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芳
摘 要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經濟在取得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造成了嚴峻的生態環境問題,為此政府投入了大量財力物力進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林業工程建設是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地區生態條件的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林業綠化樹移植栽培技術是現代林業工程建設得以有效開展的基礎,對此,結合林業綠化樹移植栽培技術及養護管理展開全面探究。
關鍵詞 林業綠化樹;移植栽培技術;養護管理
中圖分類號:S723.3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3.027
林業綠化樹移植栽培技術是指苗木從育苗基地向林地移植栽培所使用的林業技術,對于生態環境保護工程建設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從專業角度來看,采用苗木移植栽培方式進行林業工程建設更具效率,在縮短苗木生長周期的同時,也能盡早實現生態環境保護效果。現階段,在一些城市園林工程建設中,林業綠化樹移植栽培技術受到了更為廣泛的應用,并在實現生態環境保護效益的同時,通過合理的技術控制增加工程的觀賞價值,推動了現代城市生態環境水平的全面提升。
1 應用原則
1.1 適地適樹原則
樹木生長對于自然環境有著一定的要求,一旦客觀自然條件發生較大改變,將影響或抑制樹木的生長。在林業綠化樹移植栽培技術應用時,為滿足林業工程建設的基本需求,要堅持適地適樹原則,在樹種選擇時要做到林地氣候、土壤等自然條件相適應[1]。從專業角度來看,適地適樹原則是尊重大自然發展規律的重要體現,有助于提高林苗移植栽培后的成活率,這對于林業建設投入資金的高效利用同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2 生態平衡原則
林業綠化樹移植栽培是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內容,是推動社會生態環境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保障。在進行生態保護工程建設中,林業綠化樹移植栽培技術應用還要遵循生態平衡原則,立足于生態環境,通過林業綠化樹的移植栽培來改善工程區域生態環境質量。對此,相關單位在樹種選擇時要綜合考慮生態保護工程區域原有生物物種習性,避免因物種入侵造成原有生態環境體系的惡化,避免部分樹種潛在的病蟲害對原有樹種造成毀滅性破壞,從而影響了原有生態環境的平衡。
1.3 綜合效益原則
綜合效益原則是指生態保護林業工程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及經濟效益的相統一,不僅能夠滿足短時間內的生態環境改善,而且能形成一個長遠可持續發展的新生態環境體系,為社會經濟的綠色健康發展奠定堅實的環境基礎[2]。對此,工程建設部門要在林業綠化樹移植栽培過程中要綜合全面考慮樹木的生態價值、觀賞價值及經濟價值,樹種選擇既要具備較強的綠化價值、觀賞價值和經濟價值,同時還要確保樹種兼具理想的成活率、抗病蟲害能力,如此才能在有限資金投入的基礎上創造更高的綜合效益。
2 內容及要點
2.1 前期準備工作
在林業綠化樹移植栽培前,為保障樹苗的生長質量及成活率,需要做好林地的前期準備工作。1)使用機械設備對林地進行深耕,一般翻耕深度要保持50 cm左右,并清理土壤中的石塊、樹根等雜物。2)施肥。林地施肥在于提高土壤肥力,從而為樹苗生長提供充足的營養。3)病蟲害防治,如噴施殺菌滅蟲及除草的藥劑,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從而為林業綠化樹移植栽培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
2.2 樹苗選擇
樹苗選擇是林業綠化樹移植栽培技術的重要環節,主要是指對目標樹種的產品進行質量檢測,如產品規格、樹冠品質、病蟲害情況等,從而提高工程建設的質量及苗木成活率。1)在確定林業綠化樹品質的基礎上,還要遵循綜合效益原則,選擇離林地距離較近的苗木基地,以縮短運輸時間。2)選擇生長態勢良好、抗病蟲能力強的產品,從而提高移植栽培后的成活率[3]。3)對于一些大型樹木,在選擇好目標后還要進行標記,并根據工程建設需求對苗木進行必要的修剪,如此不僅能夠降低苗木水分蒸發量,也有利于其快速生根生長。
2.3 移植時間選擇
為保障林地建設質量,需要對栽培時間進行科學合理選擇。1)移植時間要盡可能符合苗木生長規律,如北方苗木多于春、夏、秋三季進行移植,而具體時間還要根據地方氣候特征、溫度及降雨等條件進行合理選擇。2)在林地建設過程中,一旦出現持續降雨天氣等惡劣氣象條件,應暫停相關林業綠化樹移植栽培工作,待氣象條件穩定后再加以開展[4]。為此,相關建設單位要科學合理選擇移植時間,做到靈活性與科學性的有效統一。
2.4 起苗運輸
起苗與運輸是林業綠化樹移植栽培技術的核心內容,該環節是否科學落實到位,對樹苗的成活率有著重要的影響。在起苗時,不可避免地會對苗木根部造成破壞,因此需要特別注意苗木根部的保護。一般情況下,林業綠化樹移植栽培多采取根部土球捆扎方式進行,并使用無紡布、草繩等物品對根部土球進行固定;在完成起苗裝車后,要盡快將苗木運輸到林地中,為確保苗木的成活率,應當采取隔夜栽植的方式進行運輸時間控制。與此同時,運輸路線盡可能選擇高速、國省干線,避免因小路、破路行駛造成的時間浪費及苗木破損。
2.5 樹木移植及水分管理
在林地移植栽培作業前,為提高工作效率還需要進行管理工作。1)做好林地移植栽培準備工作,對于大型苗木應當提前挖好樹坑,并準備好回填土。2)在苗木運輸到位后,應采取合理的卸車方式,如小型苗木可采用小型運輸車將其運送到種植區域,而大型苗木則采用吊裝設備進行栽種。3)在苗木栽種后,及時澆水,并根據需要使用營養液,從而促進苗木快速生根生長。
3 養護管理
3.1 水肥管理
養護管理工作同樣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和作用,而水肥管理則是后期養護工作的重中之重。1)苗木移植栽培后對水的需求最為明顯,只有土壤中水含量充足才能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在澆水過程中,要做到以下2點:①根據墑情及苗木狀況進行澆水,以確保澆水作業的合理性;②采取噴灌、滴灌等節水灌溉技術,在滿足用水需求的同時,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2)對于施肥作業,主要依據土壤成分進行科學合理的肥料選擇,從而滿足苗木生長需求。
3.2 修剪管理
初栽的苗木根部相對脆弱,如果保持較大冠型會因蒸騰作業而加大根部負擔,從而降低苗木的成活率。因此,在苗木移植栽培后,為保障苗木的快速生根及成活,需要采取必要的修剪作業。同時,適當的修剪作業能夠起到定冠、整形的效果,從而提高苗木的觀賞價值。此外,修剪作業也要做好技術控制工作,避免因修剪力度過大而影響苗木生長態勢。
3.3 扶正定植管理
在苗木移植栽培初期,由于根部尚未得到充分發育,加之移栽后土層結構不穩定,苗木會在狂風影響下出現傾斜,這時便需要進行扶正定植管理來保障其正常生長。1)針對大型苗木的扶正定植作業主要采用支護方式,如此能夠極大地提高苗木的穩定性。2)當苗木數量較多時,則可以通過牽引方式進行相鄰植株間的牽引,從而在降低投入的同時取得理想的定植效果。
3.4 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防治工作是林業綠化樹移植栽培養護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同時影響著工程建設的最終質量。在具體落實過程中,建設單位要做到以下2點:1)遵循“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管理原則,科學落實各類病蟲害的防治工作;2)采用綠色環保防治技術,如生物防治法、物理防治法等,從而通過降低農藥使用量提高生態環保價值[5]。
4 結語
林業綠化樹移植栽培技是一項十分系統和復雜的工作,為確保樹苗的成活率及生長質量,要做好移植栽培過程的管理與控制,并認真落實后期的養護工作,進而推動我國林業工程建設水平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 郭利峰.林業綠化樹木移植栽培及養護技術[J].河南農業,2019(29):24.
[2] 朱星紅.關于林業綠化樹移植栽培技術的探析[J].種子科技,2019,37(11):34.
[3] 李南靜,王勇軍.林業綠化樹移植栽培技術研究[J].現代農業研究,2020,26(5):109-110.
[4] 孫慧.林業綠化中的樹木移植栽培技術思考分析[J].花卉,2020(8):197-198.
[5] 龍匡妹.林業綠化樹移植栽培技術分析及其養護管理[J].農村科學實驗,2020(7):125-126.
(責任編輯:劉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