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玲 劉穎



摘要:園林規劃設計課程中融入課程思政是一種有益的探索。唐山師范學院在教改中對園林規劃設計課程知識點進行匯總分析,找到可融入思政元素的知識單元,并探究其可能采用的教學方式、手段等。其中根據園林設計相關社會熱點,在課程中結合實時熱點與案例,課程設置、教學實踐中根據不同的知識點和單元內容,滲入新時代科學發展觀、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在專業課融入思政教學中,以專業知識為主,插入思政教學為輔,充分貫徹參與式教學思維,提高學生的參與度,為課程的思政建設提供良好素材和借鑒。
關鍵詞:園林規劃設計;課程思政;課程分析
中圖分類號:TU986;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916(2021)20-0091-03
引言
2014年后,出現了課程思政的概念,源于上海市高校的探索,旨在解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孤島”困境,特別是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其他課程之間存在兩兩相沖的現象[1]。這種方式是利用相關課程開發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充分發揮所有課程中的思政教育功能。以唐山師范學院園林規劃設計課程為例,圍繞專業課進行思想教育改革,闡述課程思政的內容,結合課程思政教育現狀,提出課程思政建設的三個重點,最后基于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設計各章具體的課程思政要素[2]。
一、園林規劃設計課程分析
(一)相關概念的界定
課程思政包括“思想政治理論課”“專業課”“通識課”以及“實踐活動”等關鍵詞。其意義可以初步理解為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專業理論課程和通識等課程或實踐活動。
園林規劃設計是中高等學校園林綠化專業主要的專業課程之一,它的主要任務是要求學生通過學習掌握熟練運用地貌、植物、硬質材料、建筑等園林物質要素,以一定的自然、經濟、工程技術和藝術規律為指導,充分發揮園林或綠地的綜合功能,做到在規劃和設計各類園林綠地時因地制宜,人與環境自然融合。
(二)課程實施課程思政的必要性
課程思政從現實來看,其主要的途徑之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思想政治教育包括課堂教學和實踐教育。而現今環境我們要做的就是以實踐教育為課程思政的主要教育形式[3]。無論是專業課程還是專門的思想教育課程,要做到授課本身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從現實來看,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路線,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主干地位[4]。而課程中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和功能沒有被有效發揮,在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和后繼者的培養中并沒有很大作用。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無法合力形成,影響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
二、分析方法
(一)文獻分析法
文獻分析法主要根據論文題目和相關研究方向查找課程思政、園林規劃設計課程建設相關的文獻,分析其研究方法及內容,并參考形成本實驗的研究方式。
(二)教材分析法
分別采用對教材知識內容及內容呈現方式分析和知識地位分析等多方面的分析方法,通過知識單元的分解和細化,根據課程思政的要求,充分挖掘思政元素與知識單元中的結合點,以得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結果與分析
(一)融入思政元素的課程內容
本門課程共九章,二十二個知識單元。可與思政元素融合的知識單元有十七個。其中與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單元有四個,占比23%,通過了解園林相關歷史,中國固定造園特點以及發展史等,引申出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結合的單元有八個,占比47%,通過講解設計相關知識及設計的條件,即設計要點、設計所需注意的與人有關的立意及便捷人的生活與使用等方面,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新時代科學發展觀相結合的單元有五個,占比30%,主要根據園林設計相關社會熱點,在課程中結合實時熱點與案例理解新時代科學發展觀。在專業課融入思政教學中,以專業知識為主,插入思政教學為輔,充分貫徹參與式教學思維,提高學生的參與度。理論知識的講解盡量結合實際并加以改進,弘揚中華優秀的人文精神,滲透與時俱進的科學精神。結合相關知識,將教材中有關課程思政的內容匯總于表1。
(二)教學實踐
選取教材第四章第一節為教學實踐對象,以引用案例的方式引出近年我國在“生態城市”建設方面的討論,以雨水花園、海綿城市為例,提出“生態城市”建設的重要性。自然形成或人工挖掘的凹地形用于匯聚并吸收來自屋頂或地面的雨水,通過植物和沙土的綜合作用可凈化雨水并滲透到土壤涵養地下水或補給景觀用水、廁所用水等城市用水,成為一種可持續的雨水利用措施,即雨水花園。在講授雨水花園的作用及概念時,延申出海綿城市的概念,按照科學發展的要求,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調整產業結構,改變經濟發展形式,有效推進我國城市化和城鄉一體化進程,有助于生態文明和環境保護的構建。在建設過程中優先選取本土植物,適當搭配外來物種,如根系發達、凈化能力強,既耐澇又有一定抗旱能力的植物,給生態文明城市的建設添磚加瓦。其教學思路如圖1所示,符合新時代科學發展觀。
(三)改進措施
教師應走進學生中,了解學生思想動向需求,結合專業知識與思想政治教育,把思政內容付諸實踐,具體化為專業課程,為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學習理念[5];講授上融入更多新穎的教學手段,采用創新的方式將知識單元進行更新,重視每節課的形式與內容,改變以前輕價值重知識傳播的教育方式,以專業知識為載體,深入挖掘知識體系中包含的思政元素,實現價值和知識傳授的有機結合;多參與實踐,給學生更多的實踐機會,做到實踐與意識形態和政治教育的融合,建立積極、明確的學習理念,培養學生努力學習工作的生活態度[6]。
四、思考與建議
現階段思政教學的最大特點是德育與教育相結合,包括教學目的、內容及教學過程等方面,構建意識形態和政治教育的科學合理模式,采用靈活的教育方法,綜合多方面因素,實施有效的思政教學[7-9]。專業課融入思政教學無論是從內容到方法再到形式上來說,都需要長期的探索和實踐[10]。教師應堅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基本原則,積極探索思政教育方法,提高思政教育水平。教學改革的目的是保證教育的有效性,除教師單方面努力外,對學生的熱情和專業知識的追求是根本動力[11]。大學應注重采用不同的意識形態和政治教育方法,提高學生專業課程的學習,滿足社會需求的同時推進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趙繼偉.“課程思政”:涵義、理念、問題與對策[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9(2).
[2] 劉東蘭.例析高職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以《園林規劃設計》課程為例[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0(10).
[3] 李強,何淼,周蘊薇.園林本科專業課程教學中進行“課程思政”的探討——以“園林植物栽培養護學”為例[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20(5).
[4] 劉洋.“園林設計初步”課程思政的探索與實踐[J].現代農業研究,2020(6).
[5] 馮靜,李侃侃,羅西子.“園林藝術”教學改革與課程思政協同建設研究[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20(3).
[6] 李艷鳳,石作榮.協同育人理念下高校課程思政育人效果的實現路徑探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0(6).
[7] 何曉蕾,紀鵬,王洪義,等.將思政元素融入園林專業教學的路徑[J].現代園藝,2020(22).
[8] 韓春妮.以園林技術專業為例的思政教育途徑探究[J].河北農機,2020(4).
[9] 汪洋,劉振林,趙會芝,等.園林、風景園林專業史學課程融入思政元素探索[J].綠色科技,2020(19).
[10] 李輝.園林專業課程融入思政教育的途徑探索[J].現代園藝,2020(8).
[11] 應君,張曉靜,張一奇.風景園林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探索與實踐[J].現代園藝,2020(23).
作者簡介:付玲(1987—),女,漢族,河北唐山人,唐山師范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園藝教學。
劉穎(1999—),女,漢族,遼寧葫蘆島人,單位為唐山師范學院,研究方向為思政教育。
(責任編輯:董惠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