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汽車工程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朱寶麗
2020年9月,教育部等九部門印發的《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指出:“落實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引導職業學校全面統籌各領域、各環節、各方面的育人資源和育人力量,教育引導青年學生增強愛黨愛國意識,聽黨話、跟黨走。引導專業課教師加強課程思政建設,將思政教育全面融入人才培養方案和專業課程。”習近平總書記對職業院校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也為職業院校實施課程思政指明了方向。推動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同頻共振,是新時代職業院校提升育人質量面臨的重要任務。
目前我校已經嘗試了將思政教育和汽車專業教學相結合,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受實踐時間較短、缺乏專業指導等方面的限制,導致汽車專業課程思政的實施進展較慢、效果不明顯,還沒有真正發揮課程思政的作用。具體體現在以下4個方面。
部分師生對于課程思政的認知仍停留在表面上,導致專業教學不能很好地融入思政教育。一方面部分專業教師的思政素養有限,課程思政的切入點往往比較生硬。另一方面我校目前的人才培養方案中,思政教育仍是思政課教師負責的思政理論課為主,有學生認為課程思政融于專業課是畫蛇添足,反作用于專業學習,學校有專門的思政課,不愿意二次接受思政教育。也有學生對思政教育沒興趣,以往已經學過了,對之前的教學方式也有著刻板印象,往往先入為主,也影響了課程思政的有效實施。
專業教師更擅長的是專業知識和技能,對于課程思政要選擇什么內容、以哪種方式呈現、怎么融入專業教學沒有深入思考,更不要說構建專業課中的思政課程體系了,感覺更是無從下手。更多的都是流于形式,為了課程思政而課程思政,使得專業教學和思政教學兩張皮,內容牽強、形式僵硬,更沒有系統地規劃課程思政內容,失去了很多開展課程思政的合適契機,學生每節課也只能被迫接受內容重復單一的思政教育。
目前在汽車專業課程評價體系中,主要分為課前自主學習、課上實踐操作、小組考核等,主要圍繞的都是專業知識考核和崗位技能考核,幾乎還沒有體現課程思政的內容,因此專業課程中的思政內容學習效果還得不到學生的重視。
我校汽車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包含了工學交替,其實在企業實踐的過程中也是課程思政的關鍵期。雖然目前的專業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延伸到了企業,但是并未重視企業實踐與課程思政的有機結合。課堂是學生知識學習和三觀建立的主要渠道,但課堂時間非常有限,還是需要企業實踐進行補充,內化校內知識,其中也包含了思政內容。
為了更好地培養專業技術精湛,有良好職業素養和道德情操的技能人才,發揮課程思政的重要作用,就需要組建專業的課程思政教育團隊、構建完善的課程思政體系、完善課程評價體系、有效發揮企業實踐的作用。
建設專業的師資隊伍,要兼顧專業要求和思政素質要求,涵蓋高素質的專業教師、思政教師及企業指導師傅。團隊成員要切實肩負起育人的責任,通過集體備課、相互聽課、老帶新、成果推廣等方式保證協同育人。
專業教師主要負責專業知識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將思政點融入理實一體化教學。在教學中要與思政教師加強溝通、互相補充,學習思政知識,建立思政知識體系,深度挖掘、靈活運用思政案例。思政教師負責協助專業教師,發掘課堂中隱含的思政素材,在專業課教案的基礎上撰寫思政點,課程的各個模塊各個項目中,思政點有哪些、怎么開展、用什么形式,都要在教學設計中有所體現,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融入思政教育。企業師傅負責配合專業教師,承擔部分企業教學任務,完成學生企業學習中的課程思政指導,幫助學生樹立職業理想和道德。
專業教師要加強頂層設置,借鑒其他工科類專業課程思政的經驗,設計教材整體架構和內容,建立具有特色的課程思政體系。專業教師要發揮引導作用,根據汽車行業的特點,將“工匠精神”“汽車史”“中國制造2025”等國家戰略融入教學,在教學中激發愛國情懷、培養工匠精神、提升職業素養。
下面以電動汽車輔助系統的檢修課程為例進行說明。本課程系統梳理了思政教育元素,在不同項目中有機融入勞動教育、精益求精、安全規范、環保節能、等思政教育理念。將本專業必備的職業規劃、職業規范、職業安全、職業道德和職業精神融入到具體的任務中,各環節課程思政培養目標重點突出且相互交融,最終架構起本課程的思政教育體系,如圖1所示。各目標中具體的思政點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進一步選取。

圖1 電動汽車輔助系統的檢修課程的思政教育體系
科學系統的評價體系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學效果,融入思政元素后,課程評價體系也要對應改革。要實施“知識+技能+思政”的多元評價體系,實行思政一票否決制,思政不達標的學生不予合格,而且思政學習要在課堂評價和期末評價各占一定比例,讓學生全時段全面發展。通過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教師最終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圍繞學生的價值觀、職業觀、團隊合作等進行綜合評分。用多個指標考核學生思政,實現考核評價的全面性,有利于培養更多德技雙修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專業教師要加強與企業師傅的溝通,幫企業師傅找到技能與思政的契合點,將思政元素與實訓教學無縫對接,將工匠精神貫穿始終。比如:在企業全程貫徹7S管理,提升職業素養;在拆裝時,培養學生嚴謹端正的態度;在完成復雜工作時,培養學生一絲不茍的職業精神;在學生吃力時,灌輸給他們“修車即修人”的理念;在工作出現失誤時,教會他們要敢于承擔責任、解決問題;在分工合作時,引導他們在合作尋找共贏等。
職業院校是培養汽車人才的主陣地,如何用好課程思政培養出高素養的技能人才必須引起重視。各類職業院校一定要順應時代要求,深刻理解課程思政的內涵,倡導教師在專業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思政素養,為社會輸送更多高素質人才。希望本文能為職業院校課程改革和思政教育提供一些參考,讓學生的個人成長和發展更加全面,從而為祖國的發展作出更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