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珊珊



【摘要】目的:研討老年患者靜脈輸液過程中液體外滲的危險因素并給予綜合護理的效果。方法:此研究借助回顧性方式,取我院2020年9月至2021年5月內81例靜脈輸液老年患者,遵從“電腦隨機分組法”將其分為對照組(40例,常規護理)和觀察組(41例,綜合護理);觀察患者穿刺不良反應發生率以及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穿刺不良反應發生率僅有2.4%,對照組高達17.5%,且患者護患溝通、心理疏導各指標分值較高,兩組數據對比,P<0.05。行綜合護理干預的觀察組,患者舒適度較高且負面情緒較低,兩組數據對比,P<0.05。結論:分析老年患者靜脈輸液過程中液體外滲的危險因素并給予綜合護理,可降低患者穿刺不良反應發生率并提高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老年患者;靜脈輸液;液體外滲;危險因素;綜合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2 【文獻標識碼】A 【DOI】
醫療技術的發展,致使靜脈輸液成為臨床治療疾病的重要措施,但在實際治療過程中還存在一定風險,尤其對老年患者,只因其血管彈性低且極易出現液體外滲,繼而引發護患糾紛[1];因此對靜脈輸液的老年患者,需分析液體外滲危險因素后強化護理干預,繼而降低穿刺不良反應并提高靜脈輸液治療效果。為研討老年患者靜脈輸液過程中液體外滲的危險因素并給予綜合護理的效果,特行此研究。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此研究取我院2020年9月至2021年5月內81例靜脈輸液老年患者分為對照組(40例):男、女分別為19、21例,年齡60-88(74.36±6.41)歲。觀察組(41例):男、女分別為21、20例,年齡61-88(74.15±5.56)歲。借助SPSS22.0軟件分析兩組資料,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常規護理:靜脈輸液過程中嚴格執行各項無菌操作進行穿刺,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對滴速進行調節;加強巡視,確保及時換藥。
觀察組:綜合護理干預:(1)成立管理小組:安排護士長任組長,護理人員為組員,以上人員學歷本科及以上,其具備專業的靜脈輸液技能,指導能力、獨立解決問題能力以及協調能力較強。對現階段我院靜脈輸液過程中的問題開展調查,并對存在和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行解決。定期開展專業活動,確定季度工作目標并嚴格執行計劃。定期開展集中培訓,每次培訓時間控制在2h左右,培訓內容以“靜脈輸液理論知識、操作技能示范”為主,后期進行考核。(2)全院會診過程中解決靜脈輸液過程中出現的疑難問題,構建良好的護患關系,借助健康專欄、一對一教育等多種方式進行宣教,將靜脈輸液治療的重要性、遵醫囑治療的必要性告知患者;在開展靜脈輸液治療和護理措施時,將具體措施做詳細介紹,消除其內心恐懼感與緊張感;強化交流,耐心傾聽來理解患者內心真實感受,借助情緒轉移法等來支持與疏導患者內心,及時、有效緩解不良情緒。(3)選擇穿刺靜脈: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選擇輸入藥物,輸液過程中控制好滴速及時間;若患者屬于長期輸液狀態,需強化對血管的保護。輸液前嚴格遵守和落實無菌原則,洗手并消毒;加藥前對藥物進行仔細檢查,避免將變質的藥物進行輸注。(4)加強巡視:輸液期間要強化巡視工作,嚴格控制患者的實際輸液滴速,及時詢問患者是否出血不適;進行更換液體、拔針操作時一定要遵循準則。(5)防止滲漏:若患者合并慢性病,需避免反復穿刺同一血管,輸液期間保護好患者血管,穿刺后觀察2min,告知患者切勿立即離開,無滲液現象發生后方可離開。拔針后長時間按壓避免出血。若患者出現液體滲漏情況,需進行局部封閉和理療。
1.3 觀察指標
穿刺不良反應發生率。
護理滿意度:借助健康知識調查問卷(自制)評價,分值和護理滿意度呈正比。
護理前后舒適度和負面情緒[2]:負面情緒主要對比焦慮和抑郁;用SAS量表評價焦慮,無焦慮分值界限“<50分”,輕度焦慮分值界限“50-60分”,中重度焦慮分值界限“>60分”。用SDS量表評價抑郁,無抑郁分值界限“<53分”,輕度抑郁分值界限“53-60分”,中重度抑郁分值界限“>60分”。借助簡化舒適狀況量表(GCQ)評估主觀舒適度,分值0-112分,評分高、主觀舒適度越高[3]。
1.4 統計學資料
此研究所用數據均通過Microsoft Office Excel設計表格并整理,后借助SPSS22.0統計學軟件錄入數據資料并展開分析。文中數據遵從正態分布原則,以“P<0.05”視為研究存在統計學顯著。
2 結果
2.1 穿刺不良反應發生率
穿刺不良反應發生率分析:觀察組僅有2.4%,對照組高達17.5%,P<0.05。見表1。
2.2 護理滿意度
數據可見,行綜合護理干預的觀察組,患者護患溝通、心理疏導各指標分值較高,P<0.05。見表2。
2.3 護理前后舒適度和負面情緒
數據可見,行綜合護理干預的觀察組,患者舒適度較高且負面情緒較低,兩組數據對比,P<0.05。見表3。
3 討論
靜脈輸液成為現階段臨床治療和搶救患者的重要手段,在疾病治療中發揮至關重要作用,但實際治療過程中存在一定的風險性。尤其是老年患者,此類人體年齡大且身體機能差,很多患者本身就合并存在多種基礎性疾病,因此在靜脈輸液治療中極易出現暴躁、抑郁等負性情緒;更有甚至者在靜脈輸液過程中會受諸多因素的影響而出現液體外滲;因此對接受靜脈輸液的老年患者,分析其靜脈輸液過程中液體外滲的危險因素并給予綜合護理至關重要[4]。
隨著護理模式的發展和完善,常規的靜脈輸液工作不再局限于單純保證患者接受藥物治療,而是要求在輸液過程中可以得到護理人員的服務,進一步減輕靜脈輸液治療帶給患者的痛苦,減少反復穿刺導致的不良反應,繼而提升靜脈輸液治療效果、促進患者盡快康復[5]。臨床有學者結合自身多年經驗和臨床實際,對老年患者靜脈輸液過程中液體外滲的相關危險因素進行了總結:(1)患者自身因素:部分老年患者穿刺部位存在色素沉著情況,所以導致靜脈可視度大幅降低,加之老年患者血管細且滑,皮膚松弛度降低,繼而增加穿刺難度;穿刺后的管道固定難度也較大,若在短時間內輸注大量液體,會加劇患者循環血容量,繼而造成液體外滲[6]。(2)護士因素:①責任心不強:穿刺成功后并沒有加強對患者的巡視,導致其出現液體外滲。②操作不嚴格:穿刺過程中沒有嚴格落實和執行相關原則,加之藥液的反復抽吸導致患者出現液體外滲。(3)疾病原因:臨床研究證實,諸多疾病也會導致患者在靜脈輸液時出現諸多不良反應,例如諸多慢性疾病,此類患者需要長期堅持輸液,而反復穿刺同一部位會損傷血管,導致患者局部彈性較差,從而在輸液過程中出現不良反應[7]。(4)藥物原因:大量的使用藥物會增厚靜脈輸液患者血管壁,例如血管活性藥等;長期輸注就會破壞內皮細胞,導致患者血管出現淤血、水腫等不良反應[8]。
此研究結果示:觀察組穿刺不良反應發生率僅有2.4%,對照組高達17.5%,且患者護患溝通、心理疏導各指標分值較高,兩組數據對比,P<0.05。證實了對老年患者靜脈輸液過程中實施綜合護理的效果和價值。提示:綜合護理屬于臨床優質模式,同時也是一種針對性較強的護理措施,嚴格以患者輸液過程中的實際情況為依據,制定針對性護理方案并實施;輸液過程中強化與患者的溝通和交流,穩定其情緒的同時避免液體外滲。
參考文獻:
[1]王紅星,何培紅,彭曉文.老年患者靜脈輸液護理中風險因素與護理對策研究[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8,25(10):92.
[2]趙廣慧,林倩倩.靜脈輸液外滲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燒傷創瘍雜志,2018,30(05):361-365.
[3]何艷燕,廖慶利,劉瑞娜.老年患者靜脈輸液過程中液體外滲的危險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J].中外醫療,2018,37(12):148-150.
[4]高曉燕,張向芬.品管圈及PDCA循環對降低急診輸液室護患糾紛發生率的效果評價[J].實用臨床護理學雜志,2018,003(008):152-153.
[5]秦丹霞,施曉青.精細化管理提升醫院急診輸液室護理質量的應用研究[J].醫院管理論壇,2018,035(007):50-52.
[6]Massa Guy,Gys Inge,Eyndt Anniek Op’t,et al.Needle detach ment from the Sure-T(R)infusion set in two young children with diabetes mellitus (DM)treated with 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CSII)and unexplained hyperglycaemia[J].Journal of pediatric endocrinology &;metabolism:JPEM,2015,28(Pt.1/2):237-239.
[7]于宗慧.社區醫院門診輸液室中的護理風險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國保健營養,2020,030(008):167-168.
[8]Martinez-Martin,Pablo,Reddy,Prashanth,Katzenschlager,Regina,et al.EuroInf:A Multicenter Comparative Observat ional Study of Apomorphine and Levodopa Infusion in Parkinson’s Disease[J].Movement disorders,2015,30(4):51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