擔的歷史使命及社會責任也將越來越重大,新時代“三師型”教師在職業教育體系中發揮的作用也將日益凸顯。“雙師”到“三師”的轉變是當前職業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最新要求,它將為職業院校、學生、教師三方帶來更多的利益。職業院校的教師要順應時代發展潮流,不斷提升專業能力,為職業院校的可持續發展服務,為行業和地方經濟發展服務,為職業教育事業的美好未來服務。
參考文獻
[1]李運慶.職業教育教師的專業發展問題及路徑探析[J].職教通訊,2020 (03):72-77.
[2]賴靚楠.加快推進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思考[J].黎明職業大學學報,2019(04):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