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直以來,美育都是文化教育界一直在探討的重點話題。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審美教學是促進美學教學與實際問題相聯系的重要路徑,同時對于學生自身審美情操的熏陶也十分有利。
關鍵詞:審美教育;美學教學;教學思考
一般來說,我們將在藝術發展和美的形態基礎上采取的教育手段稱為審美教育。在此過程中,審美對象自身所具備的價值被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并直接與受教者的情感世界接軌,這種定向式的教學方式目的性突出且能夠實現對受教者心理結構的二次塑造。
一、審美教育與美學教育的重要性
結合現代生存環境及社會文化發展,教育教學過程中審美教育的形式化、動情化特點十分顯著,為新時代具有審美能力且能夠全面發展的高質量人才的培養創造了條件。這里所說的具有審美能力的高質量人才并不是單純的具有審美趣味的學生,更多的是指人生態度積極且心理結構得到優化,能夠將個人魅力彰顯出來的人。基于此,李嵐清老師曾說,美育是黨的教育方針實現的主要條件,同時李老師也將幫助學生更加全面的認識世界,甚至改造世界歸結為美育教學的重要功能。在筆者看來,審美教育本身就與審美體驗有著較多的重疊性,且與主體的情感體驗有密切聯系。盡管新課程標準改革倡導的德育教學中也包含諸多情感因素,但德育教學中的情感更多地傾向于理性,與審美教育所強調的有所差別。
二、學校審美教育與美學教學路徑
(一)明確指導思想,堅持馬克思主義辯證法
現階段,指導思想、教學任務等的確定是現階段美學教學需要面臨的首要問題。在黨的教育方針的引導下,筆者認為應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首的指導思想,并不斷鞏固馬克思主義辯證法在美學教學過程中的重要地位,通過馬克思主義的合理運用對美學教學過程中中國傳統美學文化與西方文化,或者傳統審美觀念與現代審美之間的內在聯系等進行梳理。就高校美學教學教材的撰寫而言,不僅要關注必要教學內容的布置,更應該結合高校學生的心理需求等提升教材內容的當代性,確保教材內容與教學實際相聯系,否則將會使美學教學的有效性大打折扣。指導思想確定以后,教師需要在美學教學的各個角落穿插與馬克思主義美學思想有關的內容,逐漸增強學生對審美的感性認知,從而使學生愿意接受馬克思主義的熏陶。馬克思本人始終將人類的幸福與自身的不斷優化作為發展的終極目標,甚至兩者相比,馬克思先生更加傾向于人類幸福的獲得。在它看來,只有不斷為人類的幸福服務自己才能在潛移默化中向更加完美的方向發展,并且當我們所從事的職業能夠為人類發展做出貢獻,我們所收獲的更多是屬于千百萬人的幸福,同時我們的事業也會在千百萬人的支持下永存。基于這樣的發展思想,馬克思先生從未忘卻自己已經擁有的中學時代的情懷,并在后續充滿艱辛的工作中始終擁抱這份純真。這是審美教育中不可多得的教學素材。
(二)更新課程內容,促進美的價值觀念的傳播
就美學教學的內容而言,教學內容設置不合理的問題較為凸顯且已經對我國美學教學的質量產生了影響。很多學者認為美學教學內容的優化應不斷豐富教學內容,即應該將古今中外等的美學思想或其他與美學有關的發展歷史等滲透在美學教育中。在筆者看來,這種教學設計并不具有必要性,同時也是不現實的。首先,中國教育體制下每一學科的教學時間都是有限的,若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完成上述內容的教學并保證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的最大化,對于教師來說極具難度。現階段,教育者應更多地思考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充分調動學生在美學教育方面的學習興趣,使美學教學的鮮活性保持下去。美學所涉及的內容較廣,現代美學不僅需要結合人文素質教育,還要將社會化審美教育融入其中,即不僅對學生在美學方面的應用技能進行培養,還要結合社會主義發展在物質文明方面的需求。
(三)加強師生互動,增強美學教學完整度
師生互動是美學教學的重要路徑,它能夠將整個美學教學過程在不經意中串聯起來,這對于美學教學完整度與邏輯性的提升是十分重要的。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美學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活動不具備吸引力的問題凸顯。基于此,教師可通過教學設備、實踐基地等教學資源的利用豐富教學手段,同時在新型教學工具的牽引下對教學方案進行優化。例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通過多媒體設備進行情境創設,讓學生更加快速地進入到學習情境,同時通過案例講解,引導學生體驗案例主人公的情感。這樣一來,教學氛圍很容易活躍起來,學生對于美學教學的內容等也會保持較高的學習興趣,同時多媒體設備等的應用還能夠源源不斷地為教師進行情景創設、案例教學提供素材,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學的前瞻性與時代性。
三、結語
綜上所述,不論是審美教育還是美學教學都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特別是完善學生人格、提升其綜合素養的重要條件。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關注到現階段審美教育與美學教學出現的各種問題并對癥下藥,重點提升美學教學在精神層面的價值。
參考文獻:
[1]陳麗媛.淺論學校的審美教育與美學教學[J].赤子,2020(4):83.
[2]歐陽艷麗.淺談高中美術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國際教育論壇,2020,2(8):22.
[3]趙瑩.音樂教學中審美教育的創新融入研究[J].北方音樂,2020(2):173-174.
作者簡介:宋海艷(1979-),女,漢族,遼寧省沈陽市人,魯迅美術學院,藝術美學(當代藝術思潮與藝術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