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苗苗
摘要:結合小學語文智慧課堂研究與實踐的理念,從課堂教學實踐出發,通過對教學課例進行剖析、歸納、探究,在“研究—實踐—再研究—再實踐”的基礎上,探索出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具體策略:一是語言文字訓練要服務于語文要素;二是語言文字訓練要服從于人文主題;三是語言文字訓練要注重習慣養成。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語文智慧課堂;閱讀教學
引言:
新的課程教育標準在提出后,教師紛紛制定了目標,但是對于如何將這一要求落實到教學實踐中還有些迷茫和不知所措,不知道“教什么”以及“如何教”成為了一些教師面臨的主要問題。構建小學語文智慧課堂是一條教學的新思路,在智慧課堂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需要把握住以下幾個基本要點。
1.抓住語言文字訓練,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
1.1咬文嚼字,近義換詞“咀嚼讀”
只有對所學的語言文字有充分的理解才能在未來的語言表達中靈活的運用,教師需要在課堂中抓住文章語句中的“精華”,與學生一起細細品味鑒賞。比如,《荷花》一文中,師生要抓住作者描寫荷花時運用的動詞,如“冒”,讓學生說一說這一動詞表現出了作者運用的哪一寫作手法(擬人),這樣寫有什么好處,自己有沒有其它更好的字詞來代替。通過多次替換,學生發現只有這個“冒”字能夠表現出荷花鉆出水面時的急切。通過抓住重點字并深入解析,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鑒賞能力和語用能力均得到了鍛煉。
1.2借助注釋,理解詞義“表演讀”
情境表演對于小學生來說是樂于完成的任務,這比呆板的讀課文要更能加深他們對語言的理解,也能將自己帶入到課文營造的畫面中,獲得全面的感知。教師可以讓學生用表情和動作來演繹課文中的一些細節,比如《小猴子下山》中的“掰”“扛” “追”等動詞,動作表現更直觀的體現出了字詞的釋義,使學生的課文理解能力更進一層[1]。
1.3創設情景,回環復沓“強化讀”
此法在細讀文本時常用。某教師在執教《樂府詩集》北朝民歌《敕勒歌》時,創設了廣闊美麗的草原情景,讓學生通過想象,反復朗讀,在讀中理解“天似穹
廬,籠蓋四野”的草原意境。
1.4按圖索驥,簡筆描畫“概括讀”
教學《夸父追日》《清明節的由來》等文章時,教師可借助思維導圖或簡筆漫畫,把故事情節概括出來,采用復述的形式概括讀。這是小學中高年段略讀課文或長文閱讀的一種好辦法。此外,低年段的童話故事教學也可借助文中的連環畫插圖,結合語言文字訓練,讀懂故事內容,例如童話故事《小蝸牛》《小猴子下山》等[2]。
2.抓住語言文字訓練,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
2.1仿照修辭手法,遷移語言文字訓練
單純的理解還不夠,還要讓學生將所學變為所用,將積累的知識運用起來。在閱讀理解的同時,教師應當要求學生抓住一些經典語句,展開仿寫,學習作者運用的修辭手法。比如,《威尼斯的小艇》中就出現了擬人、夸張、比喻的修辭手法,如果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薄弱,教師可以讓他們通過在原句上替換字詞的方式改寫句子,語言組織能力強的學生可以自己編寫句子,要求運用到原文中的一些詞匯,做到靈活遷移。
2.2結合生活實際,拓展語言文字訓練
語文教學與生活息息相關,教師結合生活實際進行拓展,有意識地堅持訓練,就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語文素養。如:教學《“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時,可就如何看待父母不同的愛這一話題,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寫寫自己的想法。再如教學《中彩那天》時,可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寫寫自己對“還”與
“留”這一矛盾的想法。
2.3語言文字訓練要服從于人文主題的策略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在強調知識的同時,教師也必須抓住文章內容中的情感因素,讓學生從思想內涵的角度得到收獲,受到積極的熏陶,這也是發展語文核心素養不可少的一項任務。
符卷老師在教學《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時,通過引導學生精讀,發現了作者“以小見大”的妙處,在此基礎上,他又引導學生列舉生活當中“以小見大”的事例,深刻體會這個人文主題的含義[3]。
3.語言文字訓練要注重習慣養成
3.1語言文字訓練要培養學生識字寫字的習慣
一是培養識字方法的運用習慣。如:形聲字識字法、形近字比較識字法、字理識字法等。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對具體語言文字的運用,訓練識字技能,從而提升學生的識字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識字習慣。二是培養良好的寫字方法和寫字習慣。語文教師平時要強調書寫的審美功能,讓學生明白字跡工整、漂亮的好處。
3.2語言文字訓練要培養學生課外讀書的習慣
閱讀教學要培養學生從課內向課外延伸的閱讀能力。教師要大力拓展課外閱讀,引領學生感受語言美,并形成習慣。比如教學《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教師可抓住作者“以小見大”的散文特色,引導學生拓展閱讀作者的《留德十年》等。
3.3語言文字訓練要培養學生自覺積累的習慣
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自覺積累的習慣。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領學生學會寫批注、寫心得、作評價。如在教學自讀課文《夸父追日》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在“一找、一畫、一標、一寫”中學會概括與批注,先用概括的方法把課文“讀短”,然后再借助批注把課文“讀長”,形成獨特的略讀課文的有效積累方法[4]。
4.結語
《課標》指出,“語言文字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信息載體,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此可見語文教學的關鍵點在于語言文字的訓練。《文心雕龍》曰:“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言”乃文章之本,因此,閱讀教學只有切切實實地落實語言文字的訓練,方能“嚼出味、品出意、習得法”;
只有切切實實地“理解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才能實現閱讀教學的目的,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盧茜.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智慧課堂閱讀教學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外語學法教法研究,2019,000(005):P.204-204.
[2]吳世君.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智慧課堂閱讀教學策略[J].文淵(高中版),2019,000(003):110.
[3]楊依臻.基于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語文智慧課堂閱讀教學策略的探討[J].小學生作文輔導(看圖作文),2019,000(010):36.
[4]牛建.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智慧課堂閱讀教學策略[J].最漫畫·學校體音美,2018,000(010):P.198-198.