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冬梅
【摘要】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營造寬松和諧的氛圍,發揮學科優勢,將語文閱讀教學內容以新穎獨特的方式,生動具體地呈現給學生,啟迪心靈、放飛思想,最大限度挖掘小學生閱讀潛質并使學生感受成功的樂趣,展現學科魅力,實現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心靈對話。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教學相長
語文是一門有別于其他學科的集藝術性、知識性和思想性為一體的綜合學科,在培養和造就未來高素質學習型人才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隨著教改的深化,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加強生本意識,加強小學生語文閱讀素養的形成,將閱讀教學內容生動、有趣地展現給學生,以達到閱讀教學的高效和實現語文教學的精彩紛呈。因此,如何打破傳統教學方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效性,向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嚴峻的挑戰,也成為小學語文教師探索的方向和研究的課題。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效性的意義
閱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內容,是人類思想溝通、文化傳承、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承載著這一重任,它是深入細致揭示、領悟文本內涵的過程,更是豐富和喚醒個人情感體驗的途徑。實效性研究是近年來教育界廣為提倡的集效果、效用、效率三者并重的現代教學觀。效果明顯、效用突出和高效是有效性教學的三大維度。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不僅體現在語文閱讀的學有所得、學有所獲,也表現在學有所值、學有所用,更突出學習方法的科學、簡潔與巧妙。為此,有效教學觀點一經提出,即成為國內基礎教育改革的核心思想和熱點問題。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效性的策略
(一)更新教學觀念,注重教學設計
提高閱讀教學實效性,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是先決條件。教師應針對小學生身心特征,探索興趣與知識共同增長的互動教學設計,將閱讀教學根植于情感,采取情境教學、合作教學、多媒體渲染等豐富多彩的方式,豐富閱讀教學,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體驗,激發情感,產生共鳴,提升語文素養。例如教學《我們的民族小學》時,教師用優美而深情的話語配合幻燈進行引導:每當清晨,陽光灑滿大地“從山坡上,從坪壩里,從一條條開著絨球花和太陽花的小路上,走來了許多小學生。”猜猜他們分別是哪個民族的?孩子們立刻被眼前這一幅多彩畫面吸引,既新奇又親切,聯想到這樣的一所民族小學與眾不同的地方,這些多民族的孩子在一起學習的美好畫卷。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激發,愉快地融入文本所創設的情境中,學得主動,學得輕松。
(二)豐富教學手段,營造閱讀氛圍
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借助多元化的教學手段,是激發情感、調動學生閱讀積極性的關鍵。課堂上,教師可采用問題導入、多媒體情境展現等新穎獨特的教學手段使學生身臨其境。學生被多媒體直觀形象的畫面感染,更加用心感悟文本生動的文字,品析精彩語句。例如教學《桂林山水》這篇寫景佳作時,教師先將聞名遐邇、如詩如畫的桂林秀麗風光以多媒體形式向學生展現,學生被漓江水的靜、清、綠和桂林山的奇、秀、險吸引,心靈受到震撼,情感為之陶醉,激發他們靜下心來潛心會文,含笑咀華,探究作者怎樣運用文字來描繪桂林山水,進而領會排比、比喻、對比等表達手法的妙處,品味遣詞造句的精妙。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在文字與畫面中走了個來回,讓閱讀教學更具實效性。
(三)巧設角色情境,加深情感體驗
閱讀教學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母語文化資源豐富,實踐和情感體驗機會無處不在。小學生想象力豐富,形象直觀的教學演示或角色體驗,能夠加深學生對文本的體驗。例如教學《燕子專列》一課,假如你是瑞士居民,聽到廣播后,你會怎么做?假如你是善良的小貝蒂,你會到哪些地方尋找?引導學生緊扣動作詞“冒著、頂著、踏著、四處尋找”,神態描寫詞語“凍得通紅”“凍得僵硬”等展開豐富的聯想,感受瑞士居民對燕子的愛護,又如《去年的樹》一文,如何讓學生感受文本字里行間蘊含的鳥與樹之間的美好友誼?文章語言樸實,通過三次對話再現兩者之間的友情,教學中創設情境,讓學生扮演角色,進行對話。在一次次的找尋,追問中感受鳥對樹的情誼、對承諾的信守。通過角色扮演、多元對話,課堂上流動著情感的共鳴,營造著充滿詩意的有效閱讀教學課堂。這樣的教學板塊,貼切兒童的心理,孩子學得情趣盎然,課堂更具實效。
(四)加強課外實踐,拓展閱讀空間
有益的課外閱讀不僅是課內知識的融會貫通和課外知識的延伸,更是調動學生積極性,促進思考、開發學習動力的關鍵。語文是聽、說、讀、寫循序漸進的過程,大量閱讀可進一步激發學生閱讀興趣、陶冶情操和豐富思想。教師應在課內閱讀教學基礎上,鼓勵學生閱讀材料和閱讀方式的多樣化。例如教學馬克·吐溫《金錢的魔力》時,引導學生閱讀《百萬英鎊》,深刻感受作家如何將諷刺與幽默運用到淋漓盡致。學習了《最后一頭戰象》,可引導學生走近沈石溪動物小說系列,如《狼王夢》、《紅飄帶獅王》,感受作者對動物的認真觀察,細膩描寫。學習了《冬陽 童年 駱駝隊》,則可鼓勵學生閱讀《城南舊事》,一起追憶童年的美好。通過課內與課外的有效銜接,培養學生將課內習得的閱讀方法運用到課外的獨立閱讀中。在日積月累、潛移默化中,開拓了閱讀視野、提升了學生的閱讀能力,更好地實現了“教是為了不教”。此外,構建良好師生關系,注重教學反思,適時對教學計劃和方案進行全面總結和科學評價,準確尋找閱讀教學中學生知識點掌握不足的成因,及時調整教學策略,也是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達到教學目標的重要渠道。
總言之,通過教學實踐證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效性,是一項長期的、在實踐中不斷摸索的課題。只有對新課改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思路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和研究,精心設計和巧妙安排有效的閱讀教學環節,準確駕馭閱讀教學,才能不斷開啟學生心靈智慧,激發靈感的火花,實現教學相長,不斷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效。
【參考文獻】
[1]齊景芝.常紅梅.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西部素質教育,2017(23).
[2]陳惠敏.淺析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學周刊,201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