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佳
摘要:“教、學、做合一”這一語文教學的基本思想,最初是陶行知老師早期提出的,他的教學理念是在實踐中教,同時在實踐中學,“做”搭建“教”與“學”的互聯橋梁,實現了教、學、做的統一。本論文旨在探討在我國有效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將滲透課堂教學、教師實踐性、語文教學實踐性有機結合起來,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教學策略,以期對語文教學實踐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做一體化
小學語文是小學生啟蒙發展的重要階段,也是小學生科學化學習語文知識體系的第一步。尤其是教師要把教材和實踐結合起來,即如何讓學生更好地學習,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活動。正如陶行知所提出的“教、學、做合一”的思想,教師的教學方法應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而設計,學生的學習方法應根據實際情況而定。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教、學、做一體”的思想,教師應積極更新教育觀念,擅于多渠道地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小學生語文學習能力取得質的飛躍,實現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雙贏。
一、要學會教,要反轉課堂
過去,小學教師在語文課上盲目傳授學生的知識。學生經常被動地坐在座位上聽老師講課。語文教師要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創造有效的語文課堂,就必須深入教學,形成統一的教學觀念,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學習。
在新時期,小學教師應嚴格遵循小學教學理念,充分考慮現代小學的心理需求。遵循現代小學身心發展規律,積極更新原有教學方法。所謂反向課堂,就是強調孩子集體參與學習的能力和學習前的定位。
比如,在教《林沖棒打洪教頭》之前,語文教師可以讓孩子們通過互聯網收集整理四部名著的知識,了解作者的信息并總結內容。了解《水滸傳》對人們的影響,然后老師可以讓孩子讀這篇文章。為了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效率,教師可以制作一個視頻。在網絡上尋找一些微課,讓孩子獨立觀察,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讓孩子通過獨立思考解決新詞語的問題和障礙,為以后的閱讀打下基礎。
二、引導學生主動提出問題,大膽探索,實現“教、學、做一體化”
提出質疑是學生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這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也是極為重要的一種方法。就像陶行知老師林說的那樣:“學是先知,學不是問?!睂W生若能善于分析、發現和解決問題,并能在教師的自我啟發及與其他學生討論后,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不但對社會有促進作用,也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以前所學的知識,更能養成培養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變被動地接受為主動的自主探索。
要做好教學工作,讓學生在做中學,教師就要培養學生主動提問、大膽探索的精神。學生所進行的教學活動不僅可以由課本規定,也可以由老師為學生安排:由于地區上的差異,教科書上的教學活動總是有限的,也不是符合每個學的的心理特點的。由于學生年齡小、認知少等因素,課本上規定的活動可能不會引起學生的興趣,更大一部分學生最喜歡、最適合的活動是教師自己設計的活動。
比如,在指導每個學生課后學習識字時,教師可以設計這樣一個輔導環節,語文教師讓一個識字很多的學生上臺展示自己的認知能力,臺下的學生就會提問:“他怎么能認識這么多字?”在課余時間里,許多同學產生了強烈的共鳴,于是他們利用機會一起討論一些字詞,學生們也會自己開始思考:該如何做到能超過那個很厲害的學生?每個學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如,買一本識字練習冊、讓家長輔導自己、同學分組進行字詞學習等等。因為這次教學活動的方案設計是每個學生獨立思考的結果,在這次活動中,各個教學小組都認真學習記錄每一個生詞,并通過各組共同學習的方式來記憶每個生詞。
三、注重小組活動,培養學生信息整合能力
小組合作活動不僅是有效提高小學生語文課堂教學積極性和興趣的一種重要方式,而且對加強小學生語文思辨表達能力和語文信息資源整合利用能力有很大幫助。陶行知對“教、學、做合一”的理論探索是以“行”為基礎的。為此,項目團隊應作為組織單位,積極開展小組合作項目探索理論學習實踐活動。對于某些可擴展的語文課文,教師提出要引導學生自主組織綜合性的探究實踐活動,有利于促進學生自主綜合實踐能力的不斷培養和提高。
比如,在研究《童年的發現》這一問題的時候,教師建議學生用一個小組作為學習單位,交流一些關于動物的進化的看法。同時,教師也可鼓勵小學生大膽地提出自己十分感興趣的科學問題,如蠶蛹是如何化成蝴蝶飛走的?為什么雞可以孵化雞蛋生成小雞?等等,在教學單元中,教師也可以鼓勵和引導學生以小組為教學單元組織探究學習,通過觀察各組材料的動態變化,及時拍攝記錄,完成相應的小組探究學習報告。教師還建議定期組織分組展示,安排學生代表小組總結討論信息和觀點,培養小學生的心理信息收集、整合和分析能力,以及多種語言表達能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教、學、做合一的教學理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能夠體現新課程改革的具體要求。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做”處于核心地位,可以提高孩子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思維能力,實現在做中教、在做中學,促進師生有效互動。因此,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教、學、做的教學理念,實現以學帶教,逆向課堂教學,重視做中學,突出以學生為本,重視設疑,突出學生主體地位,進行有效評價,從而實現寓教于樂,促進教學效果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張孝兒.“教學做合一”理論指導下的小學語文教學策略探析[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0,5(05):35-37.
[2]何金發.淺析陶行知“教學做合一”理論指導下的小學語文教學[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0,5(01):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