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仁玉珠
摘要:培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基本任務之一。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薄弱的主要原因為學生主觀因素、教學因素等。基于對自主學習能力的理解,文章以實際教學案例為支撐,結合教學實踐經驗從課前預習、有效教學、合作交互、技術助力、創新作業五個方面探究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自主學習是指學生以高漲熱情、積極心理狀態參與到教學活動、師生交互及自主探索中,并能夠綜合調動、利用生活經驗、所學知識等自主形成與發展讓認知、提升核心素養的能力。小學生心智發展尚未成熟、認知能力薄弱,且很容易對固定、僵化的語文教學模式,單一、枯燥的語文教學內容產生厭倦等不良心理,在學習中經常出現注意力不集中、自我約束力不足的現象,嚴重制約小學語文教學發展、不利于小學生成長成才。為此,小學語文教師需結合小學生年齡特點培育其自主學習能力,以多樣化教學活動切實促成其自主學習動因及興趣、良好學習習慣。
1.重塑預習環節,強化自主預習效果
預習是對語文教學內容的初步感知,有助于學生跟進教學進度、跟上教師思路,并結合自身興趣愛好、不足之處高效率汲取與內化語文知識[1]。小學語文教師需重塑預習環節,增強課前預習的趣味性與靈活性,以此強化學生自主預習效果。
以《獨坐敬亭山》為例,筆者以李白獨坐敬亭山之上有感而發的微課動畫視頻作為學生自主預習的參考資料,以任務清單引導學生通過網絡收集與本首故事歷史背景、詩人生平相關的資料,結合自身興趣與需求廣泛整合資源。同時,請學生嘗試解決古詩文中的古今異義詞、生僻字等問題,要求學生在課堂上以“小老師”身份運用簡單且個性化語言解釋此類問題,既可以將資料籌備、信息加工處理的主動權、決定權歸還給學生,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又能以“小老師”責任驅動學生豐富知識儲備。
2.注重有效教學,拓展自主學習空間
有效教學倡導“當堂內化,日清日結”,即使每一名學生都能獲得使其終身受益、有助于凝練核心素養的語文教育。這就需要小學語文教師以開放自由的課堂氛圍、真實具體的教學情境促使學生專心、主動地學習。
以《植物媽媽有辦法》課文教學為例,筆者將課文內容轉化為類似于繪本的讀物,以多媒體生動有趣地呈現課文知識,學生觀察圖片,對照簡潔明了的語言對畫面內容進行合理想象。如一名學生指出:“蒲公英媽媽的孩子們乘著風紛紛出發,微微的風可以,那強風吹過孩子們的降落傘就會飄得很遠了,就像在外地上學的孩子們”;另一名學生表示:“我被小蒼耳劃破過腿,它們身上的刺可尖了”……在開放的自主學習空間內學生們思維活躍、暢所欲言,不僅對課文內容形成了補充,還有效突破了非連續性文本教學難點,對于促成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大有裨益。
3.強調合作交互,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小學生語文基礎薄弱、知識儲備不足、綜合思維深度及靈活性較低,在獨立解決問題、自主探究之中面臨著諸多阻滯因素,長此以往便會弱化學生自主學習信心。為此,建議小學語文教師以合作交互為主要形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以《月光曲》教學為例,筆者圍繞課題及學生所提出的疑惑總結歸納出兩項自主探究任務:①貝多芬為何走進茅屋為盲姑娘彈奏曲子?貝多芬當時是何種心情?②一曲彈完已經圓了盲姑娘的心愿,為什么還要彈奏一曲?在問題的引導下各小組成員之間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及時平時不愿主動參與探究活動的學生在熱烈氛圍的帶動下也會主動思考、表達觀念。當學生討論并匯報完成后,筆者對問題的答案進行補充,可以有效壓縮課堂講授時間,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自主探究機會。
4.運用信息技術,激發自主學習興趣
信息技術是小學語文教學的輔助工具之一,小學生對現代信息技術,如手機、平板電腦、各類應用軟件等具有天然的好奇心,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引入多樣化且契合小學生學習需求的教學媒介、信息資源等有助于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興趣[2]。
其一為交互式白板,其具有同步傳屏、聚光燈、鏡頭慢放等功能,將其應用于識字教學中可以提升教學趣味性。如借助慢鏡頭回放呈現漢字書寫筆順;利用聚光燈聚焦漢字的偏旁部首與結構;運用同步傳屏將學生書寫漢字的場景投射在大屏幕上,可以使學生自主建構漢字書寫方式、促成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其二為微課,可將其應用于知識復習中,借助思維導圖、氣泡圖等引導學生總結歸納語文知識,對知識進行遷移應用,并基于新舊知識的融會貫通對思維導圖內容進行補充,可以培養學生自主鞏固知識的意識,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5.創新作業形式,鼓勵學生自主選擇
新穎且可自主選擇的語文作業可以調動學生自主學習動因,為此,教師需結合學生語文學習興趣、語文學習水平等布置分層式語文作業。
以《小池》為例,針對語文基礎薄弱、學習態度不佳的學生,筆者要求其工整謄寫古詩,盡量背誦下古詩,并可以在所謄寫的紙張上添加圖畫等;針對語文成績中等但學習策略不佳的學生,筆者要求其向父母講解古詩意義;針對思維活躍、語文成績較好的學生,筆者要求其將古詩改寫成一篇短文。不同層次的學生既可以選擇與之相對應的作業,又可以挑戰高難度作業,可以賦予學生作業內容的自主選擇權,在完成作業時也會積極思考、獨立實踐,并通過使學生在作業完成中獲得成功體驗提高其自主學習能力。
結束語
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需要教師全面且深入地掌握小學生年齡特點、學習特征,在此基礎上增強課前預習的趣味性,拓展學生自主學習空間,以合作互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借助信息技術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興趣,并且要創新作業形式,賦予學生一定的作業選擇自主權,進而使學生在更加開放、自由、輕松的學習環境下主動思考、勇敢質疑、勤學善問、自主提升。
參考文獻
[1]郭翠花.自主學習模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分析[J].呂梁教育學院學報,2020,37(02):92-93.
[2]黃蕓蕓.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研究[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0,3(07):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